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牛,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牵牛、织女分居天河两岸,每个七月七日地上的喜鹊飞到天河填河成桥、使之相会。后遂用“女牛”等指织女星和牵牛星。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
详细释义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0~
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织女,天孙也。案:荆州占云『织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太平御览》卷六〈天部六·星中〉~59~
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也,中央大将军也,其南左星,左将军也,其北右星右将军也,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者,则此是也,故《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
《岁时广记》二卷第二〈十六七夕〉~835~
梁·吴均《齐谐记》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暂停,与尔别矣,后三千年当复还。』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一去后三千年当还。』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又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三十六〈应劭·风俗通义〉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同源典故
七夕女 丹鹊桥 借鹊 喜鹊桥 填成鸟鹊 填桥 填鸟鹊 天上佳期 天上弄机人 天女 天孙 女牛 星度 星桥 桥成鸟鹊 桥横鹊 河汉星桥 河鹊填桥 泣分河 乌鹊填 乌鹊桥 牛女 牛女夕 牛女鹊桥 牵牛织女 织女 织女桥 织女皇姑 织星桥 银河鹊桥 银汉渡 双星 灵匹 飞向银河 飞桥驾鹊 鸟鹊桥 鹊填河 鹊桥 鹊桥人 鹊桥牛女 鹊误仙盟
运用示例
唐
唐彦谦《
夜泊东溪有怀》诗:“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
宋
吴自牧《梦粱录·七夕》:“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清
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
乘槎我欲凌女牛,举杯邀月与月酬。”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诗:“离前忿促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五代 徐夤 《鹊》诗:“香闺报喜行人至,碧汉填河织女回。”
明 高启 《鹊轩》诗:“讵信填河事,宁歌绕树诗。”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那楼上呵,好一似天孙织所,凄凄可怜;俺便做个填桥乌鹊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