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河
海南岛独流入南海河流(万宁市)
太阳河,海南岛独流入南海河流,位于海南省万宁市,是海南岛东南部较大的河流,发源于琼中县的红顶岭,于万宁市北坡一带入海。为了减轻下游小海周边的洪灾,1972年在太阳河下游的月塘村附近开有长6.4公里的太阳河分洪道,分流于东澳镇的南道村入南海,成为太阳河下游主河道。
干流概况
太阳河,发源于琼中县斩岭(《海南省志·自然地理志》记为红顶岭),海拔高程875米,自西向东流入万宁市境内,经兴隆、南林、牛漏、长丰、礼纪、东澳、环城、北坡等乡镇、农场,出港北小海,会合龙首、龙尾河取道港门汇入南海。1970年代建分洪工程后,河水主要沿分洪道,经东澳镇,泄入保定海,比原河缩短8.93公里,原干流全长75.7公里,流域面积593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7.8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49‰,总落差876米。
全河兴隆以上称上游,兴隆至万宁水库称为中游,属丘陵地带,河谷宽阔,万宁水库以下称为下游,为冲积三角洲,土地肥沃。沿河现有耕地面积116575亩,其中水旱田83268亩。规划实现后可开垦达耕地面积14.97万亩,其中水旱田10.66万亩。流域两岸居住有汉、黎、苗族共168181人。
水文特征
太阳河补给以降水为主,流域内降水具有年雨多、强度大、雨量集中、汛期易涝、干季易旱的特点。年平均雨量,沿海地区2100~2200毫米,西部山区2600~2700毫米。是海南岛的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雨日,沿海160天,占44%,山区182天,占51%,故夏季多雨。主要降水从4月开始的锋面回流雨,高峰在9至10月,8至10月雨量占年雨量的40%~50%,11月下旬雨季结束,12月至次年3月雨量偏少,属干季。
解放以来降水量最大的年份为1972年。年雨日最多的年份为1961、1965年;年雨日最少的年份为1977年,万城仅112天。月最大雨量为1972年11月;月最小雨量为1977年3月。日最大降水量为1964年4月16日。这样高度集中的降水,使汛期易发洪灾,干季则易旱。充沛的降水资源,对工农业用水和水电事业的开发,都具有很大的潜力。
据《海南省志·自然地理志》,太阳河多年平均流量23.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7.38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
南桥水,发源于琼中县斩岭,流经万宁市境内双溪姆、鱼湾、桥中、常青至龙贡湾汇入干流,河长23公里,集雨面积为165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7.17公里,河床平均坡降3.86‰,总落差852米。
礼纪水,也是太阳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万宁市禁牌岭,流经长征、竹林,由礼纪镇合兴管区汇入干流,河长18.6公里。集雨面积99.4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5.35公里,河床平均坡降1.5‰,总落差55米。
治理开发
防洪工程
太阳河分洪工程,1972年3月动工,年底完成土方工程。位于太阳河万宁水库下游东澳镇分洪管区地界。新开挖河道干流长6.4公里,比原河缩短8.93公里,流域面积549.1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工程规模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控制万宁水库及下游河道安全,排泄洪量1250立方米/秒,保证北坡镇一带52个村庄,4万亩水田不受洪涝灾害。
小海防潮堤工程,小海位于万宁市城区东北部,北纬18.5度,东经110.28度处。面积49.5平方公里,是太阳河、龙首河、龙尾河等3大河流和5条小溪调蓄洪水的天然内海。小海东岸由港门经盐墩、英豪、英文、联丰等管区至大塘岭。海岸线长17.2公里;西岸自港门经港北、乐群、后安、周家庄、北坡、南星、乌场、春园。海岸线长37公里。但因小海出口狭小,仅150米左右,右侧又有山石堵塞,加上东北飞砂及东南涨潮带砂,港口日趋淤浅,且因潮流顶托,各河流洪水发生倒灌,形成大面积漫流,造成洪、涝、咸三害。万宁县政府多次发动群众,分段进行填筑防潮堤围。
蓄水工程
万宁水库,1959年3月动工兴建,1969年竣工。位于太阳河中游,距万城西南面11公里的石龟村处。原名石龟水库,1962年冬,朱德元帅视察万宁,亲笔题名为万宁水库。水库上游集雨面积429平方公里,总库容1.52亿立方米,是一宗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有主坝1座,长860米,最高19.35米.副坝3座。总长2440米,最高7.5米。1983年进行河流规划复查。
沉香湾水库,1980年冬兴建,1983年竣工。位于太阳河上游的鸟飞树村以上5公里处,是一宗以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灌溉的中型工程。水库上游集雨面积33.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980万立方米,坝顶高16.2米,坝面长242米,设计防洪库容840万立方米。由兴隆华侨农场主办,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部分援助。
南旺水库,1965年冬由兴隆华侨农场兴建,位于太阳河南旺水的上游。是一宗以发电为主、灌溉为辅的小(一)型水库,上游集雨面积3.5平方公里,总库容170万立方米。
育兰水库,1975年冬由南林农场兴建,位于太阳河桥中水上游,南林农场深兰作业区附近。是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13.77平方公里,总库容260万立方米。
高峰水库,1971年由南林农场兴建,位于太阳河桥北水上游,南林农场鱼湾作业区附近。是小(一)型水库,上游集雨面积8.25平方公里,总库容240万立方米。
碑头水库,1959年4月兴建,1984年配套完整。位于礼纪镇竹林管理区碑头村附近。水库集雨面积1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690万立方米,是一宗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大坝高15.6米,长490米。
老风水库,1972年春兴建,位于礼纪镇合兴管理区冯家岭上的老风村旧址,是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1.07平方公里,总库容101万立方米,实际达87万立方米。
水电工程
1966年,万宁市内最早的水力发电站——祖生水电站于兴隆农场太阳河上游祖生村处建成,安装发电机2台,装机容量250干瓦,发电厂房80平方米。1971年,番村电站建成,安装电泵2台,装机容量160千瓦,由万宁水库管理处经营管理。
万宁水库左右渠坝后电站,左渠坝后电站于1974年建成,发电量630千瓦,由万宁水库管理处负责设计及施工水工部分,海南水电局安装队安装机组,是万宁市第一台单机容量较大的水能发电。除在汛期放水入原河利用水头发电外,还安装2台各25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进行灌溉用水发电。
碑头水库坝后电站,1980年兴建,198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由万宁县水电局设计室负责设计及施工,海南水电局安装队安装。平均水头5米,设计流量2.5秒立米。水轮机型号20560—LMY—80,发电机型号TSL43/21—20,调速机型号XT—600,装机1台为125千瓦。厂房面积70平方米。供竹林、莲花、三星、贡举及石梅一带农户照明与农产品加工用电。
沉香湾水库坝后电站,建于1983年,由海南水电局及兴隆农场负责设计,并由农场负责施工。平均水头52米,设计流量4秒立米,安装电机3台,装机容量1500千瓦,年发量552万千瓦。由兴隆农场经营管理。
高峰一二三级引水电站,位于太阳河桥中水的上游,集雨面积39.56平方公里,水坡高6米,引用水量分别为0.67、10、0.2秒立米,安装电机6台;共装机容量895千瓦。由国营南林农场主办及经营,1978年投产发电。
至1990年代,万宁水库配套发电装机5台,容量1380千瓦。年发电量408万度。沉香湾水库坝后电站装机2台,1500千瓦,年发电量5.52万度碑头水库坝后设电站1座,装机1台,容量125千瓦,年发电量14万度,高峰水库坝后电站装机2台,发电量250千瓦。南旺水库坝后发电装机容量12千瓦。,育兰水库坝后电站装机2台,发电量320千瓦。
灌溉工程
万宁水库灌溉面积为12.1万亩。灌区分为左、右两个。左灌区灌溉长丰、万城、环城、北坡、大茂、后安、乐来、和乐、港北等9个乡镇,干、支渠长57.3公里,灌溉面积9万亩;右灌区灌溉东澳镇及礼纪镇3个管理区,干、支渠长45.5公里,灌溉面积3.1万亩。
碑头水库灌溉面积有礼纪镇1.6万亩农田,老风水库灌溉面积1100亩。
航道航运
太阳河,航道上游可达祖生村,下游出港北小海。从上游运下货物有竹木、烧火柴、红白藤、椰子等;从下游运上的货物有咸鱼、盐、砖瓦、石灰、日用百货等。解放前,沿河两岸有运输船20多只,每天行驶在河上的船只,多时达10多只,少时4~5只。解放初期,两岸村庄运输船只发展到100多只,每天至少有10多只船在河上行驶。年运输量有1万多吨。1958年后,兴建万宁水库,太阳河的水运中断。
民国时期,在万宁境内共有渡口27个,其中太阳河渡口10个(岭东、太阳、东溪、白芒、月塘、明灯、石龟、牛漏、兴隆、祖生),1950年后,为发展生产和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过渡,各渡口都修建简易码头,新造渡船。随着陆上交通的不断发展,河流架设桥梁日益增多,原有渡口逐渐淘汰。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第一节 地表水.海南史志网详情页.
第四节 河流.海南史志网详情页.
第一章 水利设施.海南史志网详情页.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0 14:09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