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塔传说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民间文学
姑嫂塔传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民间文学,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姑嫂塔(也称关锁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据《八闽志》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这里说的石塔,就是姑嫂塔。《泉州府志》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据史料记载,自宋崇宁元年(1102年)起至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650多年中,泉州发生大旱11次,造成了“民多饿死”“民多游移”“种不入土、民相食”等悲惨情景。正是从那时候起,泉州的先民大量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到菲岛等谋生。明·何乔远《镜山全集》载:“(华侨)皆背离其室家,或十余年未返者,返则儿子长育至不相识。盖有新婚之别,娶以数日离者。”因此,姑嫂望夫的传说便油然而生。何乔远《闽书》载:“姑嫂垒石山巅,登高望断归舟。”“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姑嫂嫁为到南洋从商的商人之妇,这便是较早的登高望夫的姑嫂塔传说。
文化特征
基本内容
姑嫂塔传说有多种版本,基本内容皆是闽南天旱,颗粒无收,其家人(夫、兄)为生活所迫,南渡出洋谋生,约定三年后回来。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巅,一次次扛来石头,垒石垫足,翘首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肉团聚。转眼三年已到,亲人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亲人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把亲人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亲人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双双纵身跃人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在她俩垒石筑台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故事版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民间还衍生出各种故事版本,其内容、情节或略有不同,或有简有繁。
传说很久以前,泉州府南门外的宝盖山下有姑嫂二人,其家人(夫、兄)为生活所迫,南渡出洋谋生,约定三年后坐船归来。姑嫂二人天天登上宝盖山巅,垒石垫足,翘首远眺大海归舟,盼望亲人回家团聚。转眼三年已到,亲人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亲人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亲人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亲人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双双纵身跃入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也称关锁塔)。
关于姑嫂塔,明·何乔远的《闽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这段记载是一种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在民间衍生出包括上一段落所述传说在内的各种故事版本,其传播区域和社会影响也更为深广。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姑嫂塔传说历史悠久,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不管是口头传播,还是文字流传,都成染了一代代侨乡民众的心灵,是涉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一份瑰宝,具有历史、文比研究价值。姑嫂塔是东南亚一带侨亲乡愁的精神载体,是海外侨亲精神家园的航标。姑嫂塔传说的思想内容与侨乡民众、海外侨胞的情感相通,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传承状况
姑嫂塔传说在20世纪80年代经民间文艺工作者加以充实、整编并发表后,影响有所受限。加之于东南亚华侨土生土长的第二代逐渐接班,这个群体对祖籍国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较为陌生,姑嫂塔传说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有可能渐渐被淡忘。
保护措施
姑嫂塔传说项目保护单位为:石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社会影响
衍生作品
2012年12月,音乐作品《姑嫂塔的故事》获泉州市第七届刺桐文艺奖三等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20 22:0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