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席德斯
语言家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1898年4月1日~1944年7月17日)是一名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美国神童。他父亲鲍里斯·席德斯(1867年~1923年),是乌克兰犹太移民,在哈佛大学跟从威廉·詹姆斯研究心理学及哲学,并取得四个学位,他母亲则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在4岁时就已精通法文,9岁就在哈佛大学四维空间的讲座,因而很早就已出名。但成年后,却没有常人期待的成就。他46岁时死于脑中风,死时一贫如洗。
人物经历
2岁时自学拉丁文,3岁时自学希腊文。4岁时,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以拉丁文阅读《高卢战争》。
6岁时,自学解剖学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7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测试。
在4岁到8岁之间,写了四本书。两本解剖学和天文学的书已流失。
8岁时,通过MIT的入学测试。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语希腊语、法语、俄罗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并自己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把它称为Vendergood。
9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入学测试。但是哈佛拒绝他父亲让他过早入学。10岁时,修正哈佛大学逻辑学教授书稿的错误。11岁时,入学哈佛,精通高等数学和天体运动。比如,在哈佛数学俱乐部演讲四维体。曾有麻省理工教授预言,他会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并未来在该领域成为领袖级人物。
16岁时,获得文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不久他告诉记者,他想要过完美生活,意味着他要隐居。报道称,席德斯发誓要单身,永不结婚,他说女人不可能吸引他。后来,他深爱上一个叫做玛莎·弗莉的女人。再后来,他进入哈佛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
17~21岁时,在哈佛教书并继续学习。他教三门课程《欧几里德几何》、《非欧几里德几何》和《三角学》(他用希腊语写了一本欧几里得几何的教科书)。不到一年,因为对于部门和教学要求的失望,和比他还大的学生对他的不好待遇,他辞职并且回到了新英格兰。当一个朋友问他离开的原因时,他说,“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起初要给我这个职位——我不善于教书,不是我要离开,而是我被要求离开。”18岁时,他放弃了对数学研究生学位的追求,转而进入哈佛法学院,21岁时,也就是毕业前一年,他又放弃了该学位。
21岁时,因为参加社会主义者May Day游行被逮捕,并被判入狱18月,基于之前的社会名气,引起轰动。在审讯期间,他说自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对者,是社会主义者。后来,他发展了自己的个人权利自由意志主义哲学和“美国社会连续性”。他父母送他去疗养院,着手“改造”他,并以送他去精神病院威胁他。23岁后,过上独立的生活,只从事类似与体力活的工作,并与父母疏离,并受到社会上的挫折。
成年后,他竭力避免接触数学,并通过各种化名进行写作。
46岁时,死于脑中风。在1923年,他父亲也于56岁死于脑中风。
主要作品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共著有8本书:《THE ANIMATEAND THE INANIMATE》 《100,000-Year History of North America》 《Notes on the Collection of Transfers》《Collisions in Street and Highway Transportation》 还有4本已经无法找到。
个人生活
家庭教育
出生后6个月会说:“Aluminum”。
出生后8个月后:指出地球的卫星为月亮。
出生后18个月,能阅读《纽约时报》。
鲍里斯·席德斯在他的儿子席德思身上做实验,以验证他的幼教理论,鲍里斯是20世纪幼教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根据他的语录:“席德思在出生时只能说是一般聪明,但经过我的实验后,他逐渐能够自我学习,并对各类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行为伴有严重的强迫症,例:他无法容忍餐厅侍者不同于约定时间哪怕是晚一分钟上菜,如果如此,他便会很难受地双脚乱蹬,并用叉子用力地敲打桌面。纽约时报曾将其事迹刊登,并称为“一次成功的强迫式科学实验”。
家庭成员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的父母都是犹太人,都是为逃避俄罗斯帝国对犹太人的迫害,而移民美国,在美国认识并于1892年在美国结婚。
父亲:鲍里斯·席德斯(Boris Sidis,1867~1923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鲍里斯·席德斯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为逃避沙皇俄国《五月法案》对犹太人的迫害,1887年移民美国。
母亲:萨拉·曼德尔鲍姆(Sarah Mandelbaum),犹太人,美国医学博士,为逃避俄罗斯帝国对犹太人的迫害,1889年举家移民美国。
人物评价
关于这位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神童为什么会遭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命运,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他父母对他的教育起步太早,要求太高,超过了他的意识所能接受的界限,他后来对于数学的憎恨常被看成是对自己“神童”经历的反叛行为。也有人认为是媒体对他无休无止的追逐迫使他把自己封闭起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19:2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