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力
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学家
姚大力,1949年生,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75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史地系。
1978年至1986年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韩儒林教授去世后,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翁独健教授继续指导学位论文的写作。
198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年起任南京大学副教授。
1987年至1991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
1993年至1995年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和东亚系作访问学者。
1999年晋升正教授。
2005年在庆应大学访问教授,同年底调本校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1日起兼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聘教授。
现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边疆史。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先后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撰了韩儒林主编《元朝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著有《漠北来去》、《北方民族史十论》、《读史的智慧》等书。代表作为《北方民族史十论》、《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
学术论文集
《北方民族史十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普及著作
1、《漠北来去》,姚大力,长春出版社1997年8月;该书后更名为《千秋兴亡——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元朝风云》,长春出版社,2007年03月出版。
2、《史家绝唱.司马迁》,(与普郁,今波合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08月。
3、《读史的智慧》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月。
并参加了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由陈得芝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古时代·元时期”的写作,先后发表过近三十篇学术论文。
治学理念
道问学”,就是不断超越自己既有的认识水平和境界。历史研究应当包含尽可能多的细部讨论;但又必须善于把它们转换为对历史的总体认知。虽然历史学不会为现实问题提供任何具体答案,但是它会使我们在理解当下之时,变得更有想象力。
育人理念
将学术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启发他们把对学问的浓厚兴趣转换为巨大的学习推动力。只有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才会保证读书人尽可能心无旁骛。
教书育人
治蒙元史及边疆史最难之处,在于牵涉语言甚多,主要史料就涉及蒙、汉、藏、波斯等近十种语言。在对于这么多种不同语言下进行历史名词的审音勘同以及史料勘比,就需要一套非常专门化训练和技巧。上过姚老师《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生,都曾经领略过他“循名责实”的功力: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汉语外来语,可以追述出它在不同欧亚历史语言中的各种形式,进而推演出其背后横贯东西的传播史文化史。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他的研究更是努力吸纳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框架来进行综合考量。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运用当代政治学和人类学理论对于历史时期民族身份认同的研究。姚老师常教导学生,“做学问要不断地打开眼界,毕生都要尽力学习相关语言,因为学会一门语言,就是打开一扇窗户,让你有机会学习更多外面的文化和理论。”
参考资料
杰出人才.复旦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4 10:3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