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韩愈《
祭左司李员外太夫人文》:“某官某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某县太君 郑氏 尊夫人之灵。”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
乐安 、
安康 、
彭城三郡太君。”
唐·
李商隐《燕台》诗之二:“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軿呼太君。”
冯浩笺注引徐树谷云:“太君指仙女。”
1、“太君”可能是旧
日本军衔“大将”(taishou)的音译。也可能是“大君”(taikun)的音译,意为强大将军(shougun)。
2、也可能是对于1939年
日本陆军大队长(大尉,tai-i)军衔的音译,太君就是大尉先生的意思。
3.也可能是日语队长(たいちょう,tai-chou)的音译,因为侵华
日军编制基本上都是联队、大队、中队、小队,领头的军官都叫“队长”,发音类似“太君”。
当时很多中国人不懂日语,旧日本军队是按照军团、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这样编制的,大致相当于军、师、旅、团、营、连、排,部队的长官分别是军团长、
师团长、旅团长、联队长、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在日语中“队长”的读法和中文“太君”的读法很类似,就像香港人管英国佬叫“阿瑟”(a sir)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