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是部分藏族同胞的葬俗礼仪,就是人去世后尸体让天物吃,人
去世后就被送到指定的天葬台,请求天葬师施天葬的礼仪流程。
职业介绍
西藏天葬师
天葬师,拉萨和日喀则一带称为“多不丹”(stobs-ldan),昌都等地则称“若夏娃”(ro-bshags-ba)。
人们对天葬师这个职业的评价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他们直接把人从人间度入天堂或转生之途,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力量。“多不丹”藏语意为“具力者”,他们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性和具有的特殊法力令人称奇和敬畏。另一方面,天葬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常使人对他们抱有
偏见,人们平时对他们敬而远之,视若幽灵。过去天葬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其子女在恋爱婚姻时多受影响,人们不愿同其联姻。天葬师是西藏社会中奇特的人群,当他们施行天葬度人升天时,他们头上罩有神圣的光环,深得人们的尊重。而当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劳作时,人们又嫌弃他们整天同死尸打交道。在人们的心目中,天葬师兼有天使与幽灵的双重身份。
天葬师均为男性,有僧人亦有俗人。寺院附近天葬台的天葬师以僧人居多,一般村寨附近的天葬师以俗人为主,但许多天葬师是还俗的僧人。在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的想象中,天葬师长着恐怖的形象,有的人甚至认为天葬师是从尸体中站立起来的人,是鬼魂和幽灵的化身。其实这都是误解和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天葬师工作的特殊环境和职业的特殊性使人们感到神秘,没有深入了解藏族信仰和丧葬文化的外族人对天葬师又感到不解和恐惧,由此出现了对天葬师的种种臆测和误解。其实,天葬师的形象同常人无异,我所见过的天葬师(包过水葬师)的长相不仅不比普通人差,而且绝大多数都长的端庄英俊。长得年轻英俊。据介绍,他们在当天葬师期间,除一些法会暂不参加外,其他待遇一如寺院僧人,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在同这些年轻僧人兼天葬师的交谈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们的不安和自卑,他们每天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据说他们的收入颇丰。死者家属在天葬时除要给寺院献布施外,一般都单独给天葬师“意思”一下,希望天葬师处理得干净利落。而他们牢记作为天葬师职业世代传下来的不能贪财的古训:“人家给了不能不要;不给不能向人家要;有钱无钱给多给少都一样。”按理,这些送给他们的钱可以留给自己用,寺院不予干涉,但他们除留下一点补贴生活外,会将其余的钱如实上交寺院。
藏医是独具特色的高原医学,传统藏医的生理和解剖学比较发达,与天葬师们的贡献不无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葬师们都是人体解剖学方面的专家,而天葬活动给历代藏医学家提供了解解剖学实地观察的场所,一些著名的藏医学家便是在天葬台用过观察实践,向天葬师们学习请教而精通人体解剖知识的。密宗大师兼藏医名医洛桑·伦巴医术高明,精于外科手术,与他年轻时向天葬师“多不丹”学习人体解剖密切相关。17世纪末,藏医兼画家洛扎·丹增罗布在绘制《四部医典系列挂图》时,根据他对尸体解剖的实地观察,准确的绘制了心脏在胸腔正中偏左的位置,心尖朝下,纠正了以往受宗教观念影响认为心脏在胸腔正中而心尖朝上的绘图上的错误,同时对人体的
食道、肝脏、六腑各部都画得更符合人体的实际。在17世纪便绘制彩色医学上都是罕见的,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天葬师的职责是处理亡者尸体,这是天葬的中心环节。各地在施行天葬时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程序和过程一般为:念经;煨桑;尸体处理;清理葬地。
天葬时一般都要处理干净,不留死者的东西,但有的人家需要死者的天灵盖骨,以便以后烧成灰做成“
擦擦”之用。西藏还有个别地方有天葬后保留骷髅头的习俗,如藏北的达木天葬台便用天葬台的骷髅砌墙。当生者看到狰狞恐怖的骷髅墙时,无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世事无常,警示人们需积德行善。
从业人群
天葬师是一个像巫师一样的行业,他是天葬仪轨中的枢纽人物。综观整个西藏,担任天葬师的主要有这样三类人:
第一种是村落中根子干净、作风正派,家境殷实的中青年,被村落公众认可并派任的业余天葬师。除了逢上自己的直系亲属,村落中的天葬操作基本固定由他们担任。他们认为这是积善积德、助人为乐、为自己来世积累善业,有种神圣的使命感,从来任劳任怨,毫不推诿。
第二种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寺中派任的僧人天葬师。
专业天葬师遍布于西藏的城乡,通称“
热甲巴”(送尸人)。天葬师在送葬人的簇拥下一气赶到天葬台,把尸体陈摆在石台上才能歇歇气。
天葬师是按劳取酬的,但一般不讨价还价,如果那样,人们会认为亵渎了神灵,也是对死者的极不尊重。因此,天葬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善业”、“功德”来对待,而亡人家属则把天葬师当作为亡人向中阴帮忙的亲人,给予的报酬尽其丰富。在天葬台上,还为“热甲巴”准备了充裕的点心、
酥油茶和
青稞酒。
天葬仪式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
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大部分西藏人采用的丧葬方法。
藏族的丧葬形式是经历了历史变化的,据藏文史籍记载,在远古的“七天墀”之时,诸王死时是“握天绳升天”,“如虹散失,无有尸骸”。这种情况同藏族当时的认识有关,当时藏族认为其祖先来自天上,死后归天。
藏语称天葬为“杜垂杰哇”意为“关(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文中“恰”是一种专门食尸肉秃鹰,谓之“哈桂”。据此可知这种“天葬”亦可谓之“鸟葬”。
天葬习俗始于何时,未见具体而确切的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后,对于西藏丧葬习俗的影响很大,在佛教中“布施”是信众奉行的准则,布施有多种,舍身也是一种布施,据敦煌发现的《要行舍身经》中载,即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葬尸场)中。在汉地隋以前已有此风俗。这种风俗对于共同信奉佛教的藏族或许是殊途同归。在佛教故事中也有“尸毗王以身施鸽”及“摩诃萨埵投身饲虎”的佛经故事,宣扬“菩萨布施,不惜生命”等。
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每一地区都有天葬场地,即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然后,群鹫应声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天葬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未经允许,最好不要去观看。
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替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
关于天葬,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天葬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
多多卡天葬院中间,有一块约4平方米大小、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葬尸池,池北边有一块60厘米高的长方形石块,是天葬时停放尸体的。在天葬院南门外,还竖立一根约10余米高的经幡旗杆,上边有骷髅骨雕塑,顶部悬挂着很多褪了色的经幡。送逝者到多多卡天葬台前,把尸体卷曲起来,头屈于膝部,使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台,点燃桑烟引来鹰鹫,再进行尸解。因为鹰鹫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骨头,所以天葬程序就采用倒叙法,先喂骨头。
其他习俗
水葬,在雅砻江等大河附近的藏族区县有水葬习俗。在家念经,剖解,白布包裹,天亮前送到河边,僧侣念经后由其亲人将其抛到河水之中。
土葬,和内地汉人习俗区别不大。
相关新闻
2015年1月22日从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了解到,西藏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制定《
西藏自治区天葬管理条例》的议案,这是西藏有史以来第一次从立法角度管理天葬事物。
据悉,《西藏自治区天葬管理条例》将包括天葬仪式、天葬台管理和周边环境保护、天葬师的认定等内容。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桑珠介绍,该条例的议案件将交由自治区人大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委员会审议,再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递交审议结果。
桑珠说:“西藏将首次以立法形式管理天葬事物,这是对天葬这种藏民族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丧葬习俗的尊重和保护。”
在此之前,西藏曾于1985年颁布天葬管理方面的布告。2005年,西藏发布《天葬管理暂行规定》。2013年,西藏自治区两办下发《天葬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5年的《规定》指出,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禁止对天葬活动现场进行围观、拍照、摄影、录像;禁止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上刊登、播放与天葬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报道等。
据介绍,
西藏自治区民政厅筹资近100万元对西藏使用量较大的天葬台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拉萨市的色拉夏添天葬台得到恢复使用。调查显示,西藏目前共有1638座在用天葬台、1093位天葬师(兼天葬台管理人员)。
天葬是藏民族特有的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丧葬仪式,已有上千年历史,绝大多数藏族人遵从天葬的丧葬习俗。人去世之后,由天葬师对尸体处理,供养秃鹫、老鹰等,此举被认为可以将死者灵魂带往天堂。
由于天葬所具有的神秘性和宗教色彩,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不少内地游客到西藏旅游,出于猎奇心,希望目睹天葬仪式。但是,藏族百姓认为这一行为是对当地传统和死者的不尊重。2014年,西藏人大、政协等部门的调研小组深入西藏各地调查,形成了详实的西藏天葬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