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宿舍
喻杉创作的短篇小说
《女大学生宿舍》是喻杉以母校武汉大学为原型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芳草》1982年第二期,曾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内容简介
在一个小小的女大学生宿舍里,住着宋歌、辛甘、夏雨、骆雪、匡筐几位姑娘。她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夏雨入学第一天遇到骆雪,发现最先到的骆雪占据的床位竟是最差的。次日早晨,骆雪又给夏雨准备洗脸水和早点,又忙着迎接同宿舍其他同学。宋歌和匡筐先后来到宿舍,她俩一个酷似老干部,一个潇洒、美丽、活脱自如,与人亲密无间。最后一个跚跚来迟的女大学生是辛甘,她是由妈妈用公家小轿车送来的,而且是妈妈牵着领进宿舍的。辛甘因为匡筐和自己争床铺,气得摔杯子,但在骆雪的劝导下,匡筐的让步中,她又破啼为笑。争床铺风波之后,大家在相让中达到了谅解。半月之后,她们又开始评助学金,交申请的是匡筐和宋歌。大家这时才发现匡筐虽有漂亮衣物却无任何经济来源,也没有亲人。原来匡筐自幼失去双亲,经受过长期的底层生活磨练。由于某种误解,她没有评上甲等助学金,但她毫无怨言,而是自己揽活拉砖,用工读方式维持生活。辛甘为匡筐打抱不平,闯进校长办公室,当着校长的面发牢骚。原本爱打小报告的宋歌也由此受到了启发,承认了她申请助学金的秘密。为缓和矛盾,女大学生们联谊开晚会,庆贺宋歌二十岁生日。晚会上,女大学生互看相册,骆雪是部长“晚女”的身份曝光。而夏雨则通过相册以及后来与匡筐的交谈隐约得知了匡筐与辛甘的渊源。
创作背景
喻杉创作《女大学生宿舍》时是武汉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当时,学校的阅读与写作课偏重于评论。因此她的父母亲要求她把写作当主课攻读,一月写一到两篇作文交给他们批阅。喻杉一开始交出的几篇“作品”因为“胡编滥造”令父母不满意,父母要求她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并指定她交一篇反映大学生活的作文。
当时,校园中流传一篇以女大学生为主角的小说,喻杉和其他女同学对那篇小说很反感,因为小说将女大学生写得太老练、太消沉、太无聊。当被父母要求写以大学生活为题的作文时,喻杉便想与其批评别人写女大学生写得不真实,不如自己来写。从那以后,她注意观察自己的同学们,意识到同学们因经历不同、爱好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但同时也具有共性,即有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于是,她以自己和同学为模特,构思情节,创作出了《女大学生宿舍》并得到父母肯定。在父亲鼓励下,她将作品修改后拿出去投稿,最终得以在《芳草》上刊登。
人物介绍
骆雪
朴素、自然、成熟大方、关心体贴别人、心胸豁达,对同学来说就像个大姐姐。作为大学生,她有着扎实的知识、能力功底和出色的才华。她出身于高干家庭,但并未寄生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从不炫耀自己的身世,而是凭着自己的汗水和毅力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匡筐
美丽、聪明、潇洒、大方,还有几分顽皮。在沉着、轻松的外表下有着老辣、嫉恶如仇的正气。她坚毅、勤奋、刚强而富有才华。十年动乱和家庭不幸的双重折磨,使年轻的她变得老练成熟。她有着深深的心灵创造,有着对社会对国家民族的强烈正义感、责任心和忧患意识,但在多数情况下她把真正的自我掩藏起来,故作轻松、不羁,时而冷嘲热讽,时而悲观消极。
宋歌
班长。勤快、能干、善良、纯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但同时也受极左思潮影响,思想有些保守、僵化,缺少独立意识。她不但把自己的心灵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上级”,而且连日常生活中同伴“出格”的一句话、一件琐事都及时认真地汇报给领导。
辛甘
出身高干家庭,从小生活在幸福、优裕的环境里。一方面,她受母亲蛮横、霸道、浅薄的市侩习气影响,养成了娇纵、任性、自视优越、心胸狭窄的性格。另一方面,良知和真善美在她的心灵深处并没有泯灭,她有着孩子气的率真和强烈的正义感、同情心,顽皮活泼、敢作敢为。
夏雨
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大学生,纯真、善良、细心、文静、温和。入学以后,她静静地观察着同宿舍的同学们,通过她们的人生经历,她自己对于社会、人生产生了新的思考。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五个来自不同家庭、各有不同经历和性格的姑娘的描写,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小说通过抢铺位、评奖学金、修宿舍等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步步深入地表现了女大学生逐渐培养起来的独立意识,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追求真善美、乐于助人、团结进步的好作风。小说中的五位人物主体人格的精神是健康向上、热情互助、积极乐观、务实上进、低调平和、诚实善良、乐于思考,以文化思考为支点,强调独立人格的尊重、自主意识的认可、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认定。与此同时,作者也对笔下某些人物的性格弱点,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审视。
艺术特点
在写作技巧上,作者首先选择了表现人物的恰当角度。宿舍是学生的小天地,她们在这里可以敞开心扉,展示个人情趣,袒露自己的小秘密。作者将五个女大学生放在这一特定环境中,通过日常生活与学习上的冲突,展现她们的性格特征。其次,在情节选取上,小说以平实取胜。作者选取日常生活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来表现女大学生的心灵,揭示人物性格中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内涵。作者安排的四个主要情节,既有姑娘们身上的不少“灰尘”,折射了社会风气对她们的影响,又有她们清除“灰尘”,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可贵的一面。
作品影响
获奖情况
该小说获得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改编作品
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该小说搬上银幕,由史蜀君执导,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
2019年,连环画出版社将该小说改编为同名连环画,由陈铮改编,郭召明、乐明祥绘画。
作品评价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吴延生:小说融入深广的社会内容,多视角地反映新时期初期大学校园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对生活理想、人生价值、文化心理的独特的思考、理解和认同,实际上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自我意识,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深度。但相较于后来的《你别无选择》,在充满青春气息与创造力的挑战和反抗方面,还不够强烈;在超越社会政治道德主题去追问人的生存终极的价值和意义上,还不够深刻;在表现创造自我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疲惫以及执著追求的精神方面,也还不够显豁。
作者简介
1962年11月生,祖籍湖南浏阳,出生于湖北荆州。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创作了短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1984年本科毕业后,先后任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1993年,经有关部门委派赴香港工作定居。后创办《领导者》杂志和共识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14:1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