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道路
河北农大开创的乡村振兴模式
太行山穿越河北省25个县,绵延360公里,沿线生活着八九百万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在战争年代曾为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太行山老区人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面对太行山区八九百万贫困人口,河北农大以承担“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项目为契机,把科技送进农户,把知识献给农民,把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
名称由来
1979年3月,河北省科委在保定市召开河北省山区综合治理科研协作会,重点对“易县阳谷庄山区综合治理实验研究”攻关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确定由河北农业大学、易县科委为项目承担单位。198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太行山区进行开发研究。随后,“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项目被纳入国家“六五”重点攻关计划。从此,一场大规模、多学科的太行山开发攻坚战迅速打响。
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确定了干鲜果和小家畜家禽两方面为开发突破口,设立了59个实验基地。同年10月,河北省科委、河北农业大学与国家科委签定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项目的专题合同,河北农大为技术依托单位,省科委负责组织实施。 河北农业大学是太行山区开发研究项目的主要承担者。早在1978年,他们就主动请缨,承担了原省科委设立的“河北省太行山区综合开发研究”课题。从1979年到1981年底,易县阳谷庄试区迈出了三大步—— 产值翻了两番,增产粮食268.9万公斤,增收230万元,试区人民初步摆脱了贫困。
河北农业大学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全省特别是太行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进行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推动了山区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1986年,河北农业大学的开发研究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被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
太行山精神
“太行山道路”的核心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
“太行山道路”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全党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河北农大师生坚持走出校门,深入实践,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因此,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科教兴国”和推进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加快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太行山道路”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它适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知识分子加强世界观改造,增强群众观点的重要举措。知识分子只有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从群众无穷的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学习到工农群众高尚的精神、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作风,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河北农大师生在向山区农民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向群众学到了许多新鲜经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加深了同群众的感情,增强了群众观念,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7年来,太行山道路的开拓者们之所以能够始终不渝地奋战在太行山上,舍家忘我,默默奉献,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在实践中把传统的民族精神与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相结合,铸造了一种充满时代气息和特征的“太行山精神”。
艰苦奋斗是“太行山精神”的主旋律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推翻“三座大山”和夺取政权靠艰苦奋斗,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样也要靠艰苦奋斗。“太行山道路”是一条不畏艰苦、不怕困难、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之路,是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之路。多年来,河北农大师生们放弃城市院校舒适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始终坚持奔波在环境艰苦的太行山上。不少老教授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仍坚持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工作在山区。没有专车,他们就乘长途汽车,骑自行车,凭两个脚板,翻山越岭;没有招待所,他们就睡在农家的土炕上。饿了,他们同老百姓一起喝粥啃咸菜;传经授艺,他们同老农们一起泡在水田里。河北太行山区的20多个县、600多个乡的近8000个村庄,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太行山道路”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同时也正是靠艰苦奋斗精神,才使“太行山道路”结出了丰硕成果。
无私奉献是“太行山精神”的重要内涵
“太行山道路”的开拓者们坚持把知识献给人民不讲还报,为社会作贡献不讲索取,体现出了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境界。在他们的扶植下,不少荒山变成花果山,盐碱洼变成聚宝盆,贫困山庄成了小康村,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养殖专业户。然而,他们却从不收取任何酬金和馈赠,始终坚持义务服务。有的教师说得好:“小鸟的翅膀如果系上黄金,就不能翱翔;一个知识分子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展示了新一代知识分子那种倾心事业,扎实工作,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爱国主义是“太行山精神”的重要支点
爱国主义历来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巨大动力。太行山区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为建立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老区人民也为此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多年来,革命先烈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一直激发着师生们爱国为民的热情,坚定了他们走“太行山道路”的决心。
成果
“太行山道路”有力地推动了山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河北农大按照当地农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规模和层次,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他们由传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到组织多学科、多专业解决山区开发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由扶植每家每户走科技致富道路发展到综合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培育开发支柱产业;由注重高效农业、林牧业发展到建立既开发利用资源,又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等,大大促进了山区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十几年来,他们先后组织上千名师生从事太行山开发研究,承担各级各类课题98项,取得科技成果88项,有2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为山区培植起8个产值超亿元的支柱产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太行山道路”也是河北农大的师生通过科技、智力扶贫,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他们始终把为太行山区培养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为太行山区造就了一支宏大的、土生土长的农民技术队伍。十几年来,他们不仅注重言传身教、现场示范、随机培训,还建立了以省农村教育系统科教兴农中心为龙头,各地中等技术学校为支柱,县乡职技校为网点的科技培训和成果推广网络,共培训技术人员120多万人。这些人已成为太行山区的科普骨干。为解决山区、老区人才“派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他们在省、市的支持下,创办了河北省山区建设进修学院,定向为山区培养了200余名合格的大中专农业技术人才,使其成为山区科技带头人。为促进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他们倡导成立了各种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同时,他们还建起了全国首家农业专业科技市场,集开发、经营、咨询、服务于一体,成为面向农村,展示科技成果,传播农业技术的重要基地。在他们的多年努力下,河北境内太行山区的许多地方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过去的荒山僻壤,变得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大大加快了山区脱贫的步伐。事实证明:科技、智力扶贫抓住了扶贫工作的关键和根本,是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扶贫成功之路。河北农大校长王志刚说,“太行山道路”永远都有用武之地,因为其精髓是高等学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太行山精神”已化作农大人的魂魄,推动着太行山道路越走越宽广。
山区开发的新环境促成了外向型开发的新格局,该省采取多种形式同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展开合作,实施“借脑工程”,建立“院士园区”、“博士园区”。到该省直接参加试验基点工作的河北农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4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上千名科技人员,涉及40多个专业。他们与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技术和经济合作。中日政府科技合作“太行山农业综合开发调查”,日本政府援助的“沙河市东石岭水库人畜引水工程”,中日合作“太行山地下水环境研究”,联合国UNDP组织援助的“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扶贫能力建设”,德国援助的“内邱县侯家庄乡山区生态建设脱贫与发展”等多个对外合作项目在该省山区成功实施。
“太行山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之路,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大事记
1979年3月,河北省科委在保定市召开河北省山区综合治理科研协作会,重点对“易县阳谷庄山区综合治理实 验研究”攻关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确定由河北农大、易县科委为项目承担单位。
1981年,国家科委决定设立“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项目。
1982年4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易县时指出:河北要翻身,大概要靠太行山。太行山的面貌不改变,生态环境不改变,河北富不了。
1983年8月,国家科委在石家庄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山区综合技术开发座谈会。会后,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以太行山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进山,振兴山区经济》的报告。
1984年9月,国家科委组织17个部委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到太行山区、燕山山区考察果品加工情况。
1985年9月—1986年2月,河北省科委受国家科委委托,组织省内外20多名专家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项目进行现场考评,正式通过鉴定。
1985年1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河北省太行山综合开发研究列入国家“七五”星火计划。
1986年2月28日,国家科委发“致河北省人民政府及太行山区开发研究表彰会的贺信”,把开发太行山的做法誉为“太行山道路”。
1986年3月2日,国务院致电河北省人民政府转参加太行山区开发研究的有关单位和全体同志,向大家表示祝贺。
1987年4月,建立河北省山区技术开发领导小组,省直17个厅局和单位的领导人为成员。
1988年10月,“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获国家星火管理奖。
1991年8月,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河北省山区创业奖”。
1992年6月,省计委、省财政厅、省科委、省农行、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畜牧水产局、省地质矿产局、省供销社编制下达《1992年河北省山区农业经济技术开发计划》,总投资7.3亿元,安排项目139个。
1994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山区农村“双百奔小康”工程规划》的通知。
1995年11月,原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原河北省科委主任刘俊孝关于河北省山区开发的信作批示,指出:太行山之路的经验很好,科技界贡献很大,应予以可能的支持。   1996年4月,河北省政府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山区经济技术开发暨纪念国务院电贺太行山技术开发工作十周年会议,原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会议上做了《向太行山人民学习》的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邹家华、李铁映、姜春云、宋健、陈俊生等为大会题词。   1997年8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7次中日两国政府科技合作会议上,“河北省太行山农业综合开发计划调查”项目被列入中日政府科技合作计划。   1997年11月,河北省太行山开发提出“面向市场、强化产后、组建集团、走向世界”的山区开发新方略,《科技日报》予以发表。   1997年12月,河北省科委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签定“河北省太行山农业综合开发计划调查”项目合作协议。   2002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国家科技部合作实施的“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扶贫能力建设”项目在武安实施。   2002年9月,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太行山区千万亩片麻岩综合开发治理技术研究”,在山区综合开发与区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域获得重大突破,项目总体研究居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2005年初开始,河北省提出了“千军万马战太行,依靠科技建小康”行动计划,并向科技部作了汇报,发展成“河北省太行山星火产业带”的构想,得到了科技部领导的肯定和有力支持。河北省科技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并向科技部作了汇报。   2005年11月,《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这一旨在推进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2005年12月,河北省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河北省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并印发实施。   2006年2月23日,河北省政府举行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启动仪式,再次在河北太行山区,在燕赵大地吹响科技向山区进军的号角。 2006年8月,“河北省太行山星火产业带”被纳入国家级星火产业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7 17:15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