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景
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简介
夹景在观看景物的视线两侧平行视线布置连续屏障以形成较封闭而狭窄的视廊,引导视线集中于景物上。夹景运用了轴线、透视手法,可以起增加景深、突出景物、引导视线的作用。也可以看作是对景的一种。
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夹景常采用树木、山岩、建筑物,将视线两侧贫乏景物加以掩蔽,或利用、改造自然地形,形成较封闭的狭长空间,通过强烈的透视聚焦突出视线端点的景物,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夹景常出现于河流、道路上,两山夹峙,雄险奇峻,林荫夹道,幽曲动人。
实例
泰山十八盘上南天门一段,两边山岩夹峙,尽头南天门高踞,是夹景的一例;苏州北寺塔由街道两侧房屋形成夹景,西安大雁塔由道边乔木形成夹景,乾陵由石象生形成夹景,是不同夹景手段的实例;再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是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夹景
现代园林景观中常用植物作为夹景的造景素材。如在园路的两侧采用列植的植物造景手法,如竹子、垂榕柱、大王椰子等园林植物,形成夹道皆景的植物景观,同时将假山、喷泉、雕塑等主景与之相对,可起到引导视线、组织空间的作用,从而突出主景。
夹景主要用于突出、强化对景,或起到屏障平俗景物的效果。夹景等其他各种艺术手法在现代园林的恰当应用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的文化性需求,而且有助于人们之间情感的交流。
园林造景手法简介
造景手法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比较传统的造景手法有借景、对景、点景、隔景、框景、夹景、障景和添景等等。
借景是把园林周围视线所及的自然风景都组织到园林风景中来。因而可以通过建筑楼台高阁或在高处设亭,远借园外之景,有时可以通过院墙、漏窗借园外近景,还可以与时令相结合,朝借旭日、夕借云霞、春借桃柳、冬借冰雪。借景可以扩大园林空间,增加园林景色的变化。
对景是在视线上形成对应关系的景物。在园林中通常采取自然对景,是在主要路线的空间转折处,弯道路口,有意识地布置两个景点,相互烘托,如在厅堂楼阁等主要观赏点前布置山石、花木、亭榭。自然式的对景往往不是正面相对,而是有一定角度,显得极其自然。
点景是以景色命名、题咏的方式对园林内各景观进行概括,其中景色的命名常以三、四字为宜,并采用对联、匾额、石碑、石刻等形式表现,点缀亭榭,装饰墙面。点景不仅点出景物特色,而且常常使人因景联想,充满诗情画意。
隔景是造成园景的曲折变化,有实隔、虚隔二种。实隔是用建筑、院墙或自然山石隔离出一个宁静的环境,而虚隔则是水面、空廊、漏窗、树木作虚隔,视线仍可通过空间感隔而不断,是为了减少游人相互干扰的造景手法。
框景则是利用门窗、廊柱等组成边框,将园内的景色框在其中,形成一幅有框的图画。
夹景则是利用树木、山岩、建筑物将视线两侧贫乏的景物加以掩蔽,形成封闭狭窄的视觉空间,增加景观的纵深感。
障景或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凡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障景的设置可达到先抑后扬,增强主景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可有意屏挡不美观的物体和区域,在选景和纯化景色中是必不可少的。
而添景则是为求得园内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近景时,在空缺处添置一些景物或楼、台、亭、阁等建筑小品,从而使自然之景的缺限得到弥补,构成空间的深度层次和景色构图的完整。
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手法是在对园林建筑的不断完善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艺工人的聪明智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实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