孔垂长,1975年7月出生在
台湾台北市,
孔子第79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
孔德成之长孙。现任台湾地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政策顾问,
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2009年9月28日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人物经历
孔垂长,1975年出生在台湾,
孔子第79代嫡孙,是孔子第77代嫡孙、末代
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
孔德成长孙。孔德成为末代衍圣公,1935年由中华民国政府改封为“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毕业于私立东山高中,后至澳大利亚就读商学院。返回台湾后,在舅舅的公司里上班。
2004年,孔垂长取代其叔父
孔维宁出任见习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担任台北孔庙崇圣祠主祭官。
2009年9月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孔垂长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主持台湾每年的祭孔大典。同年11月,获马英九聘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政策顾问,成为台湾当局最年轻的政策顾问。
接任“奉祀官”之后,孔垂长辞去公司职位,专心于儒学的推广。2010年11月孔垂长受聘担任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此外,孔垂长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
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名誉会长、王献唐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2011年5月,孔垂长发起成立了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并任会长,“结合两岸三地和世界各国的有志人士,发扬孔子的伟大思想,扩大儒学对世人的影响力,使它真正成为21世纪的显学”。
2016年4月2日,丙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举行,孔垂长特来担任主祭官。自2016年起,每年春季祭孔期间,孔垂长都将到曲阜进行祭祀。
2018年7月9日上午,孔垂长会长携夫人吴硕茵、儿子孔佑仁、女儿孔佑心一家四口,在北京看望了102岁的姑祖母孔德懋女士。
人物轶事
孔垂长是孔子第79代嫡长孙,其祖父
孔德成与夫人孙琪方育有两男两女。1939年出生的长子
孔维益于1989年去世,当时,作为长孙的孔垂长仅14岁。
此后,由于孔德成的身体不好,一直由在黎明技术学院教授国文的次子孔维宁参与甚至主持台北孔庙的家祭。直至2004年起,孔德成才指示由孔垂长代替他参加每年9月28日举行的孔子诞辰释奠大典。对于自己特殊血脉的文化意义,孔垂长坦言:“在成长过程中知道自己有个与生俱来的使命时,我内心里是有些抗拒的,但也只能无奈接受,这就是命运吧。”
2008年,孔垂长眼见爷爷的身体状况愈来愈不好,他心疼老人家即将离去,又思及爷爷在学术专精及成就,自己远远不及,压力大增,头发也因此大量掉落,左耳上方秃了一块。孔德成辞世后,
奉祀官制度引发讨论,“内政部”后来修改奉祀官为荣誉职,与孔家后代商议,决定由孔垂长继任奉祀官,除参与祭典,孔垂长并肩负孔孟文化交流及相关参访活动任务。
2009年9月25日
马英九发布聘书,聘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担任2009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台湾地区教师节)在
孔庙举行祭孔大典的主祭官。时年35岁的孔垂长首度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身份,参与孔子2559周年诞辰释奠典礼。
孔垂长从小到大并没有受过特别的儒学教育,相对于祖父、父亲及叔叔对于国学的精研,他从商。而孔德成与长孙同住20余年,对孔垂长是否应钻研孔学一直没什么要求,一切顺其自然。
开始主持家祭后,孔垂长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孔子嫡长孙的身份,开始涉猎儒家学说,自我养成。孔垂长在传播儒学文化、两岸传统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始发挥作用。
人物思想
儒学观点
仁爱精神是儒学精华。人类唯有发扬仁爱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敬天爱人,孔子在《论语》中两次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当代社会人际交往乃至国家交往的重要价值,强调推己及人,方能达到世界和平。
今日世界上的冲突和动荡,皆是由于不尊重彼此的信仰和文化,如果世人有孔子“和而不同”的观念,就可避免因文化分歧所造成的偏见和冲突,达到和谐美满的人际关系和世界和平。
文化传承
要复兴中华民族,就要从根脉上复兴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根就在普通民众中。只有广大民众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将儒家思想内化为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才是文化传承的真正实现。在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一段时期,儒家思想曾受到冲击,但如今民间流传的很多家训、校训,都出自儒学思想,很多地方的城市精神也都源于儒学文化。一旦外部的禁锢消失,儒家思想的社会基础又会显现。
儒家文化有一个特质,它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和平、更加和谐,说得贴近生活一点就是,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将这种观念以家庭为核心,延伸到朋友,延伸到国家社会,一环一环地做,这个社会应该会多一份和平与和谐。
人物家庭
母亲:于曰洁
姑母:孔维鄂、孔维崃
妻子:吴硕茵
相关资料
在世袭
爵位的继承里,除了嫡长的当然继承之外,尚有特殊状况。例如汉朝时第19代
孔完早逝且无子,即由其弟孔瓒之子
孔羡袭爵;北齐第30代孔长孙有二子,长子孔英悊早逝且无子,由次子
孔嗣悊袭封;北宋第45代孔圣佑病故时无子,后来皇帝指定由世弟孔延泽之子
孔宗愿袭封,孔宗愿也是第一代“
衍圣公”。
不过,孔家历史上也有两次隔代袭封爵位。一是明朝59代的
孔承庆,一是清朝68代的
孔继濩,都是未能袭爵即逝,都由朝廷追封“衍圣公”,然后由下一代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