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舅,拼音 gū jiù,古语,意思是公婆,丈夫的父母。妻子的父母叫舅姑。现指姑姑和舅舅。在
西北地区,姑舅指表兄弟之间的关系,分上姑舅与下姑舅,舅舅的孩子为上姑舅。
这是依父系亲属观念来表达一种
姻亲关系,和汉、
满族的“姑母做婆婆”相一致。其含义是:舅父的女儿有权而且必须嫁姑母的男儿为夫,或者说,甥男一旦坠地就注定要当舅父家的儿婿,而姑母的女儿却绝不容许嫁舅父家的男儿为夫。把这个意思扩大,即为:凡舅爷族的任何(同辈的)女子必须嫁姑爷族的任何(同辈的)男子,而姑爷族的女子却不准倒嫁舅爷族的男子。
(1)丈夫的父母,公婆。《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唐
杜甫 《
牵牛织女》诗:“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元 本 高明 《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纵认不得是蔡伯喈当初爹娘,须认得是
赵五娘近日来的姑舅。”
(2)姑舅表。 宋
苏轼 《求婚启》:“ 太真 姑舅之婚,复见今日。”《水浒传》第四九回:“
解珍 道:‘ 孙提辖 是我姑舅哥哥。’”《
红楼梦》第二十回:“咱们是姑舅姊妹, 宝姐姐 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也比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