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头葬”指用铜釜套于死者头顶的埋葬方式。其一是用鼓形铜釜套于头顶,与过去所见相同。不同的是在墓坑底部四周用未经加工的石块垒砌一圈。其二是用一件大铜釜套头,另用一件大铜釜套脚,脸上盖一件铜洗,双臂上也放置有铜洗。其三是用一件大铜釜套头,用一件大铜洗垫于脚下,右臂垫一件铜洗,左臂旁侧立一件铜洗。“套头葬”铜釜内基本都保存了一部分头骨,可看出均为仰身直肢葬。另外都发现使用木棺的痕迹。
发掘地点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可乐遗址”
可乐地处乌蒙山腹地,平均海拔1990米,可乐河自西向东流过。
可乐遗址(古墓群)幅员9.4平方公里,由3个遗址和15个墓群组成,约有古墓上万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该地进行过多次发掘。共发掘墓葬271座,出土文物近2000件。发掘的墓葬尚不足4%,有“贵州考古圣地、夜郎青铜文化殷墟”的美誉。属于古代夜郎时期“南夷”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108座,在许多重要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特的“套头葬”等特殊葬式。
专家们发现,使用套头葬的墓只占一小部分,这类墓中有较多随葬器物,有某种威严或神秘的气氛。由此,专家推断,死者的身份定与常人不同——他们是夜郎民族的中下层巫师,还是地位尊崇的氏族首领?除套头葬之外,可乐的出土文物,为复原夜郎文化提供着丰富的线索,
比如,具有镂空卷云纹的
铜柄铁剑显示出高超的铸造工艺,铜戈提供着夜郎文化在地域分布上的重要信息。一具“干栏”式陶屋模型,展现了中原建筑文化和夜郎建筑文化的融合。
墓葬文化
墓葬文化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同步发展的。华夏远古的先民们在创造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在谱写着中国墓葬文化史。同时也给今人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谜。在众多历史知名的墓葬文化中,发现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夜郎国可乐遗址的套头葬文化,更因夜郎国这个充满各种历史谜团的历史古国而显得尤其神秘。
一具数千年以前的尸骨静静地躺在墓穴中,头顶套着一件铜釜,或是铁釜、铜鼓的大型金属器,有的足部也套一件铜釜或铁釜,或垫一件铜洗。这就是可乐最重要的考古现象——套头葬。可乐发现的套头葬,在国内外可谓比较独特的了。
套头葬分布
“套头葬”及这些特殊葬式在国内其他地区尚未发现过,属夜郎民族特有的葬式,所反映出的丧葬意识和宗教观念很值得研究。“套头葬”使用了两类铜釜。一类是辫索纹耳大铜釜,宽沿外侈,鼓腹,圜底,腹上部纵向安置一对硕大的辫索纹环状耳。274号墓出土的一件大铜釜肩腹部装饰一对圆雕立虎,立虎昂首扬尾,呲牙长啸,十分威武。这类铜釜共出土3件,外壁都附有较厚的烟炱。另一类是鼓形铜釜,出土3件。这种形制的铜釜最早出土于云南祥云大波那和楚雄万家坝。赫章可乐先后已发现这种铜釜10余件,都用于“套头葬”墓。类墓是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时代可上溯至战国。据说广西西林普驮发现了一种“铜鼓葬”,将尸骨全部放在倒置的铜鼓中,另用铜鼓为盖。专家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葬式,“套头葬”为贵州独有,很可能是“古夜郎人”的坟墓。赫章可乐有20座以铜釜、铜鼓、兵器为葬具,套头而葬。“套头葬”是极为罕见的一种丧葬方式,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考古圣地,夜郎青铜文化殷墟”。
这座套头葬墓使用的鼓形铜釜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在云南滇文化墓葬中也曾发现过,但滇文化中没有套头葬。
铜釜套在死者头顶部,发掘时部份头骨及牙齿尚存,看出人脸部基本露在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