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乡
重庆涪陵区太和乡
太和乡为一地名,在我国重庆市、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黑龙江省等9个省份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乡镇概况
重庆市涪陵区太和乡
太和乡地处东经107°18′,北纬29°31′,乡域面积45.62平方公里,距城区公路里程40公里,为混凝土砼路面直通城区。清代称太和场,以该地寺庙太和殿得名。1931年分设太和乡,1940年撤销,1942年复置,1953年分设太和乡、石干乡、灵胜乡。1955年三乡合并为太和乡。1982年复置太和乡。1992年6月撤区并乡,太和乡并入马武镇。1998年11月25日,复置太和乡,驻太和场。现辖4个村,25个村民小组,共1706户,6057人。
气候特征
该乡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3.8℃,常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在1200小时左右。境内的土壤以灰棕紫色泥和暗紫色泥为主,大部分呈酸性。
农业发展
2006年末,全乡有耕地面积8858亩,其中田4005亩,土4852亩,人均耕地1.687亩;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46处;森林面积2643.3公顷,覆盖46.65%,境内经济林木,野生植物和野生中药材具有很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境内土特产主要有山茱萸、野生蕨台菜(龙爪菜)、烤烟、青菜头、野生黄连、猕猴桃等。境内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无工业企业污染,空气清新,四季气候分明,冬可赏雪、夏可避暑纳凉,旅游资源丰富,是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所,辖区各景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旅游景点
太和麟龟竹海
位于太和场1公里处,有250亩茂密楠竹林场,林涛如海,凉爽清香,眺望四周,群山叠秀,是观光休闲,消夏避暑佳地。
卫东水库景区
距太和乡政府驻地6公里,1970年动工修建,1978年竣工,总库容1500万立方米,水库大坝高42.5米,长153米,坝顶宽6.5米,大坝内用泥土碾实,外面用条石,里面用石块水泥灌浆彻筑而成,水库四周山青秀丽,库中水质纯绿(待开发)。
大梁子山景区
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景区与武隆区交界,大梁子山顶峰焦岩,顶峰海拔1165米,为绝壁悬岩,悬岩中心有一古洞,洞内有观音、土地、三王神像各一尊,景内植被丰茂,自然生态良好,林海如潮,顶峰可眺望涪陵城,脚下群山叠秀,美不胜收,是登山旅游,观景消夏避暑佳地(待开发)。
古洞景观
主要有林口村2组的观音洞,此洞修建时间无法考证,据载民国二年,四邻乡亲在此修建庙1座,供有高3米的观音像1尊;其次有白果3组的6个古洞,洞口直径各不相同,深度约有3公里,相传明朝末年跑缀,太和所有的肖姓人氏在此洞避难,方才未被杀绝(待开发)。
经济发展
1998年复置太和乡后,大力实施了“扶贫工程”,全乡干群团结奋战,1999年实现了越温达标。2006年全乡生产部值2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业生产总值实现2058万元,比上年增加16.9%;财政收入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比上年增加73元。2006年底,有工商户167户。
交通建设
1963年始通公路,1998年全乡公路总里程仅24公里,全部为泥结石路面,1998年太和乡复置以后,加快了道路交通建设步伐,至2006年全乡公路总里程达到125公里,其中四级路24公里,混凝土砼路面7公里。1958年始通电话,2000年7月全乡开通程控电话,2001年建成了移动通讯接收基站。2003年10月开通了党政内网。2004年开通了对外网站。场镇建设有较大程度改善。
教育卫生
全乡现有1所中心校和1所卫生院承载全乡教育卫生事业。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全乡仍有五保户29户,建卡贫困户83户244人;建卡残疾人160人;贫困户353户1132人,占全乡总人口19%。全乡遭受百年不遇干旱,人畜饮水更加困难。仍有80%的群众为饮水不安全人口(取水垂直距离在80米以上、水平距离在1公里以上、往返时间在1小时以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8 17:44
目录
概述
乡镇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