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时,汉语词语,拼音为shī shí,指错过时机。语出《
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也有谓不
逢时、
违误农时、不当其时、不及时等意思。
《文选·宋玉》:“萷
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
无当。” 李周翰 注:“又恨失其明时,不与贤君相当。”
4、谓不当其时。《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
殃咎必至。”
《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
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
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
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