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传统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起源于宋代莆田,由于海事活动的频繁以及历代统治者对妈祖的赐封,使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随着航海者的足迹四处传播。
妈祖简介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现如今,妈祖庙在中国沿海地区、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华侨聚集的埠头仍分布较广,而其影响力也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谓“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民俗简介
妈祖信仰是台湾地区最普遍的传统民间信仰之一。由于早期汉人移民多自中国大陆福建渡海而来,且台湾四面环海,海上活动频繁,因此妈祖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无论是大小街庄、山海聚落,还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妈祖庙。仅台湾一地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40座,内建于明代的3座,建于清代37座( 含湄洲祖庙正三妈一座 )。妈祖信仰普遍存在于清代台湾社会,其中不乏奉祀妈祖的庙宇与佛教关连。台南大天后宫是由官员改建、官方祭祀并于设立之始就延请僧人住持的庙宇《十国春秋》是清代吴任臣所撰的传记体史书,其中《闽十·列传·林愿女》记载 “林愿女(林然娘)”的行迹。兹引该列传相关文字 如下:“林愿女,闽人也。愿事王氏,官统军兵马使,女始生而地色变紫,屡著灵异,幼通秘法,长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呼为神女,又曰龙女……”宋代丁伯桂的《顺济圣妃庙记》即认为妈祖是龙女,因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花经》中即有“龙女”向佛陀献宝珠之说。 此经简称《法华经》,至今流传,且“龙女献宝珠”之说流传甚广,且为道教吸收。“林愿女”列传杂糅佛、道二教成分,与其说“行迹颇近于仙”,不如说“行迹近于佛”。乾隆朝以后台湾妈祖信仰中道教成分极大地削弱,“佛教化”的解释基本趋于稳定。
妈祖信仰传到
台湾地区以后,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甚有学者认为妈祖已发展出与中大陆妈祖不同的特性:“‘妈祖’在中国大陆的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妈祖’,仅是渔民的守护神。但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妈祖已成‘过海妈祖’,她在历史上已成离开大陆的移民祈求平安到台湾的过海守护神。虽每年有大量香客络绎不绝至中国大陆湄洲妈祖庙刈香,但实际上台湾地区的妈祖可以说已扎根于这块土地,成了一部独立于大陆妈祖外,自成体系的中国台湾地区的本土神祇。这种见解获得若干学者的附和。
值得注意的是,妈祖信仰还包括
宗族、姓氏群的崇拜。由于妈祖姓林之缘,台湾各地林氏都喜称妈祖为姑婆祖、祖姑,藉以拉近妈祖和林姓之间的亲密关系,林姓亦常自称为妈祖的裔孙、族孙,甚至组织有大规模的共祭团体,如:台北地区以林姓为主的“七角头正龙社天上圣母神明会”、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
天上圣母会”、云林县六房天上圣母。
由妈祖信仰所伴随严谨的祭礼规仪、民间传说、艺术成就与节日习俗等文化人类实践,是台湾重要的民族文化资产。文建会授证的国家重要民俗中,与有关妈祖信仰的即占了三项,分别为:大甲妈祖绕境进香、白沙屯妈祖进香与北港朝天宫迎妈祖。
形成发展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形成期,妈祖以女巫的身份进行活动到死后成为“通天女神”,中心为湄洲岛,信仰范围局限在湄洲岛附近。这时期的妈祖主要是以巫的形象出现——蚀预祸福。这与其它巫师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一方土地一尊小神而已,不过信仰她的信徒是渔民,与别的巫师有所不同,多少具有庇护海上航行安全的职能。在他们的眼里妈祖是无所不能的地方保护神。第二阶段为初步发展期,元代年间妈祖信仰活动往北扩大,北宋宣和中护航出使有功,获得朝廷赐庙额,使妈祖崇拜得到官方公开的承认,也使妈祖女神有济航救难的神力得到宣扬。第三阶段为大发展期,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赐封妈祖“夫人”尊号,妈祖由一般地方小神跃上具有特殊名份的官定神明。绍熙元年(1190年)妈祖由“夫人”晋封为“妃”,使妈祖身份倍增,神名远播,逐渐形成为各地航海者崇拜的女神,“惟圣妃神灵显赫,凡航海之人,赖以为司命”(宋代真清德语)。妈祖女神能够逐步取代其他海神而成为航海者心目中的至尊神明。这也是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影响的结果。宋明哲学思想讲究阴阳对应和统一变化。在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选择妈祖为海上女神要比其他男性的海神更符合传统的思想观念,所以后来许多文人学士都热衷于渲染妈祖女神护航解难数著灵异的传奇故事。
元代妈祖信仰又得到发展,元王朝重视海上贸易,为了保证漕运安全,必须仰赖妈祖海神庇护。“国朝潜运,为事最重,故南海诸神,有功于漕者皆得祀,唯天妃功大号尊,在妃最贵”(元·王敬方《褒封水仙记》)。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王朝第一次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称号,一下子将妈祖神号升格。如果说宋代有关封号只是把妈祖看成专管人间海上祸福的一般女神,那么元王朝则是将妈祖由凡间神提升到上天的尊神,并且辖管四海诸神妖怪。这就完全确立了妈祖在四海诸神中至高无尚的权威,既“镇四海而保无虞”。元王朝对海上女神推崇备至,势必在沿海各地掀起一阵崇拜妈祖活动的热潮。可以说元代是妈祖信仰在中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得以传播的重要时期。
明代封建统治者陆续崇奉海上天妃,主要是从出使海外与对外交往两方面来利用妈祖信仰。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出发之前,都要祭奠天妃,顺利远航后更要祭谢女神。明代有关妈祖的传说记载在元代基础上又进一步补充。总之,元明两代在“三教合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多种崇拜者依照自己所倾向的某种宗教哲学,对妈祖的生平进行加工或组合。
清王朝与前代统治者一样,重视利用妈祖信仰,整个清代敕封共有七次,不包括朝廷的赐匾、表彰等作法。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部队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反清复明,为横渡海峡,保证胜利,就得祈求妈祖海神。施琅率水军攻克台湾,也上奏得到海神天妃的帮助。清王朝对利用妈祖的
统一台湾的作用是极为重视的。清代有关妈祖的传说得到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妈祖生平记述得相当具体、形象,把宋代文献原来只有片言只语的女巫,加枝添叶地描述成一个活灵活现的身世不凡的女性,并融儒、释、道观念于一体。清代最终完成了始祖“人——神”演变的过程。有关妈祖的生平、传说基本统一和定型。
分灵习俗
在分灵习俗特别旺盛的台湾,妈祖信仰因为分灵与进香等宗教活动,形成特殊的层级谱系。分灵系指地方新建庙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时,先到历史悠久、神迹灵验的大庙去求取神明的灵力。经过特殊的仪式之后,新塑的神像被视为祖庙神明的分身,具有相同的灵力,但是每年必须重新回到祖庙来进香、刈火,方能保持灵力不衰。分灵习俗并非妈祖信仰独有,但其影响力以妈祖最钜。
在台湾地区,大凡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都会成为邻近地区妈祖庙和信徒自宅供奉妈祖的祖庙,层层分灵传布出去后,形成一个蛛网密布的信仰系统,并且透过热闹的进香、刈火仪式,强化信仰的深度。信徒们也普遍相信,层级较高的妈祖庙,其神力灵感也较为强大(这个情况在其他地区则较不明显)。
因为这样的层级观念,台湾地区许多妈祖庙对于自身在层级中的地位锱铢必较,1950年代以后,台湾的各大妈祖庙之间开始有谁才是“开台妈”的争论。只要是规模较大的妈祖庙,无不在山门上大书“开基妈祖”或“开台妈祖”,标榜自己的香火乃是直接从福建湄洲祖庙而来。
1990年代,在两岸交流开放以后,台湾地区许多妈祖庙蜂拥前往中国大陆福建湄洲岛进香,并捐款兴建殿宇。这使得妈祖庙和“妈祖遗迹”已经在
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殆尽的湄洲岛,重新迅速兴建了大量豪华现代的宫殿、参道和牌楼。
这种对于“祖—从”关系的争论,有时还会造成宫庙之间的不睦。知名的绕境路线有云林北港朝天宫至台中大甲镇澜宫。但在1988年,因为朝天宫使用“妈祖回娘家”等字眼,宣称“大甲妈是北港妈的分灵”,引起大甲镇澜宫抗议,最后甚至将“北港进香”活动改称“绕境进香”,并将路线改往新港奉天宫;而新港奉天宫与北港朝天宫的争论历史更早,据说清朝时北港溪改道,冲毁古笨港街,也冲毁了当时的庙宇,因此在笨港街原址河道北岸重建的北港朝天宫,坚持自己为笨港妈正统。而原本在南岸聚集的人们,后迁至现新港之处,建立的新港奉天宫,则宣称洪水将原庙宇的妈祖神像冲至南按并被其保有。各自标榜继承了“古笨港妈祖”的正统。
但对于信徒来说,宫庙之间的争执并不造成信仰上的差别。随着妈祖信仰的影响力提升,各重要妈祖庙举办的宗教活动,往往成为强力的社会动员,乃至于沾染上政治色彩。
表现形式
妈祖元宵
妈祖元宵的时间和活动形式各异,如湄洲祖庙及其各行宫自正月初八起至十八均是元宵节,而以初十为正日。
谒祖进香
妈祖信众谒祖进香本来是庆祝妈祖生日活动,在三月廿三举行,因为廿三这天祖庙、祖祠香客多,因此提前。
生日祭
生日祭本地人称为“妈祖生”。“妈祖生”演妈祖戏,这是莆田最普遍的习俗。
升天祭
升天祭就是传说妈祖九月初九这天羽化升天,该日各妈祖行宫同样举行的活动,大规模演莆仙戏、扎草焚香等等礼节不亚于“妈祖生”。
信仰规模
国内
中国大陆,妈祖庙分布在22个省市的450个县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处之多;海南约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门现有妈祖庙10座,台湾地区妈祖宫庙5000多家、妈祖信众1600多万人。
国外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他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文莱、印度、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法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新西兰及南非、毛里求斯等地。
北美洲
美国檀香山、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德克萨斯、夏威夷等地,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当地华人社团及部分当地民众所信仰,保留了天后圣诞节等民俗。
南美洲
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都建有妈祖庙,华人与当地部分民众传承了妈祖的崇拜仪式与风俗。在墨西哥,明代时就有天后的传说流传。
澳 洲
澳大利亚悉尼建有妈祖庙,华人传承了妈祖崇拜习俗。
西亚与非洲
沙特阿拉伯、南非开普敦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华人与当地部分民众信仰。
欧 洲
法国巴黎“真一堂”供奉妈祖,称妈祖为国际和平女海神。
信仰起源
妈祖信仰,见于最早记载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廖鹏飞撰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里面记载着妈祖信仰起源于湄洲屿,在宁海“显灵”的史实。宋代妈祖信仰的发生,虽与当时兴化经济、政治、军事诸因因素息息相关,但其中海上活动是直接原因。湄洲屿一名鯑江,在莆田东南约八十多里的海中,面对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地处福州与泉州之间,是海上南北交通必经之路。 湄洲屿虽有可耕之田,但人民还是以海为田,以渔为业,与海洋关系密切。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
天有不测风云,海上气象变幻无常,台风暗礁,一不小心,随时有船沉人亡的危险。在人们的幻想中需要有一神袛作为海上保护神。林氏女“生而神异”,“初以巫祝为事”。在当时乡村缺乏科学知识,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巫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她不但为民治病,还经常把观察得到的海上气象告诉人们,使许多渔船和商旅避免了危险。在那气象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她的所谓“知人祸福”、“言人休咎”等气象预言,对于湄洲屿冒险出海的渔民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成为人们安全的依赖对象。妈祖就成为航海者海上活动的精神支柱。自北宋末年褒封,后经南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都对妈祖尊崇备至,封号由“崇福夫人”,进而“天妃”、“天后”,直到“天上圣母”。历代帝王对妈祖的加封,这对民间妈祖信仰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历史发展
以林衡道编著《寺庙大全》为基础,参考其他资料所做的统计。
一 、清代台湾妈祖信仰之迅速发展,与清廷采取鼓励其传播的政策不无关系。
台南大天后宫是当时官方祭典的中心庙宇,清廷通过皇帝和寺方官员给该庙赐匾以及台南府知府率员举行祭典,提高了妈祖庙的权威,有助其传播影响。清廷的这种用意,从该庙匾客之多,即可断定。
自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该庙得到雍正、咸丰、光绪三个皇帝御笔匾额三块,得到总督、总兵、提督、知县、钦差等文武官员歌颂妈祖庙灵性和功德的匾额四十五块。 综观清代妈祖信仰的发展,其最大的特点是清廷统一台湾、维持台湾的统治,以及闽粤两省人民移居开拓台湾,成为其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因此使闽南、粤东等台湾垦民的故乡和台湾的妈祖信仰,无论就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有很大的发展。再由于在上述历史条件下,妈祖信仰被清廷统治者所利用,也使妈祖神性中的宫事威力大为增强,为统治者镇压民众起义和“平乱”所利用。
二、 清朝统治被推翻以后,妈祖信仰就推动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减少了。
解放以前三十七年时间,在中国大陆上,妈祖信仰在有些地方虽然也受到当地官方的一些支持,但基本上是靠民间士绅、商人等为首出来募捐或摊派费用,以举行大的祭典或新建、维修庙宇,基本上是处于自发发展的阶段。
妈祖信仰在这一自发发展阶段中,因社会条件变化,显出了两个特点。其一是妈祖信仰摆脱官方的址接利用,扎根基层,趋向平民化。因社会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一般乘大船、大轮船漂洋过海的旅客和靠大货船运货的船主、货主等,对妈祖的依赖性减弱了。这些与海上交通有关的人,并不一定象往昔那样要先去祭祀妈祖才上船 、开船。对妈祖依赖性强的主要是小船主、小船户、船工和渔民,他们把妈祖当职业保护神对待,对她有很深的信仰,祭祀不敢怠慢。其二是随着出国谋生者增多,妈祖信仰传播到国外各地。
向国外传播的缘起,有的是出国者携带的妈祖神像或香火在侨居地被供奉起来,有的是华医因在故乡对妈祖信仰甚笃,同乡会为了满足侨民信仰的要求,在侨居地建庙进行祭祀。通过华侨出国途径将妈祖信仰传播到国外,在该国建有妈祖庙的国家有;日本、美国或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诸国。日本因与中国交往较早,明末清初已传到日本九洲地方的五岛、平户、长崎及南部萨摩半岛,后来还传到东部日本的水户市一带,成为日本人的信仰,在神户、长崎等地华侨较多的地方还有妈祖庙,水户地方的妈祖则被浴合为
日本神道神,奉祀在神社里。日本中部地方的岐阜市虽位于离海较远的内地,也有妈祖堂,1969年妈祖诞辰时,还派专人到台湾北港朝天宫迎返妈祖神座。又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只要有兴安会馆或莆仙人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有天后宫。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属下有27个地方性兴安会馆,每一个设有会馆的地方都有天后宫。
“天上圣母其祀庙最富历史者为马六甲之青云亭、宝山亭,丁加奴之和安宫。槟榔屿之观音亭(广福宫),星嘉坡之天福宫、琼州会馆、宁阳会馆等。巴西是近年由台湾去的华侨骤增的地方,因此妈祖信仰在圣保罗市也得到传播,1970年有华侨由台湾北港朝天宫迎去分身神去奉祀。
1949中国大陆解放以后,妈祖信仰和所有民间宗教信仰一样,趋向衰落,这主要是社会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引起的。因为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和政治压迫,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困难,有政府的帮助和群众自己的互助,求神护助的紧迫感减少了。另一方面,利用宗教迷信谋求私利的事被禁止了,那些提倡神或为首募捐修建庙宇和主办祭典的人物养活了,加之广大群众受了无神论教育的影响,因此所有民间宗教都趋向衰落,妈祖信仰也不例外。但“文革”前还有不少庙宇被保存下来,各地的妈祖信仰 的中心庙。虽然进香者大量减少,但香火并没有断,如湄洲屿的两座天后宫和莆田城内的文峰宫、晋江县东石的天后宫、厦门市的福海宫等。然而,在“文革”期间,所有妈祖庙都遭到了破坏,或庙宇被摧毁,或神像被毁,香火断绝。湄洲屿的妈祖庙被拆平,砖瓦、木料等被移作他用。
“文革”以后,有不少妈祖庙在其信徒的支持下得到恢复。如厦门的福海宫得到整修,庙中香火不断;东石的天后宫,修缮油漆后,面貌焕然一新;湄洲屿的妈祖庙,已在原址重建,并盖起了主殿,其他附属建筑也在逐步恢复。贤良港祖祠的修建也已完成,出于南宋的妈祖木雕神像经整修后,已摆出来供人祭拜。此外莆田城内文峰宫的妈祖,也在附近的东山找到了新址,香火相当兴旺。莆仙和闽南的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不少新的小庙。
198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生1025周年,湄洲屿祖庙的纪念祭典盛况空前,参加者达十多万人,其中有来自台湾和海外的信徒。
三、自1895年以后,不论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或国民党统治时期,妈祖信仰在台湾民间一直都处于兴旺的状态。
这种状态,从台湾妈祖调用数的逐年迅速增加,也可看出来。据台湾总督府统计,1934年末,全台妈祖庙有335座,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约100座。这表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民间的妈祖信仰处于日益兴盛的状态。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当局接管台湾以后,妈祖庙还继续在增加,据1964年进行的寺庙调查统计,全台有妈祖庙384座,30年之间又增加了49座,而最近20年期间又增加了100多座,达到500座左右。“从台湾以天上圣母——妈祖为主神奉祀的庙宇,到目前仍有500多座来看,可知其在民间信仰者的心目中,其地位之重要。”
据近几年台湾文献委员会编印的《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一书中说:“目前台湾民间奉祀天上圣母为主神的寺庙据调查已超过500座之多,以台南县为最,占64座,高雄县次之,占60座,现次为屏东肥及台中县,各占49座,云林县占48座,彰化县占42座”。由上可见,国民党统治时期,妈祖信仰也是处于日益兴盛的状态之中。在现代化的台湾社会中,妈祖信仰之所以能保持鼎盛状态,除社会生活上的不安定因素逼使很我人去求神这一一般原因外,妈祖的神性能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从海上保护神转化成了各行各业和一般家庭都可向其求福消灾的万能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当今在妈祖的信仰者中间,对妈祖在海上的灵验是深信无疑的,但是他们还相信,妈祖的法力和灵性是广大无边的,只要虔诚拜祭,会有求必应。
这一点,从每年到北港朝于宫进香的上百万人的万分可以看出来。这些进香者中,水上作业者极少,绝大多数都是职工、农民和工商业者,他们去参拜的目的,多是祈求妈祖保佑家庭平安、疾病康复或求子、求发财等。又如大甲镇每年都要在旧历三月份组织一次几万人的集体香团,送该镇镇澜宫的妈祖到北港朝天宫谒祖“刈香”,而该镇并不在海边,是兰草的产地,居民从事的主要产业是编织,他们去祈求妈祖的项目也各种各样的求福消灾的要求。这样事实说明,在人们心目中,妈祖是在广泛领域里具有灵性能满足祭拜者各种祈求的,所以能保持众多的信仰者。
台湾民间信仰妈祖之益盛不衰,除表理在庙数的增加之外,还表现在庙宇建筑的日益讲究和盛大的祭典。国民党政权接管台湾以后,原有的大多数妈祖庙都得到整修、改建或扩建,有些妈祖庙越修越华丽,而且出现了一些有相当规模的新庙。全台各地“迎妈祖”游街例祭的延续,以及到几个主要妈祖庙进香的旧习继续盛行,对于保持和发展妈祖信仰,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全台五百多座妈祖庙中,被认为有几座妈祖庙的妈祖是特别有灵验、有权威的,如台北市的关渡宫、彰化县鹿港镇天后宫、云林县并港镇朝天宫、台南市开基天后宫祖庙等。其中北港朝天宫是全台妈祖信仰者的中心,而上述其他几座庙是其所在地周围地区的信仰者的朝拜中心。例如北部地区的妈祖信仰者,平常都在其住地的妈祖庙烧香奉祭,但祈求无较。或为了表示对妈祖信仰的更为虔诚,受护佑更有把握,北部地区的信仰者,就要每年或几年一次到关渡宫去进香,如有可能,最好是到北港朝天宫去朝拜。因此,上述每个中心庙宇,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数十万、上百万的进香者。再,台湾有许多妈祖庙的妈祖是一些主要妈祖庙分身神,因被认为灵性特高,又成了第二层本庙,又由该宫分出了九庙。这种庙宇关系和祭典时的迎送惯例,其影响的范围,就扩大了许多。这里且将大甲镇镇澜宫妈祖往北港朝天宫谒祖进香的盛况写出来,据此,大家即可想象其影响有多大。
大甲妈祖每年往北港谒祖进香已有百余年历史,1980年的一次选择在农历三月三日子时二十五分起驾,进香队伍总共5万余人,绵延数公里,完全徒步随驾者5000多人,还有200多辆游览车与300多辆轿车、400辆自行力和三百多机车沿行进路线,前前后后跟着前往。从大甲到并港单程要走三天三夜,来回连在北港的“刈香”谒祖仪式在内要费去八天八夜,随驾信徒要经过十多个城镇,参拜沿途不下30多个庙宇,途中脚腿酸痛或脚底磨破或起泡时,前往神舆求取“炉丹”(香灰)以开水冲服或抹于伤处,然后继续行走。
神舆经过的地方,地论城镇或乡间,每户人家备好清香素果,占燃香烛,恭候于门前,当神舆到来时,跪拜于地上烧金纸迎送。第4天到达北港后即将銮驾入庙停驻,请出妈祖神像供奉于案桌上,待到午夜时分才进行“刈香”仪式。北港镇因顿时增加5万人口,庙内外和大街小巷的走廊下都睡满了人,待到“刈香”时,数万个信徒都长跪在庙前及大街上,随着庙里传出诵经声及司仪的指示,每个人都朝着庙叩头膜拜。信徒献奉的金纸在庙前堆成山,用汽车一车又一车运往河边燃烧。这一整天、舞狮、龙阵、布马、八家将、踩高跷游行、武术表演等庆祝活动连续不停。
香客则忙于上供品,添香油、讨香灰。所谓“刈香”或借此仪式以求得圣灵不息的延续,具体做法是将法师念过的经文、疏文及金箔纸焚化于“万年香火炉”中,此谓之“头炉火”,随即将炉中余烬连铲三铲入大甲的“神火筒”中,并将供奉于神案的二尊大甲妈祖神像及汇集捆扎的会旗和灵符,一一经过香炉上空,由一排人高举双手接引传至庙外,待“神火筒”安入香担,即快跑离宫,一路要添加檀香粉末,使不熄灭。神舆返回时,北港沿街商店都燃放鞭炮,欢送大甲妈祖,并准备茶水、食品,无偿送给进香者,对于大甲妈祖谒祖,沿签字农村还有一种迷信,认为“大甲妈”进香时都会有雨水随驾,带来春耕的“及时雨”,因此称“大甲妈”为“雨妈”或“过水妈”,銮驾一到,都要烧香祭拜。
北港朝天宫,每年都要接待类似大甲镇的许多进香团,特别是旧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前后,更是应接不暇。妈祖信仰之盛,还突出地表现在各地的“迎妈祖”祭典的盛况。台湾各地的这种祭典,也是由来已久,每年定期举行,届时各家各户都要准备“牲礼”祭拜,要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外地来看热闹的亲戚朋友。
“迎妈祖”祭典时,除将本地妈祖宫的神像用神轿抬出游街之外,还要迎请并港朝天宫的妈祖神像和属该宫祖庙的妈祖神像,分乘各自的神轿一起游街。北港朝天宫为了满足各地迎请本庙妈祖去游街的要求,庙内有十多尊妈祖神像,除“镇殿妈”不出门外,有“二妈”,“副二妈”、“三妈”、“副三妈”、“四妈”、“五妈”、“六妈”、“塔郊妈”、“太平妈”等。“迎妈祖”祭典时,中西乐队、化装队伍、彩车、旗队等游街队伍长达数公里,街道两边看热闹的人,人山人海,这种盛况,除台湾以外是少见的。
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是一种超阶级的信仰对象,不论是船主、货主、船工、渔民或何身份的乘客,都可以祈求她保佑平安行船。但是在妈祖信仰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妈祖的神性,受到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伦理和政治观念的影响,对祈求者的保佑,就产生了种种条件,在神人关系中体现着社会关系。自宋以来记载的妈祖灵应的传说,妈祖从来都是在官民的对抗中庇佑统治阶级的,受到妈祖惩罚的都是所谓“海寇”、“盗贼”和“谋乱者”。在这一点上,很明显地表现着妈祖神性中的阶级性。台湾妈祖信仰中,妈祖维护统治阶级的神性显露较多,这是当时台湾社会处于不安定情况,迫使统治阶级利用妈祖信仰造成的。
到清代,航海时要祈求妈祖保佑平安,已成为牢固的社会信仰,因此什么地方的海上船只来往多,那里的妈祖信仰就最为兴盛。清代212年中,不论是官方或是民间,闽台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因此使台湾海峡两岸之间的海上交通变得频繁起来。就官方方面来说,约200年间台湾地方政府受福建管辖,公务联系频繁,大小官吏都由大陆派去,其轮换来往都要经福建横渡台湾海峡,台湾大骚乱时须输送援军之外,平时驻台班兵的轮换、军需供给等,都使闽台间的来往非常繁忙。清代又是两岸民间来往于台湾海峡最多的时期,这一点从台湾人口的猛增可以知道。
清初,台湾人口约20万人,到清末已达290万人,其中87%的祖籍在福建,其中闽南的漳泉两地又占80%,13%的祖籍在广东省的潮州、嘉应州一带。这个数字表明,为了开垦台湾,在清代有千百万人来往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另外,由于台湾逐步开发,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易也发达起来,台湾的大米、糖大量输往大陆,大陆的磁器、纺织品、杂货等供应台湾,这些都要冒横渡台湾海峡的风险。上述社会历史条件,造成了清代的妈祖信仰主要在闽南、粤东北以及台湾民间中广泛发展,而长江以北地区的流传区域没有什么扩大,庙宇也增加不多。除上述总的历史条件之外,当时的航海手段要横渡台湾海峡无保障和人为造成的渡台困难,也是促进这些地区妈祖信仰发展的因素。
当时渡台船只小,台湾海峡多风,又有几处■流,船难常有发生.所以渡台垦植都要祈求妈祖保平安,垦民出门之后,家属也要向妈祖祈祷亲人安抵目的地.清廷禁渡和一些利用船只谋财害命者的出现,也增加了渡台风险.这些自然条件和人为造成的个人无力左右的危险性,迫使渡台垦民更加要依赖于幻想中的妈祖神力的保护.以上历史条件所造成的种种因素,使妈祖成为渡台垦民的家乡民间必须虔诚信奉的神明,所以,在这个时期,闽南各县县城和沿海较大的集镇以及粤东北的潮州、海丰、揭阳等地都新建了许多妈祖庙,其中与台湾对渡的港口的妈祖庙,香火特别兴旺。厦门是前往台湾的最主要港口,所以妈祖庙特别多。
据周凯编《厦门志》记载,奉祀妈祖的庙宇有32座之多,其中多与吴真人共为主神祀于一庙内,以妈祖为主神的庙宇有西门外的朝天宫、东澳社的妈祖宫、厦门港的福建海宫、草仔■海滨的龙泉宫、大担山后的前园宫、寮仔后海滨的潮源宫、鼓浪屿三■田的三和宫、先锋营的平台宫,忠仑的神宵宫,火仔V的寿山宫等,而草仔■海滨的龙泉宫为官府渡台时祭妈祖进行迎送的庙宇。
清代也是妈祖信仰在台湾大发展的时期。康熙统一台湾以前,台湾有妈祖庙十座。即今台南市的开基天后宫祖庙、鹿耳门圣母庙、显宫里的天后宫、今台南县的五兴里的朝隆宫、水正晨的护庇宫、西港村的庆安宫、今嘉义县的东石的港口宫、新港的奉天宫、今高雄县的竹东的天后宫、今彰化县的鹿港的天后宫。
上述妈祖庙的分布状况,反映着郑成功、郑经治台时期其着开发的区域以台湾南部沿海平原地带。如果估计当时大陆移居台湾人口为20万人,即平均2万人有一座妈祖庙,但是那里候的妈祖庙的规模很小,有的只是数椽小庙。清廷统治台湾以后,由于前述历史因素,造成了妈祖庙大量增加,新建者达222座,其分布如下:
地区郑氏治台时所建庙数1683年至清末所建庙数基隆市02台北市、台北县0(市5、县12) 17宜兰县07桃园县03新竹县、新竹市04台中县、台中市029 (市4县25)南投县013彰化县120云林县015嘉义县214台南县、台南市642 (市9、县33)高雄县、高雄市119 (市6、县13)屏东县021台东县02花莲县00澎湖县05合计10222
以林衡道编著《寺庙大全》为基础,参考其他资料所做的统计。
(不包括郑氏治台以前的妈祖庙)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到清末全台湾除花莲一县因未有大批汉人进入垦植而没有妈祖庙之外,全台每个县市都有妈祖庙,连开发很迟,汉族人口很少的台东县也有两座妈祖庙,多者如台南市有42座,台中县和台中市有29座。从密度来看,已达到空前的高度,平均约12000人就有一座妈祖庙。
信仰之最
妈祖尊称最多
历代官方对妈祖的尊称有:夫人、灵惠夫人、昭应夫人、崇福夫人、善利夫人、灵惠妃、助顺妃、英烈妃、慈济妃、善庆妃,天妃、护国庇民天妃、感应圣妃,天后、天上圣母等。民间对妈祖的尊称有:灵女、神女、龙女、海神、水神、海神娘娘、海上圣母、天后娘娘等;民间俗称妈祖的有:妈祖、祖妈、娘妈、娘娘、祖姑、老妈、妈祖婆、老娘娘等。妈祖分灵称谓更多,从祖庙分灵的称湄洲妈,其他再次分灵的根据其地名而称呼,如银同妈、温陵妈、福州妈、开台妈、金门妈、安平妈、台南妈等;台湾分香子庙称谓却与顺序有关,如老大妈、新大妈、老二妈、兴二妈、圣二妈、圣三妈、老四妈、圣四妈、老五妈、老六妈等;此外,还有太平妈、船头妈、斑鸠妈、红面妈祖、乌面妈祖、水尾娘娘等称呼。
妈祖封号最多
妈祖羽化升天后常常显灵继续在人间护国庇民,神化之后的妈祖引起历代王朝重视。宋代褒封13次,元代封赐共5次,明朝对妈祖敕封有2次,清朝皇帝对妈祖褒封多达16次,历代皇帝对妈祖封赐竟达36次之多,在华夏诸神中极为罕见,显示妈祖形象不仅在民间信众中享誉极高,而且在最高统治者的心目中也占据崇高地位。
妈祖宫庙最多
海内外奉祀妈祖的宫庙具体数目虽难以统计,但据《莆田妈祖宫庙大全》的序言称,仅莆田市内至少有妈祖宫庙880处;据《闽西妈祖文化》中称有403座的妈祖宫庙;据《妈祖文化简明读本》“概述”称,中国台湾地区的妈祖庙有3000多座。妈祖庙遍及大陆广大沿海地区乃至内地山区,延至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大略统计,世界各地妈祖庙应该接近万座。另外,奉祀妈祖的宫庙名称也很多,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妈祖宫”、“娘娘宫”、“娘娘庙”、“奶奶庙”等宫庙名称。
妈祖信众最多
妈祖庙宇遍天下,信众达两亿以上。如台湾人口2000多万,信仰妈祖就有1600多万人。妈祖除了护航功能,人们又赋予多种功德,所以深受从南到北沿海广大地区和内地山区乃至海外华人崇拜。
妈祖庆典最盛
每逢妈祖诞辰日和羽化日,妈祖庙都会举行盛大迎神祭会,热闹非凡。湄洲祖庙举行隆重祭典时,世界各地妈祖信众纷纷来此谒祖进香;台湾也举行上百万人七天八夜巡境游行庆典活动;被称为“天津皇会”的天津天后宫“赛神会”期间,出动民间花会达100多道,演员数千人,宝辇、仪仗、百档花会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妈祖信仰的世界性最强
“妈祖信俗”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信俗能获此殊荣,在中国是首例。妈祖文化已经全球化,“妈祖之最”证明了海内外各阶层民众对妈祖怀有很深厚的尊敬、崇拜、爱戴和信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