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兹玛计划
早期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奥兹玛计划(Project Ozma)是康乃尔大学的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于1960年在美国国家无线电天文台使用位于西维吉尼亚的绿堤电波望远镜所从事的早期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无线电波搜寻邻近太阳系的生物标志信号。
简介
奥兹玛计划(Project Ozma)是康乃尔大学的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于1960年在美国国家无线电天文台使用位于西维吉尼亚的绿堤电波望远镜所从事的早期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无线电波搜寻邻近太阳系的生物标志信号。这个计划后来以虚构的奥兹国统治者奥兹玛女王来命名,灵感则来自无线电广播李曼·法兰克·鲍姆出版绿野仙踪这本书中虚构的翡翠城
奥兹玛计划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组织地在宇宙空间寻找“外星人”的计划。虽然至今还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结果,但探索自然界奥秘从来就是一场世代努力的接力赛,不可能期望在一朝一夕取得成功。
计划由来
对外星生命存在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们认为,这个问题有太多的“如果”。正如物理学家恩里科·费密经常说的那样,如果宇宙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外星生命,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收到他们的任何信息?
一些根本不相信有外星生命存在的科学家认为,关于外星人的种种谈论都是非常无知的。例如,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地球之外存在任何形式生命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他说:“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可能已经数次发生这种不大可能的现象(生命的产生)的几率极小。”
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利赞同迈尔的观点。他们在一本引起争议的新书《罕见的地球》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大部分宇宙空间,辐射程度和温度都太高,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极少,而且宇宙轰击——类似6500万年前致使恐龙灭绝的那一次轰击——极为严重,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可能是生活在深层土壤中类似细菌的生物。他们认为,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
设在波多黎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直径305米的射电望远镜,向银河系的武仙座球状星团发送了人类向地外文明传递的第一次信息。
本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开始尝试接收地外文明世界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地点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西部绿岸镇附近的国家射电天文台。当时的工作由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负责组织,并于1960年4月11日正式开始实行,命名为“奥兹玛计划”。
探索
“宇宙人”在哪儿
面临世纪之交的今天,天文学也必然会更加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它不仅会更加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探索太空的活动中将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人们将更加不遗余力地探寻心往神驰的“宇宙人”,并可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地球有限的资源由于人类过去无计划掠夺性的开采,不久就有面临枯竭的危险;而人口的急剧增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将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我们除了携起手采,采取一致的步骤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外,还必须从地球以外及时寻找出新的资源来源,或者应当向其他星球移民,因而天文学所负的责任将越来越重……
设想
除了飞船外,人们自然也想到了用无线电(射电)来与“宇宙人”进行联络,一方面,人类也向太空发送过一些“请柬”,另外还实施了专门的“奥兹玛计划”:1960年4月8日,美国天文学家把一架巨型天线对向了离我们仅11.9光年的恒星——鲸鱼ε,几天之后他们又把它转向了10.7光年远的波江τ,这是两颗与太阳十分相像的恒星,所以当时人们对于它们寄予厚望,希冀能够有幸听到“宇宙人”的喁喁而语……有趣的是,据说在工作了近200个小时后,他们也的确发现了8个很强的信号,当时有些人还因此激动不已。可是深入研究以后却让人气馁,原来它们来自地球上。
探索
该天文台使用一台口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选择21厘米的波长来接收外界信号。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我们知道,任何无线电波的发射都只能用某个波长。实际上,无线电信号的波长有无穷多个,我们怎么知道宇宙人用的是哪个波长呢?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氢,因此任何智慧生物都会对氢加以透彻的研究。21厘米波长是氢原子发出的微波的波长,它可能是被宇宙间一切智慧生物最早认识和运用的。
德雷克等人首先将射电天线对准了类似太阳的恒星鲸鱼座τ星,它距地球11.9光年,结果是一无所获。之后,他们又把天线对准了另一个目标──波江座ε星(距地球10.7光年),最初收到了一个每秒8个脉冲的强无线电信号,10天之后此信号又出现了。不过这并不是人们期待的“外星人”电报信号。“奥兹玛”计划在3个月中,累计“监听”了150小时,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在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奥兹玛”二期计划中,科学家对地球附近650多个星球进行了观测,希望能收听到外星人这样的信号:“你们并不孤独,请来参加银河俱乐部。”但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收到。
探索外星人还必须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前苏联设有国家委员会,专门处理此项工作,设在高加索山上那台有600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以部分时间进行搜听;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亚冈昆射电天文台,也曾对地球附近的一些星球进行搜索观测;美国设在波多黎各东北部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天线直径达305米的射电望远镜,接收面积比“奥兹玛”计划首次搜听太空信息的天线大了100倍,记录能力大了6倍,它能探测到来自数百光年到数万光年远处天体的信号。
美国天文学家德雷克教授深知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的种种困难,他指出,“对此,我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要探测整个天空,即使是阿雷西博这种高灵敏度的射电望远镜,也得指向2000万个方向。”科学家至今只收听了几千个星球,而且大部分都是地球附近的星球,所用的频率也很有限。
198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保罗·霍洛威茨教授领导下,开始了一项新的探索外星人的计划──“太空多通道分析”计划(META)。通过800多万个不同频率,用高度自动化仪器探测外星文明。由于波段增加了上万倍,相应的工作量也极大地增加了,普查一次太空竟需要200~400天。
除了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先后参加了这一探索计划。
2010年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第50个年头。1月25-26日,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召开主题为“探测地外生命及其对科学和社会的影响”的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搜索来自外星人的信号”、“搜寻地球另一个生命的起源”以及“探讨寻找外星生命的社会意义”。这次会议室游美国外星生命探寻研究所(SETI)组织的。早在1960年,SETI研究所以一个直径二十七公尺的碟型天线,对波江座天苑四(Epsilon Eridani)和鲸鱼座的天仑五(Tau Ceti)这两颗类似太阳的邻近恒星进行监察。这个名为“奥兹玛计划”(Project Ozma)的监察行动,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生命的首次尝试。此后,人类开始了外星生命探索之路。50年,外星生命是否存在?人类又走过了怎样漫长的探测之旅?
突破
规模更大的“奥兹玛Ⅱ”又开始启动,由美国两个大学牵头,一起对700颗距离在80光年之内的恒星进行联测,他们使用了最灵敏的接收机开通了384个频道,几个月后,他们也曾筛选出了若干一时无法解释的“自转突变”信号,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兴趣。前苏联的几个天文学家甚至声称,他们在 1973年已经“破译”了一个来自波江∈发来的“密电码”:一—
密电码
AB——从此处出发;
BC——我们的家在波江∈;
CDE——这是一对双星
FG,GH——我们住在七个行星的第六个行星上;
CH,GH,JKL——请对向我们;
……
GQ,QR——我们的实验室此时正在你们的卫星(月球)附近
27年过去了,已经到了地球家门口的“波江∈星人”却杳如黄鹤,看来,这也是那些痴情者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而已。
二期计划
在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奥兹玛”二期计划中,科学家对地球附近650多个星球进行了观察。希望能在宇宙的天然无线电噪音外,收听到这样的信号:“你们并不孤独,请来参加银河俱乐部。”这当然不是异想天开,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编码信号可能是数字形式,也可能是某种元素(例如)的原子量、或者任何其他可以辨认是外星人有计划制造的信号。
然而,“听”也好,“看”也罢,工作量实在大得惊人。即使用上了最好的电脑,每秒可进行2000亿次操作,但对源源不断的讯号仍是杯水车薪。为此美国科学家决定“发动群众”让凡人一起投入这项工作——利用一台上网电脑,就可以安坐家中来寻找那些“宇宙人”了。天文学家说,每个参与者都将得到一小部分来自天空的信息,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有着几千亿颗恒星,所以我们需要动员一切可利用的计算能力。
新计划
198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保罗·霍洛威茨领导下。开始了一项新的探索外星人的计划“太空多通道分析”计划(META):通过800多万个不同频率、高强自动化探测外星文明。由于波段增加了上万倍,相应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普查一次太空竟需要200—400天。除了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也先后参加了这一探索计划。
自从“奥兹玛”计划执行以后,世界上已提出过多项搜索地外智慧生命珠计划。他们的共同认识是:(1)就像人类的情况一样,生命很有可能产生在地外“太阳系”,因此,探索目标应放在类似太阳的星球上;(2)射电望远镜能“听到”的最好频率范围在1000到10000兆赫之间,这时的本底噪声最低。因此,想同外界建立联系的外星人,可能会选择这一被称作“微波窗口”的波段进行星际对话;(3)如果我们想同其他星球建立联系,应利用电磁波(譬如无线电波),因为它以光速进行传播。遗憾的是,以上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结果,即没有接收到任何可确认为来自外星人的信号。
未解之谜
美国科学家日前称,具有高等智慧的地外文明可能会通过向其它恒星发射信号来彼此建立联系,这非常类似于人类使用的互联网。但不同的是,外星人建立的是一个更为先进的宇宙互联网。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约翰-勒恩德和他的同事正在致力于对外星信号的研究,他们重点研究的是那些具有多变发光规律的造父变星。之所以选择造父变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亮度之强足以保证人类在6000万光年的距离外仍然能够看到它们。勒恩德介绍,“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信号,我们则可以利用已有的恒星数据来分析它。”
研究人员解释说,通过一束能量撞击造父变星,可以引起其内核升温并且膨胀,从而导致其发生震动。最有可能的能量撞击方法就是向造父变星发射一束高能粒子,如“微中子”。那样可以缩短变星的光亮周期。这和利用电流有规律地刺激人体心脏促进心跳是同样道理。正常的周期和缩短后的周期可以分别用二进制编码“0”和“1”代替。这样,信息就可以在银河系的网络之中或是在这些造父变星之间来回传输。勒恩德介绍说,“这种想法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造父变星一个世纪的亮度变化数据。因此,可以把这种想法看作是侦察外星信号的一个新途径。”
据科学家们分析和计算,以一个星系平均有300亿颗恒星作基数,像太阳这样具有行星系统的恒星约占25%,即有75亿颗星。如果这些恒星拥有的行星只有1.7%才有可能发展成某些“生物圈”,那么银河系内就可能有13亿颗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再考虑到生命进化、文明进化中的其他因素,估计银河系中也应有3.25万个与地球生命形态相当的星球。1995年以来,已陆续找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并发现40种以上的星际分子,其中有不少可成为生命的素材。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深处有人类的“知音”,地外存在“生命交响乐”。但外星人究竟藏身何处?他们的生命形态是什么样子的?所有这些问题,都吸引着人们不断地利用航天科技成果去寻觅地外智慧生物地外文明的踪迹。
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就开始利用监听从地球以外传来的无线电波的方法,去寻觅“外星人”的蛛丝马迹。1960年美国制订了一个“奥兹玛”计划,即利用射电天文台监测宇宙中两个星座的无线电波,但未获得任何结果。1985年开始实施“米塔”计划,用840个无线电频道对宇宙天体进行扫描,其规模相当于1分钟完成100万个“奥兹玛”计划。1992年美国又实施寻找外层空间智慧生物的“凤凰”计划,利用当时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搜索宇宙中各类天体传来的不同波长的无线电信号。此外,美国在1974年11月还从天文台向宇宙中外星人发了一份用二进制数码编制的电报,传达了地球人类的信息,但至今仍无任何音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5 17:29
目录
概述
简介
计划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