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鹰椒
椒科天鹰椒属植物
天鹰椒是外贸出口型辣椒。该产品辣度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较好的声誉,是天津林亭口镇外贸出口主要产品之一。天鹰椒的花为白色、单花、着生于主茎及侧枝的顶端、簇生。植株较直立,叶片披针形,花簇生,花冠百色。果实尖长,细小,向上生长,果顶部有尖弯曲,呈鹰嘴状,成熟果鲜红色。中晚熟,属干制小辣椒型品种,极辣,亩产干椒300千克。
形态特征
天鹰椒的花芽分花开始的较早,在苗期3片真叶展开后即开始进行,受植株营养状况的影响,花的花柱有长有短。在植株营养充足、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分化的花以长柱花(花柱高于花药)为主,这类花多能正常受精结果;在植株营养不良、环境条件较恶劣的情况下,短柱花(花柱短于花药)增大多,这种花脱落率高。在育苗及生产管理中,创造适于秧苗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促进长柱花的形成、增大长柱花的比例,能有效地减少落花,提高座果率。
品种选择
天鹰椒是从日本引进的中早熟干制小辣椒,植株直立紧凑,株高50厘米左右,花簇生,果丛生,果实尖长细小,朝天生长,果长4~6厘米,果形弯曲呈鹰嘴状,油亮,辣味浓。高产地区每亩可达300千克。
三樱椒从日本引进的干制小辣椒品种,中熟,植株直立紧凑,株高80厘米左右,花簇生,果丛生,果实朝天生长,果长4~6厘米,成熟果实鲜红色,果皮光滑油亮,辣味浓。耐瘠薄,每株可着生100多个果实,果皮厚,商品性好,一般亩产干椒350千克左右。
子弹头株高1.0~1.2米,开展度50厘米,果实成熟后深红色,极辣。品质优良,产量高,商品性好,亩产干椒可达300千克。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般都种客商及其经纪人提供的品种。
苗期管理
育苗
天鹰椒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在生产上推广了小拱棚或阳畦育苗,膜外加草苫等保温覆盖物,提高对光热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率。
培育壮苗定植苗太大太小,均达不到理想的产量。只有生长健壮,根系再生能力强的苗子,移植后才能正常生长,达到理想的产量结果。产量的高峰点在株高15~18cm,叶片数10~12,苗重3~5g,故确定苗龄55~60天,生理苗龄10片以上为壮苗。
适期移植
气温接近辣椒生长适宜温度20~30℃时,适当密植与平衡施肥。
适当密植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热资源,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在本地一般土壤肥力条件下,密度13.5万~11. 5万株/公顷产量最高。
辣椒为喜钾作物,施足底肥,增施钾肥,能有效地减少辣椒病害,提高产量和品质,为确定底肥的合理用量,底肥以纯N 120kg/公顷、P205 135kg/公顷、K20 157.5kg/公顷,N、P、K配比1∶1.1∶1.3为最佳。
间作种植
天鹰椒属喜散射光的作物,适度遮荫对产量和品质都有促进作用。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了天鹰椒、玉米间作技术,间作面积1.9万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61.3%。试验示范表明,天鹰椒与玉米间作,具有以下优点:
有效地减少了日灼病的发病率,提高品质。病株率下降60.2%,病叶率下降31.8%,病椒率下降20.4%,一级品率提高23.25%。
玉米叶片宽大、叶面蒸腾作用强,大雨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天鹰椒涝害。
玉米对棉铃虫等成虫有诱集作用,利于集中捕杀。
增产干椒315kg/公顷,增产10.47%,多收玉米1480.5kg/公顷,两项合计增收3000元/ 公顷。据试验,辣椒玉米间作最佳行比为4~6∶1。玉米株距50cm,单株栽培,留苗600~800株/公顷,天鹰椒定植后即可播种玉米。
适时打顶
天鹰椒株型为有限聚伞型,其自然生长特性是,顶端生长点长出14片叶子后开花结果封顶,随之下部叶片叶腋抽出侧枝,顶花先于各侧枝花结果成熟。6月底7月初,当天鹰椒长到 14片叶子时,适时打顶,有以下几点好处:
破坏了顶端生长优势,调节了植株体内的营养运转方向,有利于侧枝的滋生和生长,打顶比对照侧枝数多0.2个。
生长健壮,整齐,单株多结果6.1个,等内果多8.4个。
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及光合产物的积累,百椒干重比对照增加1.2g。
适时打顶的平均单产为4612.5kg/公顷,对照为 4240.5kg/公顷,打顶比对照增产372.0kg/公顷,经统计分析增产效果显著。
采收加工
采收时间:天鹰椒簇生,成熟集中,一般在霜降前或果实全部成熟时整株拔下,一次性采收。收获晾晒时如遇连阴天,易造成花皮果。因此,应选晴朗天气一次性收获。
晾晒:拔下的整株摊放在田间晾晒,切忌堆放,以防霉变。如田间较湿,可将拔下的三樱椒挂在树枝、绳索或木架上进行晾晒。八成干时辣椒根部朝里码垛进行晾晒,自然风干。
采摘:天鹰椒彻底晒干后,分级摘椒。采摘时须去掉果柄。
分级:商品干椒共分4级,即全红、大红、二红和花皮。挑选分级后的天鹰椒,比混卖可增加收入10%左右。
防治技巧
天鹰椒的落叶、落花、落果对产量和品质的负面影响极大。据衡水故城县十星辣椒专业合作社试验,在植株现蕾之后,30天左右喷施一次“蓝色晶典”25克+“十乐素”30毫升或“壮汉”30毫升,喷施3-4次,可与杀菌剂亿为克3000倍液+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可有效预防“三落”和显著增产。
小拱棚育苗
播前晒种
晒种可以促使种子内生命物质的活化,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还可以杀死种子表皮所带的病菌。一般播前晒2~3天即可,但要避免直接在水泥地上摊晒,以免其高温烫伤,晒过的种子可直接应用。
整地搭棚
小拱棚苗畦的整畦耕翻应在2月下旬就开始进行,畦宽1.2~1.5米、长7~8米,亩育苗面积10平方米左右,选择背风向阳的前茬禾本科作物地块为好,施入适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以及适量的优质硫酸钾型复合肥,注意不要施用尿素作底肥(因其分解转化过程中产生缩二脲会烧芽),耕翻要细致,无坷垃,踩一遍蹚平后,大水浇透,而后用竹片拱起盖膜封闭升温,下种前进行6~7天的升温烤畦,称为“烤泥不烤土”。在拱棚用膜的选择上提倡用聚乙烯的白膜较稳妥,有部分椒农选用聚氯乙烯膜因其升温过高,发生幼苗被烤死而导致育苗失败的情况。
小拱棚育苗有优点,也有缺点。主要表现是“暴冷暴热”,温度变化随外界气温升降变幅较大,早晨8点太阳升起后开始升温,10点增温显著,下午1点达到最高值,晴天无云的日子会出现35℃~40℃的高温,下午3点开始下降,夜里最低温度只比外界高2℃~4℃,据此特点,应掌握好自己的农事操作。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以3月5~15日为宜,部分农户拖延到3月下旬也有成功高产的例子。下籽前在畦面上撒一层过筛细土,称为底土,有利于种子发芽翻身,称为“撒好底土不粘芽”,亩用种量150~200克(每50克种子粒数为1万~1.2万粒),为保证撒籽均匀,应把种子掺入过筛细土中,再进行撒播,覆土厚度掌握在1厘米左右,过浅苗子易戴帽出土,过深又可能造成闷籽。为提高地温,可在拱棚内增加一层地膜,待种子出苗后撤掉,近年的观察,这样做后12~15天种子开始露头,20天出齐苗。
病虫草害的防治
苗期的病害主要为猝倒病和立枯病,对此可用杀毒矾或百菌清,掺入苗床土中或叶面喷施,苗期的主要害虫为蝼蛄和蛴螬,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苗床除草剂可用先正达95%金都尔或者施田补,应指出的是除草剂对天鹰椒苗有副作用,对此我们的原则是可用但不提倡施用,苗床非要用应选择低浓度小剂量。大田除草可以施用施田补。
苗床管理
幼苗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7℃左右,出齐苗后当温度达到30℃~35℃时,要注意通风降温炼苗,先在拱棚一头放小口,逐步加大,切不要猛然大口放风,而造成闪苗,每年都有放风不当,造成闪苗或棚内温度过高而死苗的。出苗期间和幼小苗时不能浇水,要浇水也要等到4月15日后浇小水,切不可大水漫灌。要及时拔除苗床各类杂草,以保证足够的营养面积。苗子出齐后,可适时喷施春雨1号、优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掌握原则为低浓度小剂量。到4月中下旬当外界温度与棚内温度相差不大时,应逐步揭去棚膜。
苗子移栽前应达到的标准是:
幼苗高度15~20厘米,开展叶12片以上,叶片肥厚,叶色浓绿,生长整齐一致。
茎粗壮,节间短,茎粗3~4毫米,手感有弹性,子叶未脱落。
根系发育良好,白色。
无病虫侵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14: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品种选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