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文化馆建筑面积10255㎡,功能设置以国家一级馆为标准,结合本地民俗文化习惯,突出个性化设置与服务,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文化需求,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大市强市的战略目标。于1993年9月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标准馆,被省评为江苏省一级文化馆,2004年6月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馆,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文化馆现有馆舍面积6000余平方米,馆内设有:馆长室、办公室、创作调研部、文艺辅导部、活动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现有在编人数2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人,本科以上学历12人。现馆内设置活动项目有:报刊阅览室、奕棋室、棋牌室、京剧票友活动中心、舞蹈排练室、展览厅、多功能厅、录音棚等活动室。于1993年9月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标准馆,被省评为江苏省一级文化馆,2004年6月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馆,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数十年来,如皋市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全年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头羊,为满足全市市民的文化需求,为传承保护传统
历史文化遗产,为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作各类文艺作品、群文理论研究论文等,多次荣获国家、省级的各类奖项、参赛演出和刊登等荣誉。同时为上级行政部门和国家、省部文艺团体输送了大量优秀干部和文艺人才。
文化馆近年来为“三个文明”建设,为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把先进文化送进千家万户,每年组织各类品牌活动几十场。其中“雉水之夜”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4—5场,“百姓大舞台”演出10场以上,“文化大讲堂”3期,举办各种展览5—6次,配合中心开展文艺活动4—5场,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0期,举办各类文艺赛事4—5次,编辑出版“雉水文化”内部交流刊物4期。文艺辅导足迹遍布全市城乡、社区、机关、校园、军营、企业,使如皋的群众文化开展得红红火火,文化馆的老年舞蹈队、少儿舞蹈队,京剧联谊会、实验剧团活动正常开展,如皋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如皋市文化馆多年来在文艺创作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形势喜人,每年都有十余篇作品在国家级发表、获奖,省级以上获奖更是不计其数。由文化馆挖掘整理的民间舞蹈《木虾舞》和女声独唱《美丽的梳》、《溜溜的水乡》均荣获文化部群星奖,民舞《扒沟狮子》、《妹子玩耥灯》均获江苏省一等奖,蒋萍同志撰写的两篇论文入选文化大视野,其中《把握五个关系——发展群文事业》获文化部社文司论文集二等奖,缪新华的《我爱故我在》获文化部社文司随笔大赛三等奖,葛继延的散文《难忘的往事》发表于《中国散文诗集》,丁春华的论文“雉水之夜”的星空越来越闪亮发表于《中国文化报》;吴学根、徐晖的多幅国画作品被日本民间美术组织收入画册,高如、周霞创作的歌曲《乡村老戏迷》获省五星工程铜奖,歌词入选《21世纪初中国优秀歌词选粹》并荣获一等奖,高如、缪新华创作的《长江情长》由
中国广播艺术团青年歌手朱砂演唱并入选《中国民族歌曲选粹》,缪新华创作的歌词《大江南》获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高如创作的歌曲《快乐老师》发表于《儿童音乐》,歌曲《乡里乡亲》由江西电视台播放,缪新华作词的《打开春天》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演唱,由葛继延创作编导的小品《飞翔的维纳斯》获“中国戏剧节·沙家滨”三等奖。
该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9年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又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其中如皋“杖头木偶戏”、“倒花篮”、“如皋董糖”、“如皋盆景”、“如皋莲湘”被评为省级保护项目,“白蒲茶干制作技艺”、“白蒲黄酒制作技艺”、“林梓潮糕制作技艺”、“林梓红木雕刻技艺”、“如皋香袋制作技艺”、“如皋风筝制作技艺”、“如皋工艺丝毯”、“
黄氏玉容丸”被评为南通市级保护项目。公布我市非遗第一和第二批项目传承人共19名,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个,南通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5个;此外,如皋木偶团、盆景研究所、麒麟阁食品厂和文化馆成功被审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与如皋公园一并被审定为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