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穆拉文斯基
前苏联指挥家
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穆拉文斯基(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равинский,1903年6月4日—1988年1月19日)又译叶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姆拉文斯基,前苏联指挥家,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21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和作曲;1931年即任列宁格勒基洛夫歌舞剧院副指挥;1938年在全苏指挥比赛中获头奖,被聘为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达40多年;穆拉文斯基指挥的曲目广泛,尤擅肖斯塔科维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他的指挥风格稳重果断,精密严谨,处理乐曲富有清晰的层次与健康明快色调
人物简介
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穆拉文斯基(俄语: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равинский,英语:Evgeni·Mravinsky,1903年6月4日—1988年1月19日),是原苏联(俄罗斯)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1903年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1922开始在马林斯基剧院参加民族舞演出,同时担任芭蕾舞学校的钢琴伴奏。
1924年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十月革命后更名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指挥大师高克学习指挥,1933年毕业后,在马琳斯基剧院担任助理指挥。直到1937年,受肖斯塔柯维奇的邀请(穆氏与肖氏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已是好友),临危受命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演了肖氏最著名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之后,一炮而红。并在1938年夺得全苏指挥大赛最高奖,同年被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现更名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聘为首席指挥,这一职位,穆拉文斯基一直担任到自己过世为止。
在这50年里,这位传奇的指挥家将乐团带至世界领先水平,创造了传奇一般的辉煌成就。但是因为冷战,他和乐队到西方巡回演出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实现,在他担任首席指挥的40多年里,仅在国外举行了30多场音乐会,在西方录制的唱片就更是少之又少,但几乎每张都是传世经典,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对外开放,穆氏在苏联国家唱片公司的黑胶唱片被转制成CD后,世界才慢慢了解到其艺术成就。
1954年,他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的称号,1963年成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教授(后任院长),1973年又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穆拉文斯基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任期一直延续到1982年,前后历时40余年。直到逝世之前,他都保持着与这个乐团亲密无间的特殊关系。在他任职期间,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他几乎将自己的指挥活动完全限制于这个乐团,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在他的培养和训练下,这个乐团建立起一种特别富于俄罗斯传统的合奏方式,毫无矫饰造作之感。这是典型的俄罗斯音乐,同时又融入了穆拉文斯基特所特有的洗练和清澈。乐团演奏中的织体极为明净,结构严整。在音乐的演绎方式上,穆拉文斯基特别强调尊重作品的原意,一切都按照乐谱所标示的那样去做,避免过多的个人理解而使音乐的表现出现偏颇。在他的指挥下,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在俄罗斯传统曲目方面成为众口一致的最佳表演者。
穆拉文斯基指挥了几乎所有肖斯塔柯维奇的作品首演。他与肖斯塔柯维奇的友谊一直保持着,直到20世纪60年代因为政治原因而破裂。肖氏的第八交响曲就是献给穆拉文斯基的。
穆拉文斯基的最高成就在于对柴科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这两位作曲家的探刻理解与精美途释,而他对柴科夫斯基最后3首交响曲的解读,旁人几乎无法超越。
人物成就
穆拉文斯基的最高成就在于对柴科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这两位作曲家的探刻理解与精美途释,而他在60年代,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在伦敦和维也纳录制的柴可夫斯基第4、5、6交响曲(DG双张,cd编号419 745-2)旁人几乎无法超越(个人认为穆氏这个版本对柴可夫斯基最后三首交响乐的诠释可以说是完美的,在这张录音里体现了彼得堡爱乐热情奔放的演奏风格,乐队的音色理念和德奥系乐团完全不同,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音响效果,令人拍案叫绝;在这张唱片里,我们可以听到最柔美的弱和最富有力量的强),这套唱片是古典音乐录音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后世之楷模。
综观其一生,穆拉文斯基最大的功绩就是造就了一支世界一流的乐团:前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现圣彼得堡爱乐乐团)。
这支乐团气质之好、音质之纯、演绎之优、音色之清、音响之佳、气魄之大、感染力之强,完全可与世界上任何超级乐团相媲美,而这了不起的成就正是穆拉文斯基一手训练出来的。
穆拉文斯基还是前苏联当代音乐作品的积极推广者,特别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多半是由他指挥前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演,如《第五交响曲》(1937年)、《第六交曲》(1939年)、《第八交响曲》(1943年)、《第九交响曲》(1945年)、《第十交响曲》(1953年)、《第十二交响曲》(1961年)等。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穆拉文斯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家族的先人们曾在拿破仑战争中为沙皇效过力。穆拉文斯基家族有音乐传统,他的姑妈,耶夫金尼娅·姆拉文娜曾是马琳斯基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在里姆斯基-哥萨克夫的一部歌剧首演时担当女主角,曾经令得柴可夫斯基嫉妒十分。因为姑妈的身份,六岁的穆拉文斯基常有机会去马琳斯基歌剧院观看演出。据说他是在埃米尔·库帕的指挥棒的激励下走上指挥之路的。
布尔什维克革命时期,贵族的家庭成员被禁止进入音乐学院学习。穆拉文斯基的另一个姑妈,亚利山德拉·寇隆苔(ALEXSANDRA KOLLONTAI)是革命政府的福利部长,她向亚历山大·哥拉祖诺夫(ALEXSANDER GLAZUNOV)推荐了她的侄儿,穆拉文斯基才能够被“保送”进入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尼古拉·玛尔寇(NIKOLAI MALKO)和亚历山大·高克(ALEXSANDER GAUK)。高克培育出了整整一代的指挥家, 他的老师是亚瑟·尼基什(ARTHUR NIKISCH)。
指挥生涯
穆拉文斯基的音乐指挥生涯始于马林斯基歌剧院,马琳斯基歌剧院后来被重新命名为国家歌剧舞剧学院大剧院。一九三一年夏天音乐学院毕业后,他首次亮相就与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合作。一九三四年之后,他常到乐团担任客座指挥。一九三七和一九三八年音乐季的开幕式上他被委以指挥的重任;该音乐季的晚些时候,时值斯大林肃反运动的高峰,他首演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此次音乐会意义非同凡响,对观众来说,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是在描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和他们内心的恐惧。由于当时肖斯塔科维奇受到报纸头版的指责,演出他的曲目似乎是在要求穆拉文斯基为其平反并使其得以新生,成功与否,就看穆拉文斯基如何指挥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观众群情激昂。曲目进行到广板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们都放声哭了。曲近结束,观众们再也坐不住,他们站起来,跟随着穆拉文斯基的指挥棒在头顶挥动的节拍,用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乐队一起完成了曲目最后的音符。
我们应该感谢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巡回演出和录音,直到那时,穆拉文斯基才被西方所了解(虽然他只有一次造访过英国和美国)。他对乐团巡回演出时的要求十分简单:“在外演出应该比在家好。”他的许多录音大都是巡回演出的实况录音;在布达佩斯演出了巴托克,在柏林演出了勃拉姆斯和贝多芬,在维也纳演出了莫扎特和布鲁克纳。然而,一九五六年出访时演奏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是他被公认最好的诠释。 彼得 赫沃兹(PETER HEYWORTH)在观察家报上如是说:“他的解读带有超常的力量和激情… 一种在西方的诠释里找不到的令人叹服的宏大。”维也纳日报报道说:“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是最高级别的乐团… 耶夫捷尼 穆拉文斯基是这个乐团的伟大的指挥和导师。”正是在这种气氛下,德意志留声机(DEUTSCHE GRAMOPHON)唱片公司为穆拉文斯基录制了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穆拉文斯基是无法比拟的,其他的录音相比之下显得缺少悲凉感,力量感,情绪的把握尺度和令人折服的才能。
指挥曲目
穆拉文斯基的演出曲目十分广泛,核心曲目主要有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他也演出过亨德尔、巴赫和瓦格纳的序曲,交响曲以及格拉祖诺夫的芭蕾音乐,和一些不出名的苏联作曲家的曲目。穆拉文斯基有效地为许多作曲家讲出了俄罗斯表演传统的精确含义,例如布鲁克纳、巴托克、欣德米特、斯特劳斯、普洛克非耶夫以及斯特拉文斯基。
现场录音
穆拉文斯基现存的录音大都为现场录音。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或西贝柳斯让我们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他对音乐制作的用心良苦。听者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整个的创造过程之中,如同在欣赏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一般。当然,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六一年期间,穆拉文斯基也在录音棚里录音,但他却始终认为给现场的听众演出是神圣的,录音棚出来的音乐在听众与乐队之间横着一个不受欢迎的障碍。
那么,他的音乐会又是如何呢?罗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回忆起在斯克里亚宾的狂喜之诗的争战之后观看穆拉文斯基的演出时的情景时说:“情绪酝酿渐入结局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在这个辉煌而且震撼的高潮中,一种莫可名状的喜悦油然而生。”
一位听过穆拉文斯基现场的音乐学院的教师—爱拉·芭露察埃娃回忆当年在列宁格勒现场聆听穆拉文斯基指挥的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套曲时说:“这简直整个是个全新的曲目呀!效果太震撼了!”
关于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她说:“这个伟大的柔板令我周围的听众泪流满面。”每一次演出都有不同的解析,穆拉文斯基的一位学生,马理斯·杨森斯(MARRIS JANSONS)曾这样描述说:“我听过三种完全不同诠释的第五交响曲。”(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
穆拉文斯基的协奏曲录音并不多,最常见的两首协奏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穆拉文斯基一共留下了三个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录音,分别是同谢列布里亚科夫(53.1.6)、里赫特(59.7.24)和吉列尔斯(71.3.30)。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同里赫特合作的录音。这款录音多次出版(目前已经有超过80款出版),是穆拉文斯基发行最多的唱片。穆拉文斯基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演指挥(同奥伊斯特拉赫合作),对这部作品的演绎具有天生的权威性。目前已知穆拉文斯基有两款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录音,都是同奥伊斯特拉赫合作。一款录制于56.11.30,乐队是列宁格勒爱乐。这款录音效果比较差,更好的选择是57.5月在布拉格的录音,乐队是捷克爱乐。Praga PR 256012收录了这一录音。
音乐之友
穆拉文斯基与肖斯塔科维奇交往甚密。第五交响曲取得成功之后,第六和其他一些交响曲的首演都交给了穆拉文斯基。虽然穆拉文斯基没有在首演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第十一和第十五交响曲,但肖斯塔科维奇说穆拉文斯基指挥的那些曲目才是“真正的”首演。他们之间的友谊使得穆拉文斯基能够深入地探察到作曲家的创作心理过程,与其说穆拉文斯基能够诠释作曲家的作品,不如说他是该世纪最富有悲剧性交响曲的共同创作人之一。
穆拉文斯基崇拜肖斯塔科维奇,他把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当作他事业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后来根据资料发现,穆拉文斯基的妻子患有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穆拉文斯基在三年的时间里没有做巡回演出,并谢绝了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的首演。
政治立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从来就没有加入任何政党,从不向权贵折腰。他拒绝在谴责流亡作家索尔仁尼琴(SOLZHENITSYN)的信上签字,为此穆拉文斯基付出了代价,有好几年的时间他被禁止出访。他反对反犹主义,并坚持录取犹太人在乐团里担当高位。当他被质问为什么许多乐手们离开他的乐团去以色列时,他的回答是,“他们的离开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你们和你们的政策!”
指挥风格
穆拉文斯基的指挥风格与弗里兹·莱纳(FRITZ REINER)或乔治·塞尔(GEORGE SZELL)有些近似,不矫揉造作,注重细节并且指挥的动作很小。因为力度表现的灵活性和声音的平衡,他的指挥而与众不同。有时候很直接并且严厉,由于乐曲中哲学的线索使得说服力极强。
穆拉文斯基被认为是个疯狂的排练者,即便是很熟悉的曲目,他也要排练八到十次。有时,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研究一个曲目,最终他还是放弃演出。
个人生活
穆拉文斯基热爱大自然和上帝,生活俭朴,喜欢把自己的私人时间用在山乡田野之间。他的这种特性在他的高贵的音乐中处处可见;此外,众多的指挥名家,如阿巴多(ABBDO),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奇(CELIBIDACHE),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马泽尔(MAAZEL),穆蒂(MUTI),朱里尼(GIULINI)都承认他们向穆拉文斯基学习了很多。他是他那个时代的传奇也是整个时代的传奇。
人物录音
经典录音
1960年9-11月间,出访西欧的穆拉文斯基在伦敦的温布里镇为DG公司录制了老柴的后三部交响曲,唱片史的老柴一章却因此翻开了辉煌一页。
这套双CD唱片收录俄罗斯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4、5、6交响曲——这个版本本公认是正宗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演绎,令无数人趋之若鹜。
CD时代,三首作品做成两张套正价片成为DG的镇山之宝,它的封面绿色一片,淡淡的穆氏侧面肖像浮雕般泛出庄严和沉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套唱片创下了穆氏录音的音效之最,甚至连他80年代在ERATO的那些唱片都无法匹敌,而且,60年代的列宁格勒爱乐无疑正处于颠峰期。冷战武器恰恰依赖于对手的技术获得完美再现,其中寓意颇为深远。
如果把这套唱片一口气听下来,你也许会同意,它毋宁说是一部宏大的连成一体的巨型交响曲,激烈、严酷的凌驾于乐队之上的铜管呈现,乐队的外形不是上扬而是水平的铺展,音调的宽阔柔厚几近人声,速度、强弱、节奏的变化惊人的自如而迅猛。
那种风格高度统一的演奏,很自然地使人想到,老柴以呈现内心世界矛盾为要旨的后三部交响曲,乃是一个同质不同形的心灵投影的三重叠加,第四里狂暴的命运击打顺利地被转移,第五里的命运消解相对阴郁无望,自我排解的味道浓了,第六则是夸张到极点的第三次书写,惊天动地的挣扎成了这次书写的主导印记,整个三部曲构成一个神经质的理想主义者的幻灭之路,但其惊人的雄强和紧迫,让幻灭如此靠近崇高,让沉痛如此靠近绚烂,又让告别如此靠近再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有趣的是,当我不再沉迷于第四的末乐章癫狂的推进,不再为第六首乐章后半段的呼天抢地而震颤的现在,我无法忘怀的反而是这套录音的柔软部分,比如第四次乐章的双簧管吟唱,第五次乐章的圆号书怀,而第五的圆舞曲乐章弦乐起奏和第六首乐章第二主题亮相的片刻弱奏,那种声音宛若消散渗透于空气中缓缓飘进心田,决非常见的静静传递,这时的穆拉文斯基,才是真正难以企及的。DG的录音师卡尔-亨茨·施耐德捕捉了穆氏军团最细微的温情表达,此后,这样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再没有在穆氏身边重现。
1955年穆拉文斯基出访维也纳,在DG也录有一套老柴后三,其中的柴四出自助理桑德林之手,比之于绿色柴四,桑德林的演绎温和而留有余地,而穆氏60版的柴四强调的则是音乐的锋芒和张力,音乐形象更接近一个笑傲万里冰封的冬之神;穆氏55年的柴五、六,与60版比较结构上没有特别显著的区别,音效不及之故,音乐呈现的完满程度略打折扣。
这个1995年发行的大禾花套装至少表明,穆氏对一部作品一旦形成自己看法,那么他的诠释就基本上被固定了下来,他追求的乃是同一方向的一种精益求精。
总而言之,这个录音是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一种典范,相信再过百年也不会改变。
时至今日,历史上只有五张唱片曾经同时登上日本究极100、日本名曲300、企鹅三星带花与留声机百大这四份权威榜单,这张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这套唱片还曾获得1988年爱迪生唱片大奖、1990年Penguin Rosette Award。
历史录音
莫扎特:《唐璜》序曲、布鲁克纳:第7交响曲(1833版本,穆拉文斯基改编)、海顿:第88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格拉祖诺夫:第5交响曲
指挥:穆拉文斯基
录音: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大音乐厅
录音时间:1968年11月29日(莫扎特);1967年2月25日(布鲁克纳);1968年11月29日(海顿);1983年3月19日(柴可夫斯基);1968年9月28日(格拉祖诺夫)
唱片号: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EMI CLASSICS/IMG ARTISTS 5 75953-2
穆拉文斯基是一位不平凡的人。他自1938年至1988年担任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整整五十年的经历使他能够将这支乐团训练成为最著名的乐团之一。他的学识和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特殊关系成为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一部分,并且他首演了这位作曲家不下6部交响曲。但是,在这辑唱片中并没有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而选择了其他作曲家的一些迷人的作品,这其中包括海顿、布鲁克纳和格拉祖诺夫。《唐璜》序曲开始部分的演绎是典型的穆拉文斯基的风格:非常注重细节(有着真正令人感动的弦乐刻画),同时富有戏剧效果,以引出紧接下来的剧情。
莫扎特作品的录音时间是1968年11月——而上一年的2月,穆拉文斯基和他的乐团演出了布鲁克纳的《第7交响曲》(两部作品都在1995年发行过,唱片号Russian Disc RDCD10911)。从多方面来看,《第7交响曲》都十分优秀。第一乐章的速度很自然,音乐优美而合理地呈现。能听得真正俄罗斯的双簧管和小号真是很欣喜。音乐的明暗对比强烈,穆拉文斯基对他的乐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控制非常出色。聆听音乐渐强的表达方式,每个音符都发自肺腑而对于整个作品又富于真实的表达。诚然,在第一乐章并没有一丝阳光自丛云中透出的感觉,并且乐团和音色(特别是长笛)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音乐的震撼力,并且也不能否认柔板乐章中深厚的情感那种自如而充分地流露。乐段的表达十分敏锐(特别是来自弦乐部分),但遗憾的是整个乐章的速度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变快,高潮部分的演奏不是十分理想。
谐谑曲正如同所标注的“很快”那样,穆拉文斯基采用了较快的演奏速度,三重奏部分有些过于沉迷。那种在第一乐章中出现的独特的风格又在终乐章里,然而:这里显得更为优秀,有着更为优雅强烈的弦乐演奏和铜管部分的配合。乐曲的速度并没有留意布鲁克纳所标注的“激动的,但不太快”,而是:非常快。乐曲的结束非常辉煌。真不知道为什么掌声不能更激昂些呢?不能期望穆拉文斯基指挥海顿的作品有着学院派的风格,事实也正是如此。急板乐章严肃而准确,广板缓慢,其中富于颤音的双簧管非常出色。这里的小步舞曲没有舞曲的风格,显得非常威武,而三重奏活泼轻快。我感觉对于终乐章穆拉文斯基试图采用欢乐的情绪,但是却显得很困难去表达!
柴可夫斯基的《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在穆拉文斯基的指挥下成为了一部杰作,音乐的开始是很大的动态,而后是有着巨大、灰色的阴影伴随的狂风暴雨的世界。这也是这辑唱片最为精彩的部分,它证明了这两张唱片是物有所值的。在穆拉文斯基的指挥下(他指挥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非常著名),音乐显得毫不冗长,逐渐行进至高涨,令人无可挑剔。
格拉祖诺夫的《第5交响曲》是一部令人愉快的作品。穆拉文斯基采用了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他的作品,演奏充满了惊喜。在规划这两张唱片时,可能EMI最后才冒险选用了这部作品,然而它却非常值得。穆拉文斯基令人信服地表达了格拉祖诺夫的富于保守的浪漫主义。第二乐章的谐谑曲充满活力,穆拉文斯基的表达富于感情。格拉祖诺夫诙谐而具有芭蕾风格表露无疑。行板中的一些低音被穆拉文斯基所强调,因此乐章的风格近似于瓦格纳(5分30秒),但是音乐忽然一转,而后回复的俄罗斯舞曲驱散了这种念头。欢乐而精彩的终乐章对这套充满了关于指挥家众多精彩演绎的专辑来说是个完美的结束。
录音全集
BMG唱片公司于1995/1996年采用20Bit技术重新制作原Melodiya版的《穆拉文斯基全集》CD盒装(CD1-10 74321-25189-2,CD11-20 74321-29459-2),共20款CD:
第一集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
第二集 莫扎特《第三十八交响曲》、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
第三集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
第四集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第五集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组曲
第六集 欣德米特《世界的和谐交响曲》奥涅格《第三交响曲》(礼拜)
第七集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第八集 巴托克《弦乐、敲击乐、钢琴曲》、斯特拉文斯基《阿波罗》
第九集 肖斯塔科维奇《第六、第十交响曲》
第十集 瓦格纳《歌剧序曲、前奏曲集》
第十一集 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
第十二集 勃拉姆斯《第三、第四交响曲》
第十三集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第十四集 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第十五集 奥夫斯亚尼科-库利科夫斯基《第二十一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第十六集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
第十七集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
第十八集 格拉祖诺夫《第四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第十九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隐城基切日的故事》、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第二十集 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7 13:54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