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级轻巡洋舰(英文:TENRYU-class Light Cruiser)为20世纪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建造的一级
轻巡洋舰。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发展迅速,学习他国的长处是这个民族的特点,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整个国家的改造工程,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而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海军,作为日本这个岛国的支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当欧洲白人杀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日本帝国海军已是一支让任何“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小视的力量。日本海军为了保持这种势态,一直紧跟着海洋大国的脚步。
1914年,英国开始建造新的林仙级轻巡洋舰,以此来部分代替旧式的舷侧布置煤仓的防护巡洋舰。这种舰有比较薄的轻型装甲,主要任务是驱赶敌方驱逐舰来保护主力舰、在舰队前方展开侦察。而当年爆发的一战为各种舰型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场所和时间,四年间轻巡洋舰这个新舰种活跃在大战中的几乎每一次海战中,充分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既然如此有用,日本人当然不会熟视无睹,大战一结束后就开始设计自己的第一代轻巡洋舰——天龙级。在1898年的时候海军形成的巡洋舰等级区别中规定7000吨以上为一等,3500吨-7000吨的为二等,3500吨以下为三等,通常来说一等巡洋舰就是装甲巡洋舰。到了伦敦条约签订后,海军对巡洋舰的分级方式才从吨位改为主炮口径,将203毫米以上的定为一等,155毫米-203毫米之间的为二等。天龙级就是受到英国的林仙级轻巡洋舰28.5节航速、强大火力的影响,以此为标准的高速、重武装的三等巡洋舰。以后日本的三个级别的轻巡洋舰都是以他为蓝本。作为一个新的舰种,各国使用方式完全不同。美国海军趋向于护卫战列舰、航空母舰,重视防空和情报能力,很早就装备有雷达;英国有众多的海外殖民地,因此重视续航力;日本海军则在战略上认为有舰队决战,重视鱼雷和炮击能力。由此,海军一开始的设计就是把天龙级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有击败地方驱逐舰、轻巡洋舰的性能。海军方面很多人戏称天龙级为“大型驱逐舰”,因为从外观上看就是简单扩大而已,主炮从120毫米变为140毫米,鱼雷从450毫米变为533毫米,最高航速和同期建造的矶风型驱逐舰同样也是33节,除此之外就多了点装甲和吨位。但是大也有大的好处,当时的驱逐舰上鱼雷发射管由于面积问题是固定的,而天龙级由于地盘较大,在以后的改装中将鱼雷发射管改装为可旋转式,有利作战中的灵活运用。按照“八·四舰队”的计划应该建造8艘,但和美国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横向比较后认为居住性、适航性都不好,最后只建了2艘,接下来开始建造5500吨级以及更大的天龙级的扩大改进型——球磨、长良、川内级。
原本天龙级打算在1917年的八四舰队计划中增建6艘,但是实测结果发现4千吨级的舰体太狭窄,升级及调整空间不足;加上同期服役的
峯风级驱逐舰极速达39节,33节的天龙级也不够率领驱逐舰,所以6艘的增建计划修改为建造更大吨位、速度更快的军舰,也就是后来一系列5500吨轻巡洋舰的开端。
建造历程
天龙级轻巡洋舰的同级舰为两艘:天龙号和龙田号。
天龙号
1917年5月17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8年3月11日下水,1919年11月20日竣工。
1942年12月16日,天龙号在马当港东北以东16公里海面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龙田
1917年7月24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18年5月29日下水,1919年3月31日竣工。
1944年3月13日,龙田号在日本八丈岛西部海域被美国“玉筋鱼”号潜艇击沉。
技术特点
在1898年的时候,日本海军形成的巡洋舰等级区别中规定:7000吨以上为一等,3500-7000吨的为二等,3500吨以下为三等。通常来说,一等巡洋舰就是装甲巡洋舰。到了《伦敦条约》签订后,日本海军对巡洋舰的分级方式才从吨位改为主炮口径,将203毫米以上的定为一等,155~203毫米之间的为二等。“天龙”级就是受到英国的“林仙”级轻巡洋舰28.5节航速、强大火力的影响,以此为标准的高速、重武装的三等巡洋舰。以后日本的三个级别的轻巡洋舰都是以他为蓝本。作为一个新的舰种,各国使用方式完全不同。美国海军趋向于护卫战列舰、航空母舰,重视防空和情报能力,很早就装备有雷达;英国有众多的海外殖民地,因此重视续航力;日本海军则在战略上认为,用舰队决战,重视鱼雷和炮击能力。由此,日本海军一开始的设计就是把“天龙”级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具备击败地方驱逐舰、轻巡洋舰的性能。日本海军方面很多人戏称“天龙”级为“大型驱逐舰”,因为从外观上看就是简单扩大而已,主炮从120毫米变为140毫米,鱼雷从450毫米变为533毫米,最高航速和同期建造的矶风型驱逐舰同样也是33节,除此之外就多了点装甲和吨位。但是大也有大的好处,当时的驱逐舰上鱼雷发射管由于面积问题是固定的,而“天龙”级由于地盘较大,在以后的改装中将鱼雷发射管改装为可旋转式,有利作战中的灵活运用。按照日本海军“八·四舰队”的计划,该级舰应该建造8艘,但和美国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相比,其居住性、适航性都不好,最后只建了两艘,接下来开始建造5500吨级以及更大的“天龙”级的扩大改进型——球磨、长良、川内级。
191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日本帝国海军通过了八八舰队计划,预算中编入2艘3500吨级水雷战队巡洋舰建造经费。在1910年代,轻巡洋舰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当时的巡洋舰主要是作为舰队的侦查、警戒任务,作为驱逐舰队的向导旗舰,借由驱逐舰等施放大量鱼雷做为当时海战的新型战术则是在一战间逐渐成熟。
英国皇家海军因此建造了新式轻巡洋舰,天龙级在建造时借鉴了该级舰许多地方,英国在英日同盟的立场下也提出专业意见供日本海军参考。
虽然看“天龙”级并不值得一提,其战斗力连上世纪30年代的驱逐舰都比不上,但是在当时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却是具有革命件意义的产物。它是第一级采用布劳恩·卡迪斯式齿轮减速涡轮机的军舰,二桅杆三烟囱长首楼外型,马力比上一批的筑摩级高出一倍有余。为了实现高速,其长宽比达到了11,所以“天龙”级33节的航速也是当时轻巡洋舰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上最早超过30节的巡洋舰,以前的侦察巡洋舰最高速度一般也就26节左右。该级舰首次使用了大口径的533毫米鱼雷,鱼雷攻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是日本最早装备三联装发射器的舰艇。主炮原计划安装150毫米口径的主炮,但是考虑到当时炮弹为人工装填,日本人身材比西方人矮小不少,体力也相对不足,长时间作战负面影响势必很大,所以最后采用了140毫米主炮。即便如此,其火力还是很强。由于这种舰型是日本第一次使用,所以舰体的设计非常慎重,所有部件都在水槽中进行了验证,没有问题后才实际采用。轮机部分的装甲达到了63毫米,计划能防御当时驱逐舰的炮击。以后的改装中修改了后桅杆、鱼雷发射管,拆除舰艉76毫米高射炮,改为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排水量增加列4000吨以上,最高速度下降为30节。1938年,日本还有设计“天龙”级为泊地专用防空舰的a、b两个方案,但是没有实施。总而言之,这级老巡洋舰在根本上没有做多大的改动就投入了太平洋战争。
“天龙”级首艘舰“天龙”号建成后于1921年3月22日开始第一次改装,即在第三主炮塔前加装了一个方位测距室;1923年12月20日开始在日本海军工厂中加装气球临时系留设备,工期进行得非常缓慢,到了次年6月5日才完全结束;1928年1月17日开始更换一个强力的6千瓦电台及其配套设施;1932年初又开始了新的改造工程,将前桅杆改为更加牢固的三角式,罗经舰桥周围的装甲列板改装为铜板固定式;翌年10月3日的时候开始改装可旋转式鱼雷发射器和相关的储存设施;1935年10月10日开入日本海军工厂修复历年来的旧损伤,到次年3月31日工程完工;1937年初根据形式的需要在前部烟囱两旁各加mgi型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更换了方位测距仪的基线。
由于“天龙”号的改装实行后被证明是有效的,于是在1931年初,“天龙”级第二艘舰“龙田”号也开始了相同的改装工程。1939年初,“龙田”号又慢腾腾地搞了武备的改进,和“天龙”号完全相同。
性能数据
天龙级轻巡洋舰参考数据:
服役事件
天龙号
1917年5月17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8年3月11日下水,1919年11月20日竣工。
1920年8月29日配属于第1水雷战队,参加日本干涉军出兵西伯利亚的行动,赶赴海参崴等俄国沿海地区进行警戒任务,并担任护卫船队工作。1921年3月1日入吴镇守府籍。
1922年10月9日担任西伯利亚撤兵时的沿海州警备任务,1927年被编入第1外遣舰队,1933年5月编入第3舰队第10战队。1933年11月27日担任旅顺港守备部队任务。1934年11月 编入吴港警备部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担任中国沿海作战任务,始终停留在华南一带。
1941年5月25日配属于第4舰队,进驻特鲁克,太平洋战争爆发天龙与龙田一同编入第十八战队,出任旗舰,虽然是参战的轻巡洋舰中最老式的,却携第四舰队主力舰威名参加进攻威克岛作战。
1942年3月8日,日军在新几内亚东北部登陆,很快夺取了莱城和萨拉莫阿。第18战队支援了此次作战,当然支不支援都无所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
同年5月7、8日,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的珊瑚海海战中,两舰均有参加,不过,由于战斗力的低下,两舰被编入丸茂邦则少将指挥的掩护舰队,包含第18战队以及特设水上飞机母舰“神川丸”号、“圣川丸”号、特设炮舰“日海丸”号、“京城丸”号、“静海丸”号。
1942年6月15日,第18战队被拆开,“龙田”号离开一线,“夕张”号加入。战队被配属到第8舰队,进驻腊包尔。8月7日,“天龙”号参加了第一次所罗门海战(萨沃岛海战)中的瓜岛机场炮击作战。当日15时,日海军三川军一中将指挥重巡洋舰“鸟海”号、“青叶”号、“加古”号、“衣笠”号、“古鹰”号,轻巡洋舰“天龙”号、“夕张”号,驱逐舰“夕”号从腊包尔起航,在漆黑的洋面上以24节的航速,东绕布干维尔岛,南下直奔瓜岛登陆场。当时美澳联军为保护瓜岛和图拉吉滩头区登陆场将舰艇分为三个巡逻区,萨沃岛以北有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萨沃岛以南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瓜岛隆加岬以东海区有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其余舰艇在运输船附近构成警戒幕。8月8日21时10分,日本5艘重巡洋舰开始派出侦察机,以“鸟海”号为先导,间距1000米,28节航速发动进攻。8月9日0时10分,日军发现南区美军重巡洋舰“堪培拉”号、“芝加哥”号、驱逐舰“帕特森”号。在距离8公里的时候,日军打开探照灯并立即开始炮击和鱼雷攻击。瞬间重创三舰,其中“堪培拉”号在8月9日8时沉没。之后,三川舰队转北,很快遭遇了北区美军,1小时的炮战中,三川舰队击沉重巡洋舰“文森斯”号(中了3发鱼雷,机舱爆炸)与“昆西”号。受重伤的“阿斯托里亚”号于该日中午沉没。战斗中“昆西”号集中所有主炮准确攻击了打开探照灯的“鸟海”号,命中两发,其中一发炮弹正中舰桥,偏离三川所在的指挥室5米,击中了旁边的海图室,里面34名参谋军官全部阵亡。但是进行了两次齐射后,“昆西”号舰长还是认为在误击友舰,停止了攻击,而“天龙”号乘机发射鱼雷,一条命中其左舷,引起机舱爆炸,最终导致沉没。由于害怕美军航空母舰的飞机,三川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攻击海滩附近的运输船而返航撤退,为本来可以完胜的战斗添上了阴影,日军山本大将对此极为不满。该战共击沉美巡洋4艘,重创美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美军死亡1023人,伤709人,而日舰除“加古”号在返航时被美潜艇s-44号击沉而外,无一损失,仅死58人,伤101人。由于是夜战,而且场面上比较混乱,该战中“天龙”号的舰员认为他们还击沉了一艘驱逐舰,但事实上是只有重伤而没有沉没,而且缺乏证据表明是“天龙”号干的。
1942年8月12日,日本计划炮击瓜岛亨德森机场,由于美军的阻击没有成功。为保障增援编队的航行安全,山本组织了第二次炮击行动,由第8舰队司令三川中将指挥4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炮击队。三川将自己的舰艇分为两队,其中西村少将的第7战队(重巡洋舰“铃谷”号、“摩耶”号、轻巡洋舰“天龙”号及3艘驱逐舰)执行炮击战,三川则指挥余下的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在萨沃岛以西警戒,掩护炮击队的行动。日军于23时30分开始的30分钟炮击虽然成功执行,击毁美军轰炸机1架、战斗机17架,击伤战斗机32架,将跑道炸得弹痕累累,但是由于炮弹口径偏小,989发203毫米弹没有都造成大破坏,就更别说“天龙”号的140毫米和驱逐舰的127毫米弹了。次日黎明,美军机场就被修复完毕并可以起降飞机了。之后,“天龙”号就没有参加战斗,一直处于待命整修中。
1942年12月16日18时,“天龙”号从腊包尔出发,执行海军18号作战中的新几内亚东北部马当港攻占支援任务,18日清晨遭到美机空袭但无损伤,20时15分在马当港东北以东16公里海面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Albacore,SS-218))的鱼雷击中,最终于23时沉没。
龙田号
1917年7月24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18年5月29日下水,1919年3月31日竣工。其为最早期的近代化轻巡洋舰。
1920年8月29日配属于第2水雷战队并担任旗舰,参加日本干涉军出兵西伯利亚的行动,赶赴海参崴等俄国沿海地区进行警戒任务,并担任护卫船队任务。1921年其加入佐世保镇守府籍。1923年东京大地震发生后,“龙田”号满载救援物资从吴港奔赴东京参与抗震救灾活动。
1924年3月19日在佐世保港外配合潜艇部队以美国为假想敌的演习时,不慎撞沉了海中三型的第43号潜艇(打捞后被称为“吕-25号”)。1934年03月12日“友鹤事件”之际,“龙田”号出任佐世保镇守府警备战队旗舰,与“友鹤”号隶属的第二十一水雷战队同时参加了此次演习。“友鹤”号翻覆后于漂流之中被发现,此舰竭力参与了救难的拖曳作业,时隔十年,同为3月,同样发生在佐世保港外的两件舰艇事故均与龙田号有关联,其命运可谓奇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担任中国沿海作战任务,之后长期负责中国华中,华南一带的警备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龙田与姊妹舰天龙编成第十八战队,隶属于南洋部队第4舰队,进驻特鲁克岛。
在战争初期两舰组成第18战队,支援第6水雷战队参加攻击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威克岛作战。该岛高地上有水上飞机,岛的中央分别建有2000米和1600米跑道的飞机场以及海军营房,在月牙岛所拥抱的礁湖内有潜艇基地。战争爆发时,威克岛上共有447名海军陆战队员,指挥官是詹姆斯·德弗罗少校,加上75名通信兵以及海军人员。此外,还有1400名工人在从事军事工程建设,守岛总指挥官是温菲尔德·斯科特·坎宁汉上校。威克岛的空中力量为一个中队的12架海军陆战队战斗机,指挥官为保罗·普特南少校。守岛海军陆战队拥有3个炮群,每群主力是2门127毫米炮,另外还有12门76毫米高射炮。12月8日,战斗打响。从夸贾林环礁上起飞的日本千岁航空队上的36架九六式和一式战斗机空袭威克岛,结果损失惨重。11日,日海军冈定道少将坐镇“夕张”号轻巡洋舰,指挥共3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2艘巡逻艇、2艘运输船(搭载450名海军陆战队)的舰队信心十足地发动进攻,虽然在之前的参谋会议上认为“要吃点苦头”,在明显的海空优势下仍然大败了。清晨,以旗舰“夕张”号为先导,全舰队开始进攻,在离海岸约8公里处开始炮击,而美军在日军前进到4.3公里处才开始猛烈回击。美军火力很准。“夕张”号左舷吃水线以上处中弹4发,受重创;“疾风”号驱逐舰弹药仓中弹,被炸为两截后沉没;“追风”号驱逐舰和1艘运兵船中弹起火;野猫式起飞后又击中“如月”号驱逐舰的后甲板,引爆深水炸弹,该舰立即爆炸沉没,无人生还;“天龙”号的水雷室和“龙田”号的无线电室被击毁,被近失弹破片损伤上层建筑;另有1艘运输舰中弹起火。日军在补充了3艘驱逐舰、1艘运输舰、1艘布雷艇和1艘满载海军特别陆战队的水上飞机母舰以及2000名海军特种登陆部队并以“苍龙”号、“飞龙”号航母为支援部队后于21日开始空袭,23日2时35分开始强行登陆。美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到24日7时30分才投降,以阵亡122人,1500多人被俘的代价换取了日军800多人阵亡,虽败犹荣!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奥特·莫里森后来这样写道:“1941年12月11日应该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永远值得骄傲的一天。”
1942年3月8日,日军在新几内亚东北部登陆,很快夺取了莱城和萨拉莫阿。第18战队支援了此次作战。
同年5月7、8日,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的珊瑚海海战中,两舰均有参加,不过,由于战斗力的低下,两舰被编入丸茂邦则少将指挥的掩护舰队,包含第18战队以及特设水上飞机母舰“神川丸”号、“圣川丸”号、特设炮舰“日海丸”号、“京城丸”号、“静海丸”号。
由于“天龙”号的沉没,第18战队被解散,“龙田”号被重新分配到本土的为新造驱逐舰训练舰员的第11水雷战队并担任旗舰勤务,退出一线战斗。之后,由于战事的吃紧,军方在舰艇运用上捉襟见肘,这艘老旧的巡洋舰又重新投入到船队的护航任务中,而且时不时被降格为运输舰担任陆军士兵的运输任务。1944年3月13日在在又一次担任运输舰向塞班岛运送物资的时候于日本八丈岛西部海域被美国“玉筋鱼”号(Sand Lance,SS-381)潜艇的鱼雷击沉,此日刚好是“友鹤事件”满十周年。此时离“龙田”号建成刚刚25年多,1944年5月10日除籍。
总体评价
总的看来,战争爆发后,由于性能的不佳,两舰一直未参与到激烈的大战事中去,这种现象特别是在美军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后尤为明显。日本海军的26艘轻巡洋舰主要是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达到了18艘,余下的8艘中还有3艘是1937年开工的练习巡洋舰,所以不只是“天龙”级,其他几个级别的老旧轻巡洋舰也没能在战争中发挥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