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1935年11月,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率领军部和第二团,在抗击敌人秋冬季“讨伐”后,从车厂子转移到奶头山,并创建了以奶头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在当地废黜了伪区长,成立农民委员会和妇女会。并陆续将车厂子根据地的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医院转移到奶头山。1935年11月,王德泰指挥两个连的作战部队和后勤人员,经过数天激战,粉碎了800余敌人对奶头山根据地的“讨伐”。由于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和封锁,使根据地军民给养严重缺乏。1936年3月,第二军决定放弃奶头山根据地,向南满转移。
根据地简介
1935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抗日斗争形势却变得日趋严峻,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迫在眉睫。1935年9月中旬,日伪军开始对东满地区进行秋冬季大“讨伐”。为了冲破敌人的军事“讨伐”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保存对敌斗争实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主力等部队于10月初撤离了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由王德泰率领挺进奶头山,创建了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奶头山位于长白山的腹地,山高林密,日伪统治相对薄弱;1935年秋,奶头山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该地的群众备受侵略者的欺凌,拥护抗日军队。这使奶头山一带具备了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地理环境、粮食供给和群众基础等条件。随后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迁到奶头山。11月,东满特委安图工作委员会、安图区行动委员会迁到奶头山,抗日军民也随之转移到奶头山。根据地建立后,相继组织了农民委员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性组织,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形成了游击队保护群众,群众支持游击队的抗日局面。
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后,先后进行了两次保卫战,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但终因寡不敌众于1936年2月丧失。虽然只经历了4个多月的时间,但它的历史影响深远。它是东满地区很有影响力的最后一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它的建立,以物化的历史形态见证了东满地区、乃至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是研究东北抗日斗争史中不可或缺的珍贵物证。根据地丧失后,标志着东满地区抗日对敌斗争由依托根据地开展游击战,转变为依托密营开展新型的游击战。从此,东满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更加艰难困苦的生存和斗争时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20:47
目录
概述
根据地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