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堂子街106、108号,绘制于清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1864年),
太平天国东王
杨秀清属官的衙署旧址内,发现于1952年,现为
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李氏地主在此建造私宅。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李氏弃屋而逃,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在李氏私宅设立衙署。
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破南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政府尽力抹除太平天国的痕迹。
1952年,太平天国东王府官衙署旧址被发现,同时期被发现的还有绘在太平天国东王府官衙署旧址墙壁或板壁之上的壁画,后被辟为太平天国纪念馆。
1958年,太平天国纪念馆(今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迁至瞻园路128号。
20世纪80年代,太平天国东王府官衙署旧址被辟为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并对外开放。
1992年,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修缮。
2012年,太平天国东王府官衙署旧址及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修缮。
建筑格局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位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属官的衙署旧址内,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太平天国东王府官衙署旧址坐北朝南,皆为平房,原为六进,现第一进已毁,仅存五进,砖术结构。每进的东、西、北壁原都有壁画,均绘在墙壁或板壁之上。现存壁画共十八幅,其中大厅墙壁八幅,第二进板譬八幅,第三进板壁两幅。
主要建筑
太平天国东王府官衙署旧址坐北朝南,皆为平房,原为六进,现第一进已毁,仅存五进,砖术结构,每进均为七架梁、三开间,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建筑自南向北排列,正中为大殿、二斤、三厅、四厅和后檐房;东面为花厅。各进厅堂之间均有天井。每进的东、西、北壁原都有壁画,均绘在墙壁或板壁之上。
文物遗存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现存共十八幅,其中大厅墙壁八幅,第二进板壁八幅,第三进板壁两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江防望楼图》,描绘太平天国时期长江岸边的军事设施,反映了天京军民时刻以战斗姿态保卫首都的真实情景。
大厅东壁的四幅自南向北依次为:鹤寿图,江防望楼图,山亭瀑布图,柳荫骏马图。西壁的三幅自南向北依次为:双鹿灵芝图,云带环山图,江天亭立图。北壁东边一幅,为孔雀牡丹图。
第二进院落壁画绘在中间与东、西两侧房间的木板壁上。东壁四幅自南向北依次为:盆栽瓶花图,鹿鹤同春图,绶带蟠桃图,从林楼阁图。西壁四幅自南向北依次为:文房四宝图,鸳鸯荷花图,狮子戏球图,茅亭远帆图。
第三进院落的两幅壁画绘在中间东、西两侧房间的木板壁上。东壁为鱼藻图,西为金狮彩球图。
历史文化
太平天国时期壁画比较盛行,据
丁守存在《从军日记》中记载,太平军在广西时衙署之门就有“内问涂黄,对画龙虎”的壁画,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枋上作画。建都
天京后,设在上街口(今洪武路)的绣锦衙主彩画事,多以两湖太平军中的“知画者”为骨干,兼收民间画师、画匠和部分士大夫画家。知名的有扬州的
洪福祥、郑长春、李匡济、
虞蟾、
陈崇光,安徽的罗琪,浙江的
朱彝,常州的
江鉴,无锡的
方梅生,
虚谷、
任伯年也曾和太平天国有过关系。
文物价值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以图像为载体传达了起义军的政治信念与军事意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堂子街106、108号。
交通路线
江苏省南京市内乘坐317路公交车,在罗廊巷站下车前往。
江苏省南京市内乘坐地铁2号线,在汉中门站下车前往。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距离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约4.2千米,驾车约1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