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叹桥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桥梁
孔叹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孔子河畔,该桥为石墩石板面桥,建于当年孔子涉水过河之处。传说孔子涉水过河时书遭水淹,孔子叹息不已,后人在此建桥后故命名“孔叹桥”。该桥全长23米,宽2.5米,为明代黄冈知县茅瑞徽于公元1604年募捐修建,至清代1851年重建。现为问津书院附属文化景点。
文物渊源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问路,也许就发生在新洲。不管后世传说如何演变,历史还是把遗存留在了新洲。
史记》中记载,孔子在返回蔡地时,想要渡河但找不到渡口,所以让学生子路问路。但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问津的具体地点,到如今各地还保留有孔子使子路问津的纪念性建筑。
孔叹桥,坐落在新洲孔子河上。明清之际,众多的历史研究者逐渐倾向认为,孔子让子路在此处问津。孔叹桥在新洲城区西南方向,车行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孔子河村。村子北面是孔子山问津书院依山而建,书院南面便是孔子河
桥梁形态
孔叹桥的型制和用材特殊,在湖北省境内非常特殊。这座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东北至西南横跨孔子河,为四墩三孔石梁桥,全长23米,墩呈两面都为梭形分水尖。其他的桥只有迎水面的桥墩为梭形分水,而孔叹桥两面都有。桥面全部由15根长8米,宽45至50公分,厚40公分的石条平铺。可见石材开采和运输会十分困难。
村民王祖年表示,河水以前比现在还要深5米,桥头有一个3层高的亭子,上面挂满铃铛,风一吹就叮当响。
建设方法
孔子河村中有一个传说,当年村人建桥苦于没有石材,后有仙人指引才在村南30里外深山中找到巨石。村人精选了36个强壮后生,用木托打底,一抬一托才运到河边。
建桥没有起重机,古人就采用土筑法,先在河道中堆土,再往土堆上铺石条,最后把土堆撤掉,桥就建起来了。
地理位置
地址:位于团风县孔子河村与新洲区孔子河村之间。
历史渊源
公元前489年,孔子站在孔子河岸边,望水兴叹,说此处若有一座桥就好了。
一千八百多年后,孔子的夙愿,以及世世代代一河两岸民众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明万历年间,孔子及儒学思想的崇拜者、归安进士、黄冈知县茅瑞徵遂孔圣人之愿,在此修筑了一座大桥,并命名为孔叹桥。茅瑞徵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知县,县志称他“于水利、邮传备极经画,有大功于民”。
茅瑞徵及孔子河周边的民众慷慨捐资,请来最好的工匠准备动工,促成此义举。四百年前,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还未发明,从哪儿去弄上好的建筑材料呢?这里又发生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就在众人踌躇之际,一位白发飘飘、有仙风道骨的长者来到了村庄。他对村民指点迷津道:“要修成此桥,非用龙骨不可。”村民诧异,“从哪儿找龙骨呢?”只见他拿起罗盘依地而卦,随即指着南方一块长形垄岗说:“此地似龙形,必可得龙骨。”众人依言,来到垄岗,掘地一瞧,果见一块块的青石,天然生成,坚硬硕长,每根长逾十米,重约万斤。抬出地面后,一数,共十六根。
据当地的村民讲,垄岗就是现在的麻石山,离此有十来里远。当时既没有拖拉机,更无起重机,要将十米长、五吨重一根的石块搬运到工地,并使其不受损,谈何容易!修桥补路,行善积德,附近的年轻后生踊跃来到垄岗,个个虎背熊腰,身强力壮,都是干重活的好手,一点数,正好有三十二人。
十六根石块,三十二个壮汉,也是一种天缘的巧合,再多一个人则嫌拥挤,再少一人则嫌力量不足。说来也怪,其中有一根石头,众人使出浑身力气怎么也搬挪不动。这时,地仙又飘然而至,向众人解释道:“此乃龙脊,不可妄动。”众人依言而行,留下龙骨,重新填埋好,将其余的十五根抬走,而此桥的造型为四墩三孔,每孔上面铺陈五根石梁,正好只需十五根。
大桥修筑告竣,孔子之愿遂矣。乡民因此得益,再也不用涉足过河,再也不用摆渡了。至今,村民们还说,孔叹桥托圣人之福、沾龙体之光,故持有神灵,失足和落水者很少,就是偶有人失水,也未见摔伤和溺死者。
如果你沿着当年孔子的足迹,来到孔叹桥游览观光,你会为400年前的工程而惊叹。
整座桥全为青石垒砌而成,块块青石,棱角分明,大而沉,稳而牢。长22.8米宽2.25米高2.52米.其造型为四墩三孔每孔之间铺装五根石梁一共十五根。令人称奇的是这根根石梁每根都是一整块硕长厚实修凿整齐。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设备搬运和起吊最令人不可思议也是一个谜。可以想象当时的工匠的智慧是很高的桥的质量是超凡的历经几百年承载过几多人和物她依然巍然耸立。
传说归传说,无神论者只相信科学。旧街本身建材资源丰富,有大理石厂。建设京九铁路新洲段,石材都是就地取材。风水学中也有科学的成份,只是用古老的方法作过一些勘探罢了,外加一些神玄。就当时的搬运设备而言,重达5000公斤的石块,应是集众人之力,并辅之以马车、人力车之类的设备而一块块搬运到工地。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长城、故宫、都江堰等浩大工程都体现了先人的杰出智慧,孔叹桥也是其中一例。
传说二
孔子河村中有一个传说,当年村人建桥苦于没有石材,后有仙人指引才在村南30里外深山中找到巨石。村人精选了36个强壮后生,用木托打底,一抬一托才运到河边。谢新明说:“建桥没有起重机,古人就采用土筑法,先在河道中堆土,再往土堆上铺石条,最后把土堆撤掉,桥就建起来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9 16:14
目录
概述
文物渊源
桥梁形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