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外科是
耳鼻咽喉科的一门延伸学科,是为适应头颈部与耳鼻咽喉科相关
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与科研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头颈外科疾病根据发病时间、部位及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总体概括为:颈的先天性疾病及畸形、颈部炎性疾病、颈部血管性疾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下颌下腺疾病、腮腺疾病、颈部肿瘤、颈部肿块等等。
先天性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是颈部最常见的一种
先天畸形,因其常位于舌盲孔至胸骨上切迹之间的颈中线上,故又称颈中线囊肿及瘘管。本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也有到中年才发觉的,少数病例可癌变。
在抗生素问世以前,颅外
颈动脉瘤的最常见病因是梅毒和局部感染,已被
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及颈动脉手术史所取代,少见的病因有动脉中层囊性坏死、Marfran综合征、特发性动脉炎和颈部放射治疗等。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下的妇女,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6。甲状腺腺瘤可分为滤泡状腺瘤和
乳头状腺瘤两种,以前者较常见,约占全部腺瘤的80%~95%。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
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男性)~0。1%(女性)。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有时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甚至有些患者在出现肺部转移后还能带癌生存5年左右,但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可以在短期内死亡。甲状腺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与一般癌肿好发于老年人的特点不同,甲状腺癌多发生在青壮年。
应注意颈部位置有无异常歪斜、强直,有无活动受限;注意
胸锁乳突肌的外形,颈部各三角区的正常标志和界线是否清楚;颈部双侧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充血、肿胀、溃疡、
皮疹、瘢痕及瘘管,甲状腺、腮腺和下颌下腺是否肿大,双侧是否对称等。
触诊是颈部重要的检查方法,要按常规顺序对每个区域系统的进行触诊,看正常标志有无改变,正常结构是否清楚,是否有局部肿胀、硬结、压痛、肌紧张感、条索状瘘道、捻发音、波动感、动脉异常搏动、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肿块等。
甲亢患者因腺体内血运增加,可在整个甲状腺区听到一持续性的静脉“嗡鸣”音,心收缩期加重,但须注意与在正常颈部血管区听到的收缩期杂音及在锁骨上区听到的生理性静脉杂音相鉴别。
外科手术是治疗
头颈部肿瘤最常用的根治手段之一,要求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器官的基本功能,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整复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微创外科概念的提出,人们对头颈外科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1)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声带癌的治疗:各种类型激光器在临床的应用,使得头颈外科进一步向微创领域发展,借助显微技术应用激光治疗早期喉癌不仅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喉的生理功能。(2)颈清扫术的不断改良体现了微创技术的应用:针对各部转移癌,在根治性颈清扫术的基础上,提出各类分区性或局限性颈清扫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有效地保留了外观及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
新型抗癌药物大量投放市场、加之恰当选择放疗适应证和改进具体实施方式使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主要包括辅助化疗、经导管区域动脉化疗及诱导化疗等。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近年来放射免疫治疗、近距离放疗、远距离放疗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有较大的进展,精确定位、精确设计、精确治疗的统一应用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立体定向治疗、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等技术将成为临床应用标准,也是21世纪从事放射治疗工作的追求目标。
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和
肿瘤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使得肿瘤的生物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生物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式。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免疫基因疗法,药物敏感基因疗法,肿瘤抑制基因疗法,反义基因疗法。近年来基因治疗中免疫疗法与癌基因替代疗法的联合应用、生物疗法辅助常规手术或化疗、放疗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癌症是一类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机制复杂、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采取单一疗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因此综合应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新近出现的生物治疗等手段,使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如何针对患者建立起综合治疗方案不同、治疗时间不一、强度不同的方案,是整个肿瘤外科治疗领域的难题。随着“循证医学”的运用,癌症患者将得到与当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最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