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脉,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
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幽美,堪称“江南奇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
佛教文化促使该区域动植物的遗存和
植被的完整保护,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奇迹,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天目山脉地处
中亚热带北缘,又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林木茂密,流水淙淙,造就了丰富的“负离子”和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气态物质。在天目山空气中“
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十万余个,居同类风景名胜区之冠,具有除尘、杀菌等功效,对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天目山脉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
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
香果树、
领春木、
连香树、
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
种子植物1718种,
蕨类植物151种,
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
云豹、
黑麂、
白颈长尾雉、
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脉是“物种
基因宝库”。因此,被
中宣部、
科技部等单位授予“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此段描述仅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情况介绍,未包含西侧、北侧另外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天目山脉于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
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被公布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
生物圈保护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