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话,是一种
吴语方言,属于
吴语太湖片。太仓话也称为太仓闲话、太仓方言,是太仓
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
语言归属
太仓方言,通常称为太仓话,又称太仓闲话或太仓土话,是太仓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按语言学分类,属于汉藏语系(语系)→汉语族(语族)→ 吴语(语种)→太湖片(语片)→苏沪嘉小片(语小片)。不论从语法还是发音上,都与
吴语太湖片地区类似,可通行于太仓及太仓周边的上海和苏州等地。
太仓历史
太仓有着二千多年历史,汉朝时为吴郡娄县惠安乡,至三国时,吴于此建仓屯粮,逐渐发展。元末筑太仓城。
至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始有以“太仓”为名的行政区域。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下辖镇洋、嘉定、宝山及崇明四县,辖境除今太仓市外,还包括今上海嘉定、宝山及崇明三区县及杨浦、虹口、闸北和普陀四区的大部分及浙江嵊泗列岛。
方言分区
太仓方言主要分布于今江苏省太仓市范围内,与周边县市如昆山话接近,但也有不少特殊之处。
按《太仓县志》所述:当代太仓方言,根据语音特征分析,可分为3区:
北部为常熟方言区,大致包括鹿河、王秀、归庄。占太仓人口的9%。
南部为嘉定方言区,包括南郊(南)等。占太仓人口的4%。
中部为太仓方言区,又分为城厢片、沙溪片、双凤片、东南片。城厢片包括城厢等。东南片部包括浏河、茜泾、牌楼、浮桥、岳王等。沙溪片包括沙溪、璜泾、直塘、香塘、塘桥村、新海村、新明村、九曲、老闸、时思、伍胥庙等。双凤片包括双凤、新湖、新毛等。占太仓人口的87%。这一区是使用人口最多的,也是太仓话的代表。
音系
以下为太仓市区话音系:
声母
太仓话有28个声母:
韵母
太仓话有41个韵母:
说明:音系中的[in]实为[iən],[yn]实为[yən],[o]实为[uo]。
声调
太仓话有7个声调:
内部差异
城厢话与北部(沙溪、璜泾)、双凤、新毛等地话的差异在于:
1、其他片比市区少[yən]一个韵母。市区读[yən]韵母的字,其他片读[iən]韵母。
2、东片比其他片多[ɛi]韵母。其他片读[ᴇ]韵母的一部分字(如“台”“海”),东片读[ɛi]韵母。
3、市区读[ø]韵母的一部分字(如“追”),在中北片和中片读[ei]韵母。
语音特点
太仓方言与普通话一样从古汉语传承而来,有很多相通之处,而且互相吸收,很多词语已融汇贯通。不过,太仓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
古全浊声母仍读全浊,这是吴语区别各大方言的标志。和大部分吴语一样,太仓话保持塞音三分(全清、次清、全浊)、擦音二分(全清、全浊)的特点。
古精组、知组、庄组、章组声母均读平舌。
古精组逢洪细音今均不腭化,如:精tsin[tsiən]。古见组一等开合口今仍读见组;二等具文白二读,白读不腭化,文读腭化,如:间白读kae[kɛ] 文读cie[tɕie];三等完全腭化,除少数字失介音i不腭化,如:锯koe[kø]、许ho[ho]。腭化时间大致在清前中期。
古匣母今逢细音声母脱落,洪音开合口均不脱落。如:校yau[ɦiɔ] 奚yi[ɦi]。
今泥来母不混。即l、n不混。弄,卢贡切,音long[loŋ]。
今日母白读音读舌面声母,同中古拟音,但不独立。日母混入泥母细音,如:二=泥。又疑母细音腭化为舌面声母,混入日母,如:二=艺。
古微母白读并入明母,文读保持对立。如:晚,白读mae[mɛ]文读vae[vɛ],问,白读men[mən]文读ven[vən]。
今影喻母不混,影母读零声母,如:鸭ah[ɑʔ] 影in[iən]。
太仓话麻韵二等高化,三等(知系除外)不高化。如:二等字麻mo[mo] 哑o[o] 三等字写sia[siɑ] 谢zia[ziɑ]。
今梗摄二等白读an[ã],同多数南方方言读前低元音。如:更kan[kã] 杏ghan[ɦã]。
古入声尾-p、-t、-k今合并,弱化为喉塞韵尾。合并时间大致在明朝中后期。
古咸山摄合并,今三分,寒韵见系、桓韵端系读oe[ø],谈寒韵见系、山删谈咸衔凡韵、先仙元韵帮系合口读ae[ɛ],谈韵见系、覃韵、桓韵帮系、先仙元盐添严韵知系读ei[ei],桓韵见系读uei[uei],先仙元盐添严韵帮系见系开口及端系读ie[ie],先仙元韵见系合口读ioe[iø]。
古蟹摄变化较为复杂,泰韵读a[ɑ],咍韵读ae[ɛ],废韵读i[i]。
古宕摄与江摄合并,江韵、唐韵、章组阳韵合并读后低元音aon[ɒ̃],其他声母阳韵读前低元音an[ã],唐韵如:邦paon[pɒ̃] 刚kaon[kɒ̃] 江韵如:江kaon[kɒ̃] 巷ghaon[ɦɒ̃],阳韵如:羊yan[ɦiã] 长dzan[dzã] 上zaon[zɒ̃]。
古流摄今二分,侯韵读oe[ø],尤幽韵(知系除外)读iu[y]。
上古残留
部分轻唇声母读重唇,如:防baon[bɒ̃] 痱bei[bei] 肥bi[bi]。
部分匣母字读[g]声母,如:溃guei[guei] 环guae[guɛ]。
复辅音残留,如:壳khoh-loh[kʰoʔ loʔ] 猪tsyu-lou[tsʮ ləu]。
钱字,指称货币时读die[die],作姓氏时读zie[zie]。
词汇特点
与普通话比较
①用词不同:同样的物体或概念,有些太仓话与普通话用词完全不一样。例如:
普通话 太仓方言
小姑娘 —— 小细娘、小娘家
手指 —— 节头管、节头骨
青蛙 —— 田鸡
蜈蚣 —— 百脚
花生 —— 长生果
这样 —— 实梗
这里 —— 该浪
那边 —— 朞浪
担心 —— 诟谇
插秧 —— 莳秧
说谎 —— 插噱
好久 —— 长远
许许多多 —— 混出道道、行情行事
开玩笑 —— 打甏
②词同义不同:太仓话有些词语的文字形体和普通话相同,但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
壮 —— 普通话指强壮,主要是指人体健壮。但太仓方言里除强壮意思外,还有“胖”、“肥”的意思。如说“该只猪养得蛮壮”、“该块田很壮”。
厚 —— 普通话主要指物体上下两面的距离大。而太仓方言除这层意思外,还有“稠”的意思,如说“粥烧得很厚”,“厚粥烂饭”。
薄 —— 普通话主要指物体厚度小,而太仓方言除此外,还有“稀”的意思,如说“粥烧得很薄”,“早晨吃点薄粥汤”。
③词素颠倒:太仓话有些词表达的意思和普通话完全一样,但词素排列次序颠倒。例如:
普通话 太仓方言
螺蛳 —— 蛳螺
腐乳 —— 乳(zy )腐
热闹 —— 闹热
力气 —— 气力
常年 —— 年常
着火 —— 火着
容易 —— 易容
喜欢 —— 欢喜
事物 —— 物事
冰棒 —— 棒冰
半月 —— 月半
④特有词汇:有些太仓方言词语,在普通话里没有恰当的词语表达相对应的含义。例如:
湔 —— 湔音占。清洗衣服的局部。例如:棉袄上染上了一团油渍,快脱下来湔一湔。
触祭 —— 吃的意思,带有贬义。例如:颈骨郎绝细,独想触祭。
将进 —— 多指小孩听话,顺从,不吵闹。例如:该个小囡蛮将进。
黄六 —— 指虚假不实,靠不住。例如:开头说引进一千万美元的项目奖千分之四现金,后来又说奖一套100平方米住房,看来都是黄六格。说话不算数,怎么能取信于民?
人来疯 —— 多指小孩在客人面前撒娇、淘气、哄闹等轻狂表现。例如:该小鬼有点人来疯,真惹厌,倷勿要去理睬伊。
黑贼乌翻 —— 指闹翻天,闹得不可开交。例如:由于棉花收购站压级压价,老百姓闹得黑贼乌翻。
一义多词
太仓方言有些词语没有固定的文字标志,往往有多种写法。例如:
孛相 —— 有的写成白相、勃相、薄相、别相等。
我伲 —— 有的写成吾伲、奴伲等。
小囡 —— 有的写成小囝、小媛等。
插噱 —— 有的写成插血、拆血等。
项情项事 —— 有的写成行情行事、杭情杭事。
本字待考
有些太仓方言词语本字待考,无法标志。例如:
聪明能干,有本领,太仓方言称为“嘉啊”,如说“该个小囡蛮~”。这“嘉啊”无正字,一般用“拁”表示。
笨拙,太仓方言称为“九喔”,如说“该赤佬~得来,样样勿会做”。这“九喔”字没有恰当的字标志。
休息、歇息,太仓方言称为“杭杭”,如说“大家~一歇,吃支烟”。这个“杭杭”无正字,一般用“夯”表示。
不正、歪斜太仓方言称为“黑杏”,如说“~头申公豹”。这个“黑杏”无恰当的字标志。
傻、言行不正常。太仓方言称为“希啊”,如说“伊有点~嗒嗒”。这“希啊”无恰当的字标志。
可曾、有没有。太仓方言称为“阿昂”。如说“饭~吃嘞?”这“阿昂”无恰当的字标志。(注:有字[曾阿]即为此意。)
文白异读
太仓话中有一部分字,约二百个左右,有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同的读音,这种现象称为文白异读。文言读音是旧时用方言读书时的发音,即“文读”。白话读音则是平常说话时的发音,简称“白读”。一般情况下,书面语、外来语及新名词都用文读,例如“家教”两字都用文读,发音与普通话类似。另外像“大学”,两字都文读时指儒家经典《大学》,若只有“大”字文读时则指的是高校。文白异读现象多跟古音有关,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新名词的增加,白读使用范围已日渐缩小。
“狂”字,是太仓话文白异读的典型一例。“狂”,文读音为guaon [guɒ̃],白读音为jiaon [dʑiɒ̃]。发骚劲或胜利后欣喜基狂,太仓方言称为“狂”(jiaon)[dʑiɒ̃],如:伊该趟股票生意浪赚着两万元,乃是~得勿连。
太仓话文白异读情况:
1.微母字,如:味、微、闻
2.见系二等字,如:间、家、交、江
3.非组字读重唇,如:防、肥、伏
4.梗摄二等字,如:更、生、争
5.泰韵字,如:太
与古汉语比较
太仓方言源自于古汉语,与古汉语的关系相当密切。古汉语中的有些词语,至今仍保留在太仓方言中。例如:
耜 —— 耜音时,古代耕地翻土的工具。《易·系词上》:“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今太仓方言称锄头为耜头。
耘 —— 除草。《诗·小雅·甫田》:“或耘或耔。”方夔《田家四时》诗:“草生害我苗,匝月一再耘。”今太仓方言称水稻田里除草为“耘稻”。
䬵 —— 打嗝。《广韵》:通食气也。
吾 —— 我。《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今太仓方言称我为吾。
温暾 —— 暾音吞。不冷不热的意思。唐王建《宫词》诗:“新晴草色暖温暾,山雪初消渐水浑”。今太仓方言称不冷不热的水和性子慢、脾气不爽快的人为“温暾水”。
娘子 —— 妻子。明清小说中对妻子的称呼多谓“娘子”。今太仓方言中旁称妻子仍然叫“娘子”。
小官人 —— 丈夫。明清小说中已婚女子称丈夫为“官人”或“小官人”。今太仓方言中旁称丈夫仍然叫“小官人”。
丁倒 —— 颠倒的意思。《乐府诗曲歌》:“鹿转方相头,丁倒欺人目。”今太仓方言仍然称颠倒为“丁倒”,例:“你能跳过该条河,我王字丁倒写。”
竖子 —— 骂人话,犹言小子。《史记·项羽本纪》:“亚父(范增)爱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噫!竖子不足与谋!’”今太仓方言骂男性儿童或青年仍然骂作“小竖子”。
太仓方言中有些词语,继承自古汉语,但意思已经变化。有的词意义比原来扩大,有的词意义比原来缩小,也有的词意义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例如:
师傅 —— 古代指徒弟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后发展为对有技艺的人的称呼。太仓方言中对一般男性长辈的称呼都可以称为师傅。意义显然扩大了。(注:业师应为师父。)
谷 —— 古代泛指谷类植物,主要有稻、麦、豆、玉米等。太仓方言中仅指稻谷,其意义显然缩小了。
常见词汇
太仓话和其它吴语方言一样,词汇有俗有雅,俗语多出自田间地头,其词汇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特征以及明清时期的时代特色。存世的明清两代小说、传记及民歌弹词等,全部或者部分用吴语写作。比如冯梦龙的《山歌》和张南庄的《何典》等。这些著作中的吴语特有词汇在太仓方言中仍大量保留并广泛使用。
名词
铜钱(俗写“铜钿”) —— 钱财。
臀宫 —— 肛门。
皮蛋 —— 松花蛋;扑克牌中的Q。
煨灶猫 —— 萎靡不振的样子。
众生 —— 泛指六畜;禽兽不如。
动词
厾—— 扔;丢。
吃(亦写作“喫”)—— 吃;喝。
圭艾—— 无意中看到。
汏 —— 洗。
夭 —— 折叠。
㳽 —— 小饮。
形容词
罪过 —— 可怜。
后生 —— 年轻。
肉麻 —— 心疼。
豪忄叜 —— 赶紧。
疙瘩 —— 麻烦;挑剔。
玲珑 —— 聪明;灵活。
副词
朆 —— 不曾;还没有。
侪 —— 全部;都。
混淘淘 —— 许多。
爽性 —— 干脆。
勒浪 —— 在;正在。
丁倒 —— 反而。
代词
奴(nou)[nəu]、吾(ng)[ŋ̍] —— 我。
内(nei)[nei]、尔(n)[n̩] —— 你。
伊(ghi)[ɦi]—— 他(她)。
实介n、实能 —— 如此这般。
格个、该个 —— 这个。
朞个—— 那个。
连词
叫个个 —— 只要;只需要。
若然 —— 如果;假如。
乃末 —— 这下子;那么;
叠词
鸭连连 —— 鸭子。
一歇歇 —— 一会儿。
嫩䏧䏧 —— 娇嫩;娇生惯养。
渲渲红 —— 非常红。
碧碧绿 —— 非常绿。
雪雪白 —— 非常白。
墨墨黑 —— 非常黑。
俗成语
性命要紧 —— 十分重要。
乱斜喷漆 —— 胡说八道。
面熟陌生 —— 似曾相识。
花好稻好 —— 样样都好。
日晒夜露 —— 风吹日晒。
稀奇弗煞 —— 自鸣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