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木姜子
樟科木姜子属植物
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S. S. Chien & W. C. Cheng)1993年列入《安徽省级珍稀树种名录》,濒危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嫩叶在形态上有金黄和银白色两种绢毛,叶互生,椭圆形、圆状椭圆形、近心形或倒卵形,长9.5-23厘米,宽5.5-13.5厘米,先端钝或钝尖或圆形,基部耳形,纸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苍白绿色,有短柔毛,羽状脉,侧脉每边7-8条,中脉在叶上面下陷,被短柔毛,老时变无毛,下面中脉、侧脉均突起,沿脉有短柔毛;叶柄长3-8厘米,无毛。
伞形花序无总梗或具短梗,先叶开花或同时开放;苞片8,开花时尚存,每一花序有雄花6-8朵;花梗长1.3-1.6厘米,被丝状柔毛;花被裂片6,有时8,黄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5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第3轮基部腺体有柄;退化雌蕊卵形,无毛;雌花较小,花梗长6-7毫米,花被裂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2.5毫米;退化雄蕊无毛;子房卵形,无毛,花柱近顶端略有短柔毛,柱头2裂或顶端平。
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黑色或紫黑色,顶端钝圆,基部可见杯状宿存的花被,长13-17毫米,直径11-13毫米,成熟时黑色;果托杯状,深3-4毫米,直径6-7毫米;果梗长12-16毫米。外皮薄,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内含种子1粒。花期3-4月,果期7-8月。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天目木姜子通过有性、无性手段进行繁殖技术研究,为开发应用提供科技支撑。在繁殖技术上总结出一套种子播种、扦插繁殖、截干埋根繁育技术,播种成苗率达71.3%,与实施前相比,成苗率提高3倍,苗高提高2倍多,扦插成活率75.90%,截干埋根成苗率90%以上,大大加快苗木繁育速度。该成果获2001年舟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种子繁殖:种子因含油质,寿命不长,采种后即宜播种。苗期需要遮荫,保持土壤及空气湿度,幼树最忌直射阳光,宜在稀疏林内种植,定植后,必须在西向遮荫,否则将产生严重日灼,使苗株死去。种植地可用遮阳网搭成拱形棚。幼苗生长初期要求荫蔽度在016以上,随着植株生长,可逐渐降低至014左右。
分株繁殖: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结合采挖,把老株分成数兜,每兜留地上茎3-4支,切去茎上半段。在选好的地上起112m左右的垄,按30-40cm的株行距,开深12cm窝,每窝一兜,填土镇压,浇足水,大约半个月左右萌芽。
选地整地
喜温暖潮湿环境,土壤肥沃,疏松,夹沙土或富含腐殖质。宜选海拔1000m以下的缓坡,丘陵,平原处的夹沙土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地。清理地块后,犁耙整地,每66617m2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厩肥1200-1500kg。
田间管理
施肥:移栽成活后,结合浇水进行施肥。每年每亩施尿素10-15kg,过磷酸钙80-120kg,配已腐熟的人畜粪水,在5月,8月分两次追肥。
管理:拱形棚内应空气流通和土壤湿润,不积水以防根茎腐烂,并适当调节荫蔽度。
采收和储藏:果实9-10月采摘,晒干。根皮全年均可采,洗净泥土,要段,晒干。
病害防治
危害四川山姜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须根先发生褐色干腐,并逐渐蔓延至根茎。根茎部横切,可见维管束病变为褐色,后期根茎部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果实早落等。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的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连续两次,间隔7-10天。
保护现状
天目木姜子为中国特有种,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树体壮观,树 干端直,树皮美丽,材质优良,是一种值得发展的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木材带黄色,重而致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实和根皮,民间用来治寸白虫;叶外敷治伤筋。西天目山、鸡公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本种的保护,并开展引种繁殖的研究。
生长习性
天目木姜子生于海拨500-1000米的山坡谷地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内。一般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和侧方遮荫。幼苗自海拔650米开始至1000米均有,但成树率不高。引种到海拔300米以下初期生长不良,孤植和园栽易遭日灼。4月中旬盛花期,4月底叶全展,花期3-4月,9月中旬果熟,11月中旬开始落叶。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年平均温8-12℃,1月平均温-1.8℃,7月平均温20.5℃;年降水量1656毫米,冬季降雪较多;平均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土壤为山地黄壤,PH值约4.5,含有机质9.8%。
在西天目山伴生树种主要有青钱柳、槭树、蓝果树、椴树、香果树、缺萼枫香、湖北山楂、细叶青冈、交让木等。
产地分布
产浙江(天目山和天合山)、安徽南部(款县)。零星分布于浙江西北部临安县西天目山、龙塘山、大明山和淳安以及东部天台山、南部百山祖,安徽歙县、潜山、岳西、霍山、金寨、舒城,河南鸡公山、南召、舞阳及江西九岭山。
化学成份
种子含油50.7%,内含月桂酸(lauricacid)、癸酸(capricacid)、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癸烯酸(deceno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癸烯酸(deceno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十四碳麻酸(tetradeceno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辛酸(caprylic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acid)等主要成分。
药用价值
药材特点
天目木姜子性味苦、温、辛,气香,味辛凉。归经为肝、脾经。主要功能为杀虫,治疗主绦虫病、蛲虫病。内服:煎汤,9-12g。(来源《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皮、果实:治寸白虫,叶:治伤筋。
药理作用
平喘作用:离体气管平滑肌试验表明,山苍子油10μl/ml能松弛豚鼠正常气管平滑肌及乙酰胆碱或组胺致痉的气管平滑肌。预先加入挥发油可阻断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收缩。用含1μl/ml挥发油的Locke液灌流,第3分钟开始就能增加正常豚鼠离体肺灌流量,给豚鼠灌胃300μl/kg,腹腔注射170μl/kg,对5%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豚鼠过敏性休克和豚鼠离体回肠过敏性收缩试验等,其挥发油均呈明显抗过敏作用,同时对慢反应物质所致豚鼠肠段收缩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表明其平喘作用除扩张支气管,还与抗过敏介质的形成和释放有关。
抗心律失常作用:给小鼠灌胃毛叶木姜子油0.3ml/kg,连续3d,能明显降低氯仿引起的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变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对氯化钡所致大鼠的双向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迅速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对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剂量及致死量有所提高,但统计学不显着,对毒毛花苷G引起的心律失常无对抗作用。
抗真菌作用:0.005%-0.01%木姜子油能抑制试管内黄癣菌、断发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孢子菌等9种皮肤癣菌。0.033%-0.1%还能抑制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及几种皮肤着色真菌(裴氏着色真菌、卡氏枝孢菌、茄病镰刀霉、粉绿木霉等)。唯对曲菌抑菌力较弱,直到浓度加大到1%,才能抑制黄曲霉和烟曲霉。除抑菌作用外,木姜子油尚有一定程度的杀菌作用。初步认为抑菌有效成分为柠檬醛等。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网状皱纹,基部常有果柄痕。中果皮易剥去;内果皮暗棕红色,果皮坚脆,种子1粒,内有肥厚子叶2枚,富含油质。具特异强烈窜透性香气,味辛、凉。
显微鉴别: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略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厚角质层。中果皮细胞含微小草酸钙针晶,长5-6μm;油细胞散列,以外侧为多;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以靠近胚根的部位较集中。内果皮为4-6列梭形石细胞,栅状排列,贴近中果皮的1列切向壁外侧细胞间隙埋有草酸钙方晶,形成一结晶环,细胞腔偶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内外均有1列薄壁的色素层。种皮为数列薄壁细胞,细胞壁具网状纹理。胚乳呈颓废层。子叶2枚,占横切面的大部分,细胞含糊粉粒和细小草酸钙方晶。胚的少数细胞含大形方晶,直径32-35μm。
粉末特征:香气浓烈。
①油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长110-180μm,宽26-96μm,内含黄棕色油滴。
②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26-86μm,壁厚,胞腔小,纹孔及孔沟明显;也有的壁较薄。
③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20-32μm,具角质纹理;断面观类圆形或矩圆形,角质层厚10-18μm。
④内果皮石细胞梭形,黄色,栅状镶嵌排列,直径约15μm,胞腔狭细,有的含草酸钙方晶;顶面观细胞多角形,外壁附着多数草酸钙方晶。
相关的种
与“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S. S. Chien & W. C. Cheng”相关的种有:
高山木姜子 (原变种)Litsea chunii W. C. Cheng var. chunii
大叶木姜子(变种)Litsea chunii W. C. Cheng var. latifolia (Yen C. Yang) H. S. Kung
丽江木姜子(变种)Litsea chunii W. C. Cheng var. likiangensis Yen C. Yang & P. H. Huang
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
钝叶山鸡椒(变型)Litsea cubeba (Lour.) Pers. form. obtusifolia Yen C. Yang & P. C. Huang
山鸡椒(原变种)Litsea cubeba (Lour.) Pers. var. cubeba
毛山鸡椒(变种)Litsea cubeba (Lour.) Pers. var. formosana (Nakai) Yen C. Yang & P. H. Huang
高山木姜子Litsea ehunii Cheng var. chunii
清香木姜子Litsea euosma W. W. Sm.
宜昌木姜子Litsea ichangensis Gamble
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 Hemsl.
宝兴木姜子Litsea moupinensis Lecomte
峨眉木姜子Litsea moupinensis Lecomte var. glabrescens H. S. Kung
四川木姜子 (变种)Litsea moupinensis Lecomte var. szechuanica (C. K. Allen) Yen C. Yang & P. H. Huang
杨叶木姜子Litsea populifolia (Hemsl.) Gamble
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
红叶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 Lecomte
滇木姜子(变种)Litsea rubescens Lecomte var. rubescens
红叶木姜子 (原变种)Litsea rubescens Lecomte var. yunnanensis Lecomte
绢毛木姜子Litsea sericea (Wall. ex Nees) Hook.f.
独龙木姜子Litsea taronensis H. W. Li
秦岭木姜子Litsea tsinlingensis Yen C. Yang & P. H. Huang
钝叶木姜子Litsea veitchiana Gamble
毛果木姜子(变种)Litsea veitchiana Gamble var. trichocarpa (Yen C. Yang) H. S. Kung
钝叶木姜子(原变种)Litsea veitchiana Gamble var. veitchiana
参考资料
天目木姜子.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0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