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凝先(1910-1984),山东省
商河县人。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翌年加入共青团,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河北省委秘书长、共青团山西特委书记、
《晋察冀日报》副主编,中共天津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天津导报》社长兼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副市长,南开大学副校长,天津市高校教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天津市文教委员会党组书记,第六、七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天津市一至六届人大代表。第三届河北省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娄凝先,原名娄海山。1910年生于山东省商河县。第一次
大革命失败以后,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关头,他毅然投身革命,于1928年8月在北京大学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革命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
土地革命时期,曾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河北省委秘书长、共青团
太原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参加牺盟总会工作。曾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晋察冀日报主编。解放战争时期,在天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天津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副市长,南开大学副校长,天津市高教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天津市文教委员会党组书记,政协天津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曾被选为天津市一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天津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民委员,在三至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市长。
主要事迹
娄凝先自少年时就思想先进,倾向革命,1923 年他13 岁升入中学后,勤奋好学,要求上进,订阅了创造社主编的《幻洲》杂志,并撰文与“灵与肉”辩论。17岁时他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第二年即加入共青团,开始了革命活动。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先后在北京市、河北省团委任职,开始了职业革命生涯。
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娄凝先在省、市共青团的领导岗位上,为革命出生入死。在这段时间,他领导了北京市的纪念“二七”大罢工,纪念国际“五一”劳动节、苏联十月革命等多次群众集体游行。1930 年8月,他在天津参加了中共北方局办的为期两周的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共青团河北省委任秘书长。当时,
立三路线正处于高潮中,党团组织合并,娄凝先到天津市委做青年工作。
两个月后的 1930 年 10 月,娄凝先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到山西太原任共青团山西特委书记。在白色恐怖、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他化名“鲁文化”,大力恢复山西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太原兵工厂、晋生织染厂、成成中学、国民师范、第一师范等单位的团支部,并恢复了共青团祁县县委,党的青年工作同时开展起来。
1931年秋,在白色恐怖中太原的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叛徒的出卖,娄凝先被捕,关押在太原国民党地方法院看守所。在狱中,娄凝先坚贞不屈,并参加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第二次竟绝食11天。敌人无奈,给娄凝先往嘴里强行灌水,他咬紧牙关,滴水未进,终于使敌人让步。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1937年,娄凝先出狱后参加牺牲总会的工作,革命斗志更旺,一心投入工作中。翌年,调任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42年冬,调任《晋察冀日报》副主编。娄凝先担任《晋察冀日报》副主编几年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因是在敌后办报,日寇经常“扫荡”,战争频繁,报社驻地随时转移。但是,邓拓、娄凝先与报社人员同甘共苦,率领大家以树林、草棚为屋,以双膝书夹当桌,编校稿件,写社论,进行版面设计,常常是日夜兼程,坚持在战斗空隙出版,日发行量最高时达5万份。
抗战胜利后,1945 年 8 月中共天津工作委员会成立,这是冀中区党委直接领导的机关(当时公开的名称叫“天津市解放委员会”),娄凝先受党的派遣,到天津工作委员会任宣传部副部长。9月30日,解放委员会机关报《天津导报》创刊,娄凝先担任社长兼总编,负责报纸的统筹、稿件审定,撰写社论。当时,《天津导报》是在华北蒋管区发行的唯一一份中共党报(当时党在北平办的《解放》尚未出版),它带来了党中央的声音,指导了地下党的工作,因此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惊恐。天津市警察局下令对《天津导报》“应予查禁”“切实取缔”,市长
张廷谔下手令:“限三天将《天津导报》巢穴破获,如人犯就捕,赏10万元(伪币,折合法币2万元)。”但其计划未得逞。
1945年10月初,娄凝先进入天津市区,指导建立电台和联络机关。当时电台进驻市区的任务是准备在市区继出《天津导报》,因条件不成熟改出《新华社电讯稿》。1946 年春节过后,娄凝先领导筹建
《中国新闻报》。这份报纸利用党的统战关系,以进步的民主人士作掩护,表面上是国民党重庆方面的报纸,以转载中央社、美国新闻处的消息为名,实际上是传播新华社的声音。平时,娄凝先不到报社出面,而在幕后领导。当年6月,由于国共谈判彻底破裂,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大搞白色恐怖,《中国新闻》被迫停刊。
虽然《中国新闻》停刊了,但娄凝先负责的宣传工作并未停止。他积极联系读者书店、知识书店等外围组织,经营进步书刊,团结吸引进步青年。当时,他领导的地下印刷厂就印刷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土地法大纲》《为美军平津登陆新华社记者发表宣言》以及高树勋将军起义的传单,供党内学习并宣传发动群众。
1949年天津市解放的第二天,娄凝先即到市军管会报到,开始参加接管政权的工作。接管任务完成后,着手建立适合人民政权性质的人民政府办公机构。娄凝先作为办公厅的负责人,对办公厅的性质、任务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及时派人去北京市人民政府取经,组织大家反复议论,确定办公厅工作性质是“市长的办公台子”,负责“组织市政府所属委员会以及各局提请市长决策的重大问题的会议,由市长主持进行研究讨论决定”。
从1949 年天津解放到1963 年底这15年间,娄凝先一直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并担任不同的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旧的天津行政区划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主持有关方面研究新的行政区划方案。经市委批准由原11个区合并为6个区,将划归天津市的天津县改为4个郊区,将区公所升为区政府。后由一次普选产生区、市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了天津市两级政权体制,为此后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基础。他重视档案建设,将档案科从文书科中分离出来。他又亲自给予工作指导,专门培养管理档案的干部。天津市文史馆就是在他主持下搞起来的。他对天津市革命历史编纂工作十分重视,他是天津革命史编纂委员会成员,并亲自组织建起了天津建档纪念馆。1959年天津解放十周年时,他主持编辑了以回忆天津解放战役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天津城上红旗飘》一书,在当年引起强烈反响。他还将自己珍藏的全套《天津导报》献给天津历史博物馆。他重视文教工作,天津的半工半读教育、职工业余教育等工作名列全国前茅。1960年,天津广播函授大学被评为先进单位,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在文艺方面,他扶植曲艺界挖掘传统曲目,组织相声、时调专场演出和拜师收徒。他是文艺、体育界的知心朋友,演员、运动员是他家的常客。甚至,有位女演员想要认领一个孩子,他亲自到上海孤儿院为演员办妥。1963年底,娄凝先调任南开大学副校长。
“文化大革命”中,娄凝先受到迫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娄凝先重返工作岗位,时年已是68岁。从这年起,他历任天津市高教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天津市文教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第六、七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同时担任过天津市社科联副主席、天津市联合业余大学校长。
由于娄凝先在“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于 1984年11月8日他74岁时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