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内生殖器:解剖名。女性生殖器官的内藏部分。包括女性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及生育史、年龄、疾病因素等,这些器官在形态、大小、相对位置上可有较大差别。女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输送管道和附属腺体组成。
概述
1、阴道:阴道是女性内生殖器的一部分。也是性交器官以及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其壁由粘膜、肌层和纤维层构成。平时阴道壁前后壁互相贴近,且其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受性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变化,有抵御感染的作用。但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粘膜上皮甚薄,容易创伤而感染。
2、子宫颈:子宫颈肌层 以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为主。平滑肌约占宫颈组织的15%,为宫体肌层纵行平滑肌的延续。可分为三层,内外两层的肌纤维呈纵行排列,中间层环行排列。在峡部和宫颈内口有一组呈螺旋形排列的环行平滑肌,起括约肌的作用。宫颈阴道部则无平滑肌成分。
3、输卵管:解剖名。为女性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长10~12cm,直径约5mm,位于子宫底两侧,包裹在子宫阔韧带上缘内。自子宫两角分别伸展至左、右卵巢,是输送卵细胞进入子宫的管道。每个输卵管分为间质、峡、壶腹和漏斗四部分,间质部分包含在子宫的肌肉内,管腔开始大致是向上、向外偏斜,该部长0.8~2cm,管腔直径为0.5~1.0mm;峡部,即靠近子宫的狭窄部分,管腔直径为2~3mm。
4、
卵巢:位于女性盆腔内,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属女性性腺,呈扁卵圆形,分内、外侧面,前、后缘和上、下端。外侧面贴于盆腔侧壁,位于髂内、外动脉起始部之间的夹角处,内侧面朝向子宫;上端借卵巢悬韧带与盆腔壁相连,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后缘游离,前缘有系膜附着,并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解剖结构
1、阴道:是连接子宫和外生殖器的肌性管道,前后扁平,富有扩张性,全长约9厘米。其下端狭小,以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并在其周围形成一环状间隙,叫做阴道穹。阴道穹窿分前穹、后穹及两侧穹。其中前穹和侧穹不甚明显,而后穹较深,隔阴道壁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子宫直肠陷窝是腹膜腔的最低处,腹膜腔如有积液,多积存于此。
2、子宫颈:子宫颈长约2.5~3cm,为子宫最窄的部分,其下端1/3突入阴道腔。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子宫颈管。管上端与峡部相连,称子宫颈内口。管下端则与阴道腔相通,称子宫颈外口。由外口至阴道穹窿顶部的子宫颈部分,称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壁由外膜、肌层和内膜组成。
3、子宫:为孕育胎儿的肌性囊。其形状、大小和位置不仅随年龄而有变化,且经妊娠、分娩而变化更大。因此,一般所描述的子宫在正常情况下的形状及位置,都以青年未产妇做标准。
子宫全体呈倒置的梨形,前后略扁。可分为底、体、颈三部。由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之间向上膨隆的部分,叫做子宫底;中央扁平的部分叫做子宫体;下端狭窄呈管状的部分叫做子宫颈。子宫体和颈交界的狭窄处为子宫峡。子宫颈下部伸入阴道,叫做子宫颈阴道部,颈的上部在阴道上方,叫做子宫颈阴道上部。
子宫内腔甚为狭窄,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在子宫体内,故叫做子宫腔,为一三角形扁隙。其尖端向下,基底向上,基底两端有输卵管子宫口。下部为一梭形管,位于子宫颈内,故名子宫颈管。其上口叫颈管内口,和子宫体腔相续;下口名为颈管外口,通入阴道。外口为圆形,但经产妇呈横裂状,其前、后缘分别叫做前唇和后唇。子宫最内层的粘膜叫做子宫内膜;中层为很厚的平滑肌,有纵、环、斜各个方面的纤维,但分层不明显;最外层叫子宫外膜,在子宫底部和体部为浆膜。育龄妇女的子宫内膜,受卵巢内分泌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地脱落出血,这种周期性变化叫做月经周期。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依直肠。正常时为前倾前屈的位置。前倾是子宫的长轴向前倾斜,与阴道间呈向前开放的角度;前屈是指子宫体与颈之间构成轻度向前弯曲。子宫位置能维持于正常状态,除周围脏器和盆底肌的作用外,还有韧带的固定。
4、输卵管:是一细长弯曲的喇叭形肌性管,长约7~15厘米,左、右各一,位于子宫两侧,包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先于子宫两侧水平向外,达到卵巢下端附近,向上弯转沿卵巢前缘上升,至上端附近,又急向后内下方弯曲,形成环抱卵巢之势。其内侧端穿子宫壁开口于子宫腔,叫做输卵管子宫口;外侧端开口于腹膜腔,叫做输卵管腹腔口。
输卵管全长可分为四部:
输卵管漏斗:为外侧端扩大部分,呈漏斗状,周缘有许多不规则的指状突起,叫输卵管繖,其中有一条最长的突起,名叫卵巢繖。
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壶腹续连漏斗部,外形弯曲,环抱卵巢,是输卵管最长的一段,管腔也较粗。卵细胞多在此部受精,输卵管结扎亦在此处进行。
输卵管峡:输卵管峡是续接壶腹水平向内至子宫侧壁的一段。此段较短,管腔较小。
子宫部:子宫部是穿子宫壁的一段,管腔最窄。
5、卵巢:左、右各一,位于子宫后外上方,在骨盆侧壁上由髂内、外动脉所夹的卵巢窝内。卵巢呈扁椭圆形,略带灰红色,可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面;前、后两缘。上端借卵巢悬韧带连于小骨盆上口,此韧带为一腹膜皱褶,内含卵巢血管和神经;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体侧缘上份,该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成,位于子宫阔韧带内。后缘游离;前缘有一卵巢系膜,此系膜由双层腹膜构成,连于子宫阔韧带的后层。 卵巢的形态和大小随年龄而变化。性成熟前卵巢表面光滑,到性成熟期卵巢最大,平均长2~3.5厘米,宽1~1.9厘米,厚0.5~1厘米,重3~4克。以后由于多次排卵,表面为凹凸不平。35~40岁时,卵巢开始缩小,40~50岁时,随月经停止而逐渐萎缩,最后其大小仅相当于性成熟期的一半。
与女性内生殖器相关的疾病及其临床治疗
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妇女内分泌紊乱的疾病之一。其特征为无排卵与肥胖,并对生殖有很大影响。1935年首次由Stein-Leventhal报告。经典的描述为高雄激素血症、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双侧卵巢增大呈多囊改变,现如今明确本征系指一种多系统的生殖代谢的失调。具有多病因和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化。患者可具备以上典型症状,也可以只有部分症状。但因排卵障碍而致不孕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异质性,且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现如今尚无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随着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治疗方法从原有的药物和楔形切除发展到腹腔镜下卵巢打孔和试管婴儿等助孕技术。药物治疗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2、阴道炎:在生理状态,阴道有自然防御机能。两侧小阴唇合拢,阴道前后壁贴紧,阴道上皮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周期性脱落,阴道内由于阴道杆菌将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产生乳酸而呈酸性环境,这些均使阴道具有自净作用,不易发生感染。当上述生理保护机能受到破坏如月经期、流产和分娩等,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即容易感染发生炎症。阴道炎最常见的是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可以直接传染(如性交),常见的是通过浴池、游泳池、便盆和医疗器械造成的间接传染。外阴和阴道瘙痒是滴虫性阴道炎的典型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黄绿色而带泡沫、有臭味是滴虫性阴道炎的特点,显微镜下可自分泌物中找到活动的毛滴虫。当感染播及尿道时,可有尿频尿急等症状。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是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相结合,局部用滴维净、灭滴灵等塞入阴道后穹窿,全身可口服灭滴灵,7~10天为一疗程。因毛滴虫在阴道酸性减弱时宜生存与繁殖,故可用酸性溶液冲洗阴道。用药期间应勤换内裤,并煮沸消毒,以免重复感染。爱人有滴虫时应同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常于月经后复发,应在治疗后连续于月经后复查3个月,滴虫连续阴性,方称为痊愈。
霉菌性阴道炎是白色念珠菌引起。念珠菌平时寄生于阴道而无害,当阴道糖原增多酸性增强时,即迅速繁殖引起炎症。霉菌性阴道炎多见于孕妇和糖尿病人,以及长期服用抗菌素、使菌群失调的患者。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特点是外阴奇痒,常自小阴唇内侧开始,蔓延至外阴部,严重时使患者坐立不安。另一特点是白带增多,呈白色块状如奶酪样,显微镜下可找到芽胞或菌丝。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将制霉菌素或克霉唑塞入阴道内,7~10天为一疗程;因霉菌喜在酸性环境生长,故用苏打水冲洗阴道,以抑制霉菌繁殖。此外尚可用龙胆紫、中药等涂抹阴道。
老年性阴道炎是由于老年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阴道上皮萎缩,自然防御机能降低,使致病菌得以繁殖而发生炎症。表现为白带增多,脓性或血性,外阴有烧灼感。阴道粘膜可见散在出血点。显微镜下分泌物中有大量白细胞。治疗用含磺胺和乙芪酚的药塞入阴道,必要时补充雌激素,增强防御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