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育骠骑歌
唐代杜甫诗作
《天育骠骑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半部分写画上之马之英姿飒爽,双目有神,骨相天然;后半部分回顾太仆驯养此马,抚图兴叹,伤知马者难逢,而自叹不遇。全诗摹写传神,借画抒怀,尽显讽刺之意。
作品原文
天育骠骑歌⑴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⑵,今之画图无乃是⑶。
是何意态雄且杰⑷,骏尾萧梢朔风起⑸。
毛为绿缥两耳黄⑹,眼有紫焰双瞳方⑺。
矫矫龙性合变化⑻,卓立天骨森开张⑼。
伊昔太仆张景顺⑽,监牧攻驹阅清峻⑾。
遂令大奴守天育⑿,别养骥子怜神俊⒀。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⒁。
故独写真传世人⒂,见之座右久更新⒃。
年多物化空形影⒄,呜呼健步无由骋⒅。
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⒆,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天育:皇家马厩名。题下原注:“天育,厩名,未详所出。”骠骑:犹飞骑。一作“骠图”,骏马的图像。骠,骏马的一种,黄白色。
⑵天子之马:指周穆王的八骏。
⑶无乃:只怕的意思,推测词。
⑷意态:犹神态。
⑸萧梢:摇尾之态。
⑹缥(piǎo):淡青色。一作“膘”。两耳黄:即黄耳,千里马的一种。
⑺双瞳方:两眼瞳仁呈方形。
⑻矫矫龙性:一作“矫龙性逸”。矫矫,雄桀貌。一作“矫然”。龙性,古代有骏马为龙种之说。合:一作“含”。
⑼天骨:非凡的骨骼。森开张:耸立展开。
⑽伊:语助词。太仆:官名,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张景顺:开元年间为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监牧都副使。唐玄宗曾称赞他说“吾马蕃息,卿之力也”(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碑序》)。
⑾监牧攻驹:一作“考牧攻驹”,一作“考牧神驹”。攻,攻治,即训练。驹,马二岁为驹。
⑿大奴:牧马人头目。守:一作“字”,即养育。
⒀骥子:即骠骑。俊:一作“骏”。
⒁材尽下:都是凡庸的马。
⒂写真:画像。
⒃久更新:百看不厌,日久弥新。
⒄年多:马为开元时物,至天宝来,已历多年。物化:化为异物,即已死去。空形影:徒留画像。
⒅无由骋:不能驰骋。
⒆騕褭(yǎo niǎo):古骏马名,日行千里。骅骝(huá liú):周穆王八骏之一,色如华而赤。
⒇王良:春秋时赵人,善御马。伯乐:春秋时秦人,善相马。
白话译文
我曾听说天子有匹千里马,如今这幅图上画的莫非就是它?
这是何等雄杰的神态啊!骏尾一甩朔风便呼啸而起。
它毛色淡青两耳微黄,双瞳带棱带角眼睛闪着紫光。
像龙一样的桀骜不驯神态干变万化,卓然而立伸张着伟岸的骨架。
当年身任太仆的张景顺,在监牧驯练时发现了这匹清峻的马。
便命令马奴头目牵它入天育,专人饲养特殊照顾它。
当时国家养马四十万,张公叹息它们都是下等马。
因此唯独给它画像以传给世人,张挂在座右去欣赏,久赏更觉形象新。
年深日久良马死,空留个图像到如今。唉,画马再好又有何用?已不能健步追风云!
如今难道真的再无千里马?只因现实没有王良伯乐这类相马师,良马被埋没,死了也就白白地死去啦!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当年春天杜甫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秋冬之际,又流浪到长安东北二百四十多里的奉先县(今陕西省蒲城县),寄寓在县署公舍里。境况凄凉,但伏枥之志并未全泯,因作此激昂慷慨的诗篇。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画马之生动传神,叹今无识马的王良、伯乐,而良马被埋没,实自叹不遇,尽显讽刺之意。诗的前半部分写画上之马之英姿飒爽,双目有神,骨相天然。后半部分回顾太仆驯养此马,抚图兴叹,伤知马者难逢。最后一句包含议论,引自己为良马之知音。要是没有自己这个“伯乐”,这马死即休,则没有人会替它咏唱。
此诗开头直接描绘了马的出众之处,“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但是笔锋一转写道“年多物化空形影,吗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已不如当年,空有矫健的步伐却没有可以驰骋的场地。这句话作者同样是在说自己,感慨自己空有满腹的オ气去无人赏识。“千里马”如何,“汗血宝马”又如何,“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作者借马来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也是为天下所有怀才不遇之士感叹。
名家点评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少陵马诗多矣,此二篇(《天育骠骑歌》《题韦偃马》)及曹霸《丹青引》尤老苍,一洗万古。
明代王嗣奭杜臆》:此起亦奇突。……束语换韵,激昂顿挫,总是抒其垒块。老杜最善咏马,而此篇妙在“卓立天骨森开张”,分明描出豪杰模样。末四句无限悲感,前二句悲既往,如孔明辈;后二句悲见在,而己亦在其内矣。总根“卓立”句来。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此言岂为马而发哉,足使千古英雄一齐堕泪。“清峻”二字说马亦奇(“监牧攻驹”句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前记画中之马,首提天子之马,此图为天育设也。“骏尾”以下,皆写其意态之雄杰。次叙画马之由,再提太仆监牧,盖图起于张公也。末乃抚图兴叹,盖伤知马者难逢,而自慨不遇也。曰“年多物化”,知作诗时,去开元间远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画马徒存,而真马老死槽枥,不得为天子用,公诗盖寓“叶公画龙”之叹乎!……“矫矫龙性合变化”二句,是“健”字精神。
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此跨出局外结法。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杜甫善作马诗、画马诗,篇篇入妙。支道林爱其神骏,少陵当亦尔耶。末语一转,抚物自伤,感慨无限,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渔洋评杜摘记》:“画出神骏。”结处云:无限感慨,一句尽之。”万纲按:此西樵评。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首从写真作意,中述作画之由,末就今昔有无寄慨,自是题旧画体也。……起二句一提,下六句都将真马出色写生,却用“是何”两字领起,则句句说真马,即句句是画马也。“伊昔”以下,乃叙事体。以“阅清峻”三字作提,阅之既审,遂将“四十万匹”付之“大奴”,独取“别养骥子”状其“神骏”。觉此马此画,俱横绝千古,而此图来历,更极明悉。至其筋脉灵动,则“写真传世”,应还首段;“座右更新”,挑动末段也。结更从画马空存,翻出异材常有来。既为画马转一语,亦为奇士叫一屈,又恰与篇首呼应。其寓意也悲矣,其运法也化矣!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王西樵云:入手揭清题目,以“是何”唤起全神。先赞骠骑之雄俊,再叙牧养之始末。起笔突兀而高老(首四句下)。摹写入神(“矫矫龙性”二句下)。横绝之笔(“当时四十”二句下)。张云:见画马不及真马有用,即起下文、又转到有真材而无知遇,结处寄托深远(末四句下)。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以九字长句起,便有奔放之势(首句下)。尤妙在上句先用“呜呼”二字顿宕其气,以引起之,赶出末两长句,乃愈觉酣畅漓淋,极情尽致矣(末句下)。
清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年多”以下句句顿,句句咽,乃大家笔意,凡手所无也。旧评曰:杜公马诗篇篇尽善,尤妙在无一借凑之语,而意自超然,凡咏物当以此为法。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0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