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聋人学校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小店区王村北街9号,始建于1957年,两次迁址,
占地面积5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8850余平方米,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聋人
特殊教育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两个学段,学制为12年。
历史沿革
太原市聋人学校创办于1957年,在几代特教人的努力下,现已发展成为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山西省特殊教育龙头学校。学校的历史,可分为六个时期。
筹建时期
1957年,太原市人民委员会受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委托,责成
太原市教育局与民政局联合筹建“太原市聋哑学校”。由民政局负责解决办学场所及部分用具,教育局负责师资及经费。校址定在旱西门街西北口,背靠黑龙潭公园,与动物园相邻。任秀珍和陈开源两位女同志为第一批聋校教师。
1959年9月1日,“太原市聋哑人文化班”正式开学。首届招生40名,学制为十年,使用全国聋校统编教材,采用手势语教学。
1962年9月,教职工陆续增加到7人,由太原盲校代管,谷子泉老师负责聋教育。在校学生有70名。
起步时期
1962年10月,“太原市聋哑人文化班”由
太原市教育局全面接管,并被正式命名为“山西省太原市聋哑学校”,李光荣同志为第一任校长。
1965年6月底,学校仅有的两间教室因多年潮湿失修突然倒塌,聋哑学校临时迁往建设路二校。1960年前后,市教育局在王村北街9号为盲校修建了一所学校,共8排平房。盲校因故未迁,暂由南城文教局使用,市教育局领导决定将其内部修建后交付山西省太原市聋哑学校使用。
1965年11月工程竣工,全校师生顺利搬迁。学校南北长93.6米、东西宽57.56米,占地面积为5386.6平方米,设施设备已基本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分科组办公,学生也有了宿舍,原来的“手语教学”开始向“口语教学”的方向变革。学校办起了麻绳厂和缝纫加工厂,成为王村地区引人注目的单位。
停滞时期
文革初期,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学校组织瘫痪,山头林立,人心涣散,财产受到严重破坏。在“打砸抢”之风盛行之时,整个校园空无一人,一片狼藉。
196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9军医疗宣传队进驻学校,学校安全基本得到保障,师生纷纷回到学校。医疗队用针灸的方法为学生治病,老师们除协助治疗外,还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经军校两方共同总结后,得出了“三分治疗七分训练”的结论,对聋哑学生的语言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动乱,统编教材停印,只能使用语录本和省编教材。学制改为八年。同全国一样,学校的“学工学军学农”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校办工厂也办得较为成功。
1975年,新建学校办公教学楼(北楼),一共二层, 1976年交付使用。建筑面积1410.65平米,砖混结构。
恢复与发展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
四人帮”后,太原市聋哑学校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自编教材,自制教具,开始尝试运用“汉语拼音指语音节”教授学生。
1979年2月,学校领导班子完全配齐,教学上有了极大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7年9月,原23班学生张翔以优异成绩考取长春大学高等职业美术专业,成为我省第一名聋哑大学生。这期间,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美术、裱画、玻璃画、工艺陶瓷)也搞得非常活跃,中央新闻制片厂、
山西电视台及报刊部都分别予以了报道。
改革开放时期
1989年7月,学校教学楼(北楼)加层开工,当年投入使用。
1990年7月,动工新建三层学生宿舍楼(东楼),建筑面积851.93平米,砖混结构。1991年4月,住校生从平房搬进新建宿舍楼。2009年1月,该楼被省建科院鉴定为D级危房,2009年5月拆建。
1999年,新建教学办公楼(南楼和西楼),2001年交付使用,框架结构。地上建筑面积5086.22平米,地下室建筑面积939.63平米。原教学楼改为学生宿舍。
2000年,经原太原市教委批准增设了“太原市聋人学校职高班”,开设缝纫、美术、美容美发、电脑打字等专业课程。学制恢复为九年,主要以全国聋校统编教材为主,部分学科使用普校教材。
2002年学校更名为“太原市聋人学校”。学校领导提出了“素质教育为主线,文化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为依托”的办学理念,学校步入了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之路。
辉煌发展时期
2004年3月,白英杰同志被任命为太原市聋人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目标,以创办品牌特色学校为核心,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在管理创新、课程改革、职称评定、教学研究、素质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管理创新 为使学校快速发展,领导班子提出了“两零四一”的奋斗目标和打造山西省特殊教育龙头学校的构想。从建章立制入手,先后出台了《太原市聋人学校管理制度》、《太原市聋人学校管理制度新编》和《太原市聋人学校教学常规手册》,开创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新局面。
课程改革 学校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主要学科使用普校教材,部分学科使用全国聋校统编教材,辅以《阅读与写作》和中小学《美术》等校本教材。
职称评定 2004年前,学校职称指数紧张,教师结构仅有小学职称设置,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从05年开始,学校重点解决教师的职称认定、评定问题,现有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38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31人。这些人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教育科研以赛促教,科研兴校,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2006年4月,学校举办了首届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2006年11月,举办了首届“校园百花奖”教师教学大赛。2011年6月,学校第一份教师刊物《育聪教研》正式刊印。学校先后承担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课题《关于聋生日常行为习惯之养成教育的研究》及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实验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案例与理论问题研究》。《关于聋生日常行为习惯之养成教育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荣获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课题一等奖。
设备一流 2008年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
郭台铭先生捐款500万元兴建学校现代教育中心,由信息技术教育、聋童语言康复和职业技能培训三大部分组成。心理健康咨询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律动室、雕刻室、喷绘室……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素质教育 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抓手,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2009年3月,学校第一份学生刊物《心语心韵》出版,成了同学们抒发心声、锻炼才干的平台。2012年5月校园电视台的开播,成为引领校园文化、倡导校园德育建设的前沿阵地。以音体美等科为主的课外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多次荣获省市,乃至国家级大奖,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2011年10月,在
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中,作为唯一一支聋哑人参赛队,我校舞蹈节目《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荣获群文群舞组银奖,王青湖同学荣获演员奖冠军。
职业教育 2006年9月18日,
太原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并报请太原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学校在现有九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层次的基础上增设普通高中(后归市教育局职教处),加挂“太原市聋人实验高级中学的牌子”,学制三年,轨制为两轨(后改为三规),开设美术、计算机、雕刻等专业课程,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先后有140名学生考上特殊教育高等职业院校,未上大学的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喜迁新校 经市教育局批准,市政府及市发改委批复,2010年3月9日,
山西润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学校签署《关于进行土地置换、资产补偿事宜》的合同。学校所在地方归山西润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有,由山西润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校址往南几十米的地方,为学校新建一座校园。
2010年11月初,新校区建设工程基本完工, 2010年11月8日,师生正式迁入新校区办公。原校区建筑面积9820.7平米,新校区建筑面积18858平米,几近扩大了一倍。新校舍落成和使用对改善学校教学、办公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外部形象,创建全国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太原市聋人学校发展历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校园文化
学校以“和谐、博爱、务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勤朴、励志、自强”的校训;“严谨、求精、爱生、乐业”的教风;“勤思、善学、诚信、友爱”的学风,“谦逊、宽松、文明、厚重”的校园人文环境驰名三晋大地。
校园风采
舞蹈《妞妞吃面》:2014年1月获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此舞蹈用上下两个章节,借姥姥给孙女讲故事的形式和真实生活化的情境,反映出山西人对面食的传承;以聋孩子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反映出山西人对面食的深深依恋。同时表达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舞蹈《大山支教》:2013年5月获太原市校园文化艺术节比赛一等奖。舞蹈讲述的是一个在山村支教的老师和山村里的孩子们在一起读书、生活的情景,他们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在老师即将离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舞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2009年8月获得了全国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获金奖。该舞蹈取材于一首左权民歌,小山村,河滩里,清清的水中露出一块块石头,一群光着脚丫,戴着银锁,扎着牛角小辫的纯朴天真的山妞妞,时而跪在石头上搓洗衣裳,时而在水中尽情戏耍,远处不时传来有趣的山歌声……小河边充溢着山野的情趣和欢乐。2010年5月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汇演,并获得“群星奖”,同时还参加了在广州大剧院举办的精品节目展演,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10年5月28日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中国首届残疾少儿艺术汇演获金奖。2011年10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六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获得银奖,小演员王青湖获得了个人金奖。2012年5月份带领舞蹈队员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
星光大道》助残日专场晚会的演出,并和
王二妮一起完成了节目表演,在节目中学生以其优美的舞姿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2013年4月应邀参加湖南台的《
奇舞飞扬》节目并一举夺冠。
舞蹈《看秧歌》:2007年8月获第五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文艺汇演二等奖。舞蹈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妞妞准备去看秧歌和看到秧歌时欢天喜地的情景,大家或拥挤,或学样,展现了一片热闹欢快的气氛。
舞蹈《乒乒乓乓》:2006年1月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文艺汇演金奖。舞蹈表现了一种精神,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同学们在一起打球,一起拼搏,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在不懈的努力下最终取得了胜利。2006年8月26日舞蹈《乒乒乓乓》参加了山西省第四届残运会开幕式,同年9月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在长城举办的2008北京残奥会的吉祥物发布仪式演出,受到一致好评。
所获荣誉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育人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拼搏意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先后获得“山西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三晋特殊教育文化艺术品牌学校”、“太原市德育工作模范学校”、“全国特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十一五教师科研基金先进实验校”、“山西省特殊教育特色学校”、“山西省消防安全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舞蹈屡次获全国
特殊教育学校文艺汇演大奖,篮球、乒乓球项目在全国残运会比赛中也均获得优异成绩。近5年,高考升学率达100%,有159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数以千计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自强不息的有用人才。
2019年12月,获得“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11月23日,被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为葫芦烙画。
现任领导
付晋蔚,太原市聋人学校校长
李冬梅,太原市聋人学校党支部书记
范光云,太原市聋人学校党支书部副书记
郭建平,太原市聋人学校后勤副校长
胡丽琼,太原市聋人学校教学副校长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