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汉语成语,出自东汉·班固《
汉书·匈奴传上》。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天之骄子”。
成语故事
匈奴是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从秦朝末年到汉朝初年这半个世纪中,匈奴贵族征服了中国北部、西部和东北部许多少数民族。并且屡次侵犯汉族地区。公元前200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经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和匈奴人作战,结果被围困七天七夜,好不容易才脱险。此后,汉朝几代皇帝都不敢与匈奴碰硬。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后,下决心解除这一威胁。武帝在位的几十年间,先后派韩安国、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征伐匈奴,屡次取得重大胜利。公元前90年,匈奴单于狐鹿姑又入侵汉族地区,抢掠百姓财物,杀死汉朝官员。武帝非常愤怒,派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七万,御史大夫商丘成领兵三万,重合侯莽通领兵四万,前去反击匈奴。
狐鹿姑得知大批汉军反击,马上丢弃笨重的军事设备,威逼民众迁居。汉军三支队伍进入匈奴控制区后,商丘成的人马与匈奴兵交战九天,互有死伤。莽通的人马因匈奴兵自行退去,未曾交战;李广利的人马则大败匈奴兵,并乘胜向北追赶。就在这时候,京城里传来了李广利的家属犯罪而被捕入狱的消息。李广利非常担忧,不知如何是好。部下有人建议,索性深入匈奴的腹地,建立更大功勋,用来为家属抵罪。李广利采取这一方法,继续北进,结果大获全胜,杀了匈奴的左大将。
狐鹿姑虽然丢弃笨重的军事设备后退,但他的实力没有受到多大损耗。等到李广利消耗了相当的实力后,他亲自率领五万骑兵,袭击李广利的队伍。结果,汉军大败,李广利投降,狐鹿姑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但一年后,因遭到已投降匈奴的原汉使卫律的妒忌而被害。
就这样,武帝派出的三支军队遭到了严重损失,并未达到反击匈奴的目的。为此,单于派出使者,致书武帝说:“南方有大汉,北方有强胡。你们知道我们胡是什么吗?胡,是天的宠儿阿!”单于要求武帝开放关口,让匈奴人方便出入。允许匈奴娶汉人为妻,并每年给匈奴若干美酒、粟米、绸缎布帛。这样,他们就不再在边境骚扰。武帝经过这次较量,知道这“上天的宠儿”难以一时攻灭,于是有了和谈的意思。不久武帝病死,此后汉和匈奴还是时和时战了许多年。
成语寓意
这则历史典故启示人们制定战略战术,必须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形势来考虑,绝不能盲目决策。汉武帝和匈奴通过针锋相对的较量,认识到匈奴一时难以消灭,就制定了包括和谈在内的政策,这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启示人们面对穷凶极恶敌人的时候,可以沉着冷静地面对,不急躁、不冲动、不气馁,灵活运用自身的优势,给予邪恶势力最为坚强有力的打击。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天之骄子”比喻极强盛的民族或国家,或有才能的人;现也指骄气十足的人;在句子当中一般充当主语、兼语、宾语;多含褒义。
运用示例
作家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 ”
作家
王蒙《相见时难》:“他的这个小名儿使这些穿戴整齐、背着书包的天之骄子们轰然大笑,他们立刻喊起了一个童谣。”
成语辨析
“天之骄子”——“出类拔萃”
“天之骄子”与“出类拔萃”都有形容天赋很高的意思,但有区别:“天之骄子”可以形容物或者某个地区等;“出类拔萃”则不能。“天之骄子”现在多用来形容生活条件极其优越的人或者非常具有天赋的人,“出类拔萃”仅仅指人的才能超出一般人很多。“天之骄子”指的是与生俱来的优越,“出类拔萃”多是经过后天努力才获得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