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费舍·迪安
美国第24步兵师原师长
威廉·费舍·迪安出生于1899年8月1日,陆军少将。192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二战立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充满战斗热情和“学院派修养”的迪安成为军队抢着要的“宝贵人才”,他很快就擢升为陆军准将,不久又被任命为第44步兵师师长,军衔少将。
1944年,迪安所部开赴欧洲战场,在巴顿麾下征战德国南部和奥地利。由于德军实施“焦土作战”,盟军进展并不顺利。1945年春,第44师好不容易跨过莱茵河,却在温斯顿堡碰上一颗“硬钉子”——德国第19集团军,该部拥有包括“虎”式坦克在内的先进武器,他们希望冲破美军的堵截,逃往巴伐利亚山区。
面对优势于己的敌军,迪安率部坚守阵地,第44师没有让德国人向山区靠近一步。最终,德军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被迫投降。等到迪安去受降时,发现自己抓到的俘虏居然有3万多人,比自己的部队还多。此战后,迪安被授杰出服务十字勋章。
惨败大田
二战结束后,迪安被美国陆军调到远东服务。1949年10月,迪安被任命为驻扎在日本的第24步兵师的师长。在成为占领军后,由于长期生活腐化和老兵退役,第24步兵师被日本媒体戏称为“榻榻米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韩国首都3天即告失守,李承晚大田建立陪都。美国总统杜鲁门急令远东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将驻日美军派往朝鲜半岛,而麦克阿瑟最先想到的就是第24师,在他眼里,第24师曾在太平洋战争中屡立战功,是一支精锐之师。而乐观的迪安也不相信朝军能与自己过招,他只带该师第1营(通称“史密斯特遣队”)先行登船出发,7月2日在韩国釜山上岸,随后接防大田,迪安自己出任防区最高指挥官,而第24师后续部队逐次投入战斗。在接受韩国记者采访时,迪安轻蔑地将朝军称为“农民军”,还开玩笑地说:“我很想尝尝平壤冷面。”
7月5日,“史密斯特遣队”首次与朝军在竹美岭发生遭遇战,美军一下子损失大半。随后的第24师后续部队企图迟滞朝军的南下速度,但根本不起效果。7月19日,朝军第3师开始对大田发起猛攻,位于大田机场的美军炮兵阵地被朝军使用M-30榴弹炮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当天晚上,美军第24师被合围。
7月20日,朝军步兵和坦克蜂拥杀入大田市区,并对残存的第24师展开歼灭战。20日下午17时许,美军第24师开始放弃有组织抵抗。由于联络问题,迪安找不到任何部队,最后他只好带领师部机关人员夺路而逃。
终究被俘
7月21日,迪安与师部人员徒步撤到玉泉至金山公路交界处,但因找错撤退方向,再次陷入朝军伏击圈。无奈之下,迪安和一小部分人员逃到山林中,在攀越山梁时,迪安失足掉下山谷,失去意识。等迪安醒来时,山谷空无一人,又冷又饿的他只得找些老鼠和野果充饥。
迪安在山林中转悠了36天,终于找到出山的路口。8月25日,当他爬到全罗北道珍郡附近时,被朝鲜游击队俘虏。原本体重170磅的迪安在被俘时,体重只剩70磅。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朝鲜军官后来安排迪安吃了好几顿平壤冷面,让他“大饱口福”。
另一方面,7月22日,逃回釜山的第24师残部上报了“迪安失踪”的消息。麦克阿瑟随即命令美军第8集团军采取有效措施查找迪安的下落。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组织人马进行“全方位立体查找”,结果毫无音信,最后得出了“迪安少将以身殉职”的结论。
回国写书
为表彰迪安少将“忠于职守”的英勇行为,1951年1月9日,经杜鲁门总统提议,美国国会决定授予迪安国会荣誉勋章。但没多久,朝鲜半岛突然向世界传送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迪安没死,他只是做了俘虏。”这条新闻还特别指出,迪安正在朝鲜北部的战俘营里,受到人道主义待遇,一切安好。这条新闻令美国军方十分狼狈,而迪安太太听到后却转悲为喜,涕泪纵横,她忙不迭地要把国会荣誉勋章送回去——那块勋章有什么用?丈夫活着比什么都好!
迪安在战俘营里也没闲着,吃饱睡足后,他准备把自己的被俘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叫《在朝鲜被俘历险记》。1953年春,纽约出版商鲍斯·卡特得知这一消息,通过在朝鲜开城采访停战谈判的美国记者,再通过中国记者带信给迪安,准备出版他的这本历险记,开价5万美元,而迪安的回答却是:“不!”转而开价10万。看来,迪安做生意的本事已经超过了打仗的本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生效,双方开始遣返战俘,遣返委员会代表于8月6日设便宴,公开为迪安送行。席间,迪安百感交集,喝得酩酊大醉。9月4日,迪安被遣返到“三八线”另一侧,随后被送回美国。此后,他闭门谢客,如约完成了撰稿任务。其间他还写过一封信给中朝领导人,“以一个普通军人的身份,表达了远离战场的特殊感情”。从朝鲜半岛回来后,迪安并未被美军抛弃,不久他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副司令,1955年10月31日退役。1981年8月24日,迪安在旧金山的家中逝世,享年82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3:50
目录
概述
二战立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