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40年间统治
奥地利、
波希米亚、
匈牙利以及
意大利部分公国的家族,其统治中心在奥地利的
维也纳,拥有
神圣罗马帝国皇位,
玛丽娅·特蕾莎、
弗朗茨一世联姻后被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先后坐拥
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帝国、
奥匈帝国帝位。
1556年,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将
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
匈牙利及
波希米亚国王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并立费迪南为神圣罗马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费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此举使费迪南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1517年,德国天主教教士
马丁·路德因不满罗马教廷的
赎罪券政策,发起了
宗教改革。自当时的
马西米连一世开始,历任哈布斯堡君主都对
基督新教都采取容忍政策,因此新教在德国广播,而且传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波希米亚。但由于君主的容忍新教,哈布斯堡君主一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
帝国局势在1617年急转直下,狂热天主教徒
斐迪南二世,继承他的表哥
马蒂亚斯,成为
奥地利大公和
神圣罗马皇帝。但他对新教的零容忍政策,导致他落选波希米亚国王。为夺回王位,斐迪南决定征服波希米亚,但反促成神圣罗马帝国内的新教诸侯结盟援助波希米亚,更导致帝国周边的新教国家丹麦和瑞典入侵
哈布斯堡家族领地。而改信新教的荷兰反西班牙的独立运动的加剧,和后期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加入反哈布斯堡联军,使皇朝的情况雪上加霜。
虽然波希米亚叛军和丹麦王军被哈布斯堡皇军打败,但与
瑞典和
法国的战事一直僵持。因此,斐迪南二世将波希米亚王位让与儿子
斐迪南三世,以纾解当地民愤。当斐迪南二世逝世后(1637年),斐迪南三世立即与各国议和,终于在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虽然削弱了皇朝对
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帝国陷入四分五裂的诸侯自立状态;但是,战争期间,奥地利与波西米亚的新教徒都被肃清与“感化”成天主教徒;战后哈布斯堡又强化了自身领地的控制力,维持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并在奥地利、波西米亚与
西里西亚等地区都建立了
绝对君主制(专制君权)。因此三十年战争只是使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崩解,实际上反而强化了哈布斯堡皇帝的本体实力。所以1648年后,哈布斯堡皇朝只能说它扩展皇权的计划挫败,不能说它因此中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