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州镇,隶属于
四川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处
汶川县东北部,东临
茂县,南接
彭州市,西连
绵虒镇,北靠
灞州镇,总面积274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原威州镇
古时候,属理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理番县新保镇。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改为威州乡。
1951年,威州乡划归汶川县。
1953年6月,析威州乡城关村及近郊置威州镇。
1992年9月28日,威州乡并入威州镇。
原雁门镇
唐代时期,置通鹤军。
明正德年间,置县。
清代时期,属上水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全县七联保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雁门乡。
1949年,雁门乡属汶川县第一区。
1951年2月,威州、克枯2乡由理县划归汶川,雁门乡属威州区。
1958年,改雁门公社,青坡、克山由茂县划归。
1961年,析麦地、白水、通山、月里置麦地公社。
1984年1月,改为雁门乡。
2018年,撤销雁门乡,设立雁门镇。
撤并后
2019年12月,撤销雁门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威州镇管辖。
行政区划
威州镇辖4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威州镇人民政府驻东街8号。
一、居民委员会
·南桥社区·桑坪社区·七盘沟社区·阳光社区
二、村民委员会
·新桥村·万村·布瓦村·铁邑村·双河村·禹碑岭村·七盘沟村·萝卜寨村·索桥村·月里村·白水村·高锋新村·麦通村·雁门村
地理环境
威州镇地处
汶川县东北部,东临
茂县,南接
彭州市,西连
绵虒镇,北靠
灞州镇,总面积274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原威州镇户籍人口为25225人。
截至2019年末,原雁门镇户籍人口为7041人。
根据汶川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威州镇常住人口为33045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39.83%。
截至2021年5月,威州镇常住人口30779人(其中:农村4706户15743人),暂住和流动人口2万余人,居民主要以羌、藏、回、汉为主。
经济
2019年,原威州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2019年,原雁门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威州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940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3所,在校生1804人,专任教师179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1年末,原雁门镇有学前教育机构5所,在校生138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所,在校生686人,专任教师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00人,专任教师14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原威州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5万余册。
2011年末,原雁门镇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个;各类图书室10个,藏书5万余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650户,入户率97.4%。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雁门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4张,固定资产总值400余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000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原威州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48户,人数4085人,月人均153元;城市医疗救助8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9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04户,人数2700人,月人均67元;供养农村五保18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人。社区服务设施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个。年末参加新型农村
养老保险3600人。
2011年,原雁门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户,人数77人,支出15.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93人,支出184.4万元,月人均67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2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196人,参合率4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原威州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2个。
2011年末,原雁门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固定电话用户600户,移动电话用户3100户,宽带接入用户5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原威州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5千米,生产能力120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9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4000吨。
交通
历史文化
威州,史为绵臆地,曾曰维州。宋景德三年(1006年),因由京城发往山东潍州文书误投维州(今理县薛城),故将维州改为威州,义“威制西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