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
汉语词语
夯土,作动词是表示打夯,即将泥土压实;名词释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结实、密度大且缝隙较少的压制混合泥块,用作房屋建筑。我国使用此技术的时间十分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规模使用。夯土的大致方法是用干打垒分层夯实土层的一种需要众多劳动力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以上,我国古代能够聚集如此众多的劳动力的组织或个人,只有政府和王公贵族。所以我们看到的万里长城故宫马王堆汉墓秦始皇陵这些古建筑,他们的地基都是夯土。
释义
建筑材料夯土
建筑材料夯土(Rammed earth)是一种建筑材料。表示一块泥土中的空隙经过夯的动作之后变得更结实。是土材质中较为结实的建材,在古代是城墙、宫室常用的建材,在中国,最早在龙山文化已能掌握夯土的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角,土为辅助,石、砖、瓦为配角。在古代,用作建筑的土大致可分为两种:自然状态的土称为“生土”而经过加固处理的土被称为“夯土”,其密度较生土大。
动词含义
夯是动词,与“砸”的动作相似,“夯(hāng)土”指一种使用重物按压将泥土中空隙去除的动作,这种动作使泥土变得更结实。但是夯所使用的重物通常较重,超过一个人负重的能力,通常由数个人同时进行。与夯土类似的词,还有夯实是将物体按压得更结实的意思。
夯土建筑
介绍
夯土建筑遍及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试验研究,结合西方现代生土建筑技术,对当地传统夯筑材料、夯筑机具、夯筑工艺及房屋抗震构造措施进行适宜性改良,全面提升房屋抗震防灾性能,是当前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住房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课题组在国际生土建筑研究和应用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正在进行后续试验研究与示范农宅建设,相信随着不断实践与工艺的逐步完善,现代夯土房屋建造体系必将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传统夯土建筑
传统夯土建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由于夯土建筑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易、冬暖夏凉、造价低廉等特点,当前在西部地区农村住房建设中,夯土建筑仍然被广泛使用。然而,随着近年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增多,农户自主建造的传统夯土农宅在抗震性能、耐久性能、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日益凸显,亟需对粗糙的传统夯土技术进行改良,以提高夯土房屋的宜居性与安全性。
夯筑材料的优化与改良
传统夯土房屋的夯土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的原状土,而西方现代夯土技术中夯土材料则是采用经过合理级配的土石混合料。土石混合料是指黏土、碎石和砂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的混合物,在国内以往作为填料,土石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路基、堤坝等工程建设,如何将这些方面已有的技术与经验用于生土房屋建设,尚需进行诸多技术改进与实践。
相关资料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的城墙、台基往往是夯筑的。夯土是一层层夯实的,结构紧密,一般比生土还要坚硬,而土色不像生土那样一致,并含有古代的遗物,最明显的特点是能分层,上下层之间的平面,即夯面上可以看出夯窝,夯窝面上往往有细砂粒。
考古实证
有考古材料证实,商、周、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筑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夯土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这里的“版筑”,就是夯土技术。
夯土也曾经被盗墓者当做判断挖掘墓穴以判断墓穴的主人是否身份尊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42
目录
概述
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