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岭村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辖村
太公岭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位于大岭山镇西部,距大岭山镇中心区4千米,面积2.24平方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境内有大岭顶山,海拔71.18米。东连龙山村,南连龙江村,西接百花洞村、下高田村,北连梅林村,东北与大沙村接连。2015年末,太公岭村户籍人口1774人。
历史沿革
明代,太公岭村境域属东莞县第九都。
清代,属缺口司。
民国时期,属第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莞县第二区大沙乡、第三区矮岭出乡,寮步人民公社岭东营,大岭山人民公社太公岭生产大队、大地生产大队,大岭山区太公岭乡,东莞市大岭山镇太公岭管理区,大岭山镇太公岭行政村。
行政区划
太公岭村为东莞市大岭山镇村,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118212。
地理环境
太公岭村,位于大岭山镇西部,距大岭山镇中心区4千米,面积2.24平方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境内有大岭顶山,海拔71.18米。东连龙山村,南连龙江村,西接百花洞村、下高田村,北连梅林村,东北与大沙村接连。
人口
2015年末,太公岭村户籍人口1774人,其中男873人,女901人;80岁以上38人,最年长者95岁(男、女各1人);海外留学人员2人。外来暂住人口5000多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03人。
经济
太公岭村传统经济以水稻种植为主,花生、甘蔗、木薯、橙橘、荔枝也有大面积种植。改革开放初期,村有粮、油、糖、红砖加工厂,饲养有生猪、牛、塘鱼等。1990年后,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
2010年,太公岭村两级经济总收入1260 万元。
2015年,太公岭村有工业企业34家,私营个体工商户187家,经营涉及五金、家具、印刷、电子、塑胶等行业,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89%。集体房产配套设施面积8.4万平方米,集体经济总收入1579万元,集体总资产9643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末,太公岭村内有盛基小学,五光十色幼儿园。
文体事业
2015年末,太公岭村有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健身广场1个,老人活动中心1所,电子阅览室1间(2015年藏书3000册)。
基础设施
1963年,太公岭村通电、通电话,1990年,通自来水,20世纪90年代末,通互联网,2006年,全村道路实现水泥硬底。
交通运输
太公岭村有国道G107穿村而过,村内有多条村道连成道路网络,并与周边村连接贯通。
历史文化
太公岭村始建于元代,建村时因村落处在山背中,并附会姜太公钓鱼渭水的传说,把供村民饮用的泉水称为渭水,取村名为“渭溪”,后改为“太公岭”。
太公岭村世居村民为邝姓,其先祖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从安徽庐江县迁广东南海大镇乡肖书郎里,后迁广东新会开平古岗州潘村,再转东莞县石井,约于元代皇庆、延祐年间(1312~1320年)迁此地。
太公岭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大岭山话。
太公岭村内有广府传统民居72座,其中建于元代的砖瓦房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多已破败,无人居住。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中共东莞党组织在洪裕邝公祠开办抗日青年训练班。同年底,东莞县“抗日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带领60多名队员进驻太公岭村。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中共东莞县委在太公岭村洪裕邝公柯召开东莞县第一次妇女工作会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曾生领导下挺进大岭山,在太公岭村洪裕邝公祠休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12日,国民党军对太公岭村进行扫荡,全村房屋90%以上被烧毁。1974年8月,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回访太公岭村查看邝氏宗祠、洪裕宗祠等。
风景名胜
邝氏宗祠,建于明末清初。1962年、2007年,重修,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10.35米,进深17.47米,砖木石结构,三间二进四合院布局,仍作宗祠使用,也是老人活动中心。楹联“衍蠡家声必籍诗书光大前模垂裕后昆相继起,庆斯孙子共敦厚友克绳祖武仰承先代以遗徽”,书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存太公岭村邝氏宗祠、代表性匾额“邝氏宗祠”,书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存太公岭村邝氏宗祠正门上方。
洪裕邝公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014年,重修,占地面积337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11.6米,进深29.07米,砖木结构,三间二进合院布局,仍作公祠使用。其他建筑有门楼,始建时间不详。位于太公岭村旧围,为清代建筑风格。2008年,重修,坐北向西南,面阔3.7米,进深5.5米,高6.3米,砖木石结构,单间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内部用木板隔成两层。首层供奉有土地神位,上层设有圆形瞭望口,前后各设一门,麻石门框。该门楼是太公岭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碑刻“洪裕邝公祠碑文”,刻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存洪裕邝公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中共东莞党组织在洪裕邝公祠开办抗日青年训练班。同年底,东莞县“抗日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带领60多名队员进驻太公岭村。
地方特产
太公岭村农产品有荔枝(糯米糍),传统节庆食品有明炉荔枝柴烧鹅。
著名人物
邝容坤(1921~1949年),烈士,粤赣湘边纵队一支三团战士。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在东莞县寮步浮竹山战斗中辆牲。
荣誉称号
2008年12月,太公岭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参考资料
2021年太公岭村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6 01: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