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经名: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明
朱权编,他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道教。二卷十九章。底本出处:《
万历续道藏》。
内容简介
首先是表达他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道教。在序言中他说:
自有道教以来,三皇建极,五帝承天,其奉道而修天道者,其教之事物有未备,言奥有未宣,制度有未传,仪制有未正,余乃考而新之,非余则孰能为焉?
长时期来,道教在民间流传,缺少统一的管理和制度与高水平的思想文化建设;久经战乱之后的明初,道教更存在沦落与混乱现象,因此朱权以拯救道教为自己的责任。
“非余则孰能为焉”——如此敢于担当,是什么意思呢?并非是指他的亲王贵族地位,物力财力等,而是他对自己长期学道、修道,信仰之诚和理解之深有着高度的自信:
今是书之作也,若羲驭之出沧溟,果日之破昏暝,可以涤凡尘之俗陋,藻太华之神英。是以驻心灵域,探至道于天津;默契太玄,握神枢于紫极。而日尝赜至真之神奥,究造化之枢机,亦有年矣。(《自序》)
他还叙述了历史上“胡夷”对道教的攻击与损害,因此说自己编纂此书是受天命拯救道教的:
太清授以蓬莱玉玺、太阳金符,令余下降人间以匡天道,使振玄风,握灵枢而阐玄化也。于是立勋三界,注名天府,又何伟欤!乃作是书,发天地秘藏之奥,袭日月霄汉之光。彼磷火之纵横,妖芒顿熄;令玄风之普扇,大道开通。使千载之幽阴,重开于化日;继万年之道统,再续于今时,以明吾中国圣人之道焉。(《原道》)
由此可见他对《太清玉册》的撰述自视是很高的。
其次,他对此书的修撰态度极其恭谨慎肃:
于是三沐熏修,质于神明,告于天帝,大发群典,缵类分编,悉究其事,大宣玄化。(《原道》)
对全书的内容,他说:
其天地之始分,造化之始判,道统之始起;仪制之式,器用之备,衣冠礼乐之制,天心灵动之奥,道门仪范之规,立为定制。举道门之所用,皆载此书也。(《原道》)
全书二卷,十九章,汇集了道教义理、源流、经典、神仙、道术、斋醮科仪、典章制度等,非常全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以理论建设为重点,以理念贯穿各章节各个方面。
道教沦落的标志之一是理论之不讲,惟余方术末流。《太清玉册》将《原道》一文冠于全书之首,是有针对性的。《原道》阐说“道”的本质、道教起源和一些相关的根本理念。《开天辟地章》是对“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的阐述;“道教源流章”是对道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历代重要尊神的叙述。《天皇龙文章》是历代道教经典概说与部分经典著录。法咒、设施、服饰、仪轨、制度等的解说。自《干运造化章》以下则是对道教宗教每一章都贯穿着理念和相关说明,当然不免也容纳了许多神活和荒诞不经之说。其中还有对佛教的指斥。有关设施、制度建设各章取自典章和现实生活之外,又有他的许多补充创新体现在南极长生宫的建设中,在《太清玉册》中都有说明,二者密切关联。
《太清玉册》后被收入万历《续道藏》,成为道教的经典文献之一。
作者简介
朱权是名道家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道家,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家义理。朱权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曾于西山缑岭创建道观与陵墓,成祖朱棣赐额“南极长生宫”。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
正统九年(1444年),收入《续道藏》。
朱权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作品和论著多表现道家思想。生平好宏装风流,群书有秘本,莫不刊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