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疆(Pioneering the Space Fron—tier),是80年代中期美国航天委员会向美国国会和总统阐述未来50年内美国民用航天发展目标的
开拓天疆报告中提出的
高边疆战略。报告分为一序三章,详细论述了美国制定航天目标的理论依据、当前及今后50年内技术基础、开展新的航天活动的科学价值和直接经济意义,既是美国民用航天计划的理论基础,也是美国向太空宣战的宣言书。
简介
美苏对抗与争夺及由此而导致的东西方冷战始于本世纪40年代中,而终于1989年至1990年间。在冷战背景下,随着科技的进步,美苏两大国,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考虑,把宇宙空间变为它们继海、陆、空之后的另一个范围更加广阔的战略竞争与争夺场所。尤其是在80年代初,随着里根政府推出“高边疆”战略及其“星球大战”计划,以同苏联在军事、经济和由此所反映的政治等领域一决雌雄后,大国,主要是美苏,在空间领域的竞争,一时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最高潮。可以认为,自此以后,大国加速对天疆的开拓曾一时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产生过巨大影响。那么,冷战结束后,大国开拓天疆的情况又怎样呢?这正是笔者拟于下面回答的问题。
概况
如同在此之前一样,冷战结束之后大国的空间活动,指的仍然是美国、俄罗斯、欧洲联盟、口本等利用与开拓天疆的活动。比较而言,美国与取代苏联的俄罗斯仍然是当今世界两个主要的空间大户。而在美、俄之间,美国在利用与开拓空间方面则显得更加雄心勃勃。
美国继续加紧开拓天疆,应当说,仍在试图进一步实现其冷战时期既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战略意图,即确保其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世界大国地位。所不同的只是,由于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地位的削弱,其开拓天疆的侧重点更加向经济与和平利用空间方面倾斜罢了。在美国学者与政治战略家看来,航天技术是带动其它高技术发展的“火车头”。
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局长弗莱彻曾说:“美国不打算在航天事业方面名列第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不必在每一个枝节上都名列第一,但是如果不打算成为总的第一,那就是承认失败。”他又说:“航天是一个国家在其它领域进展如何的标志,因此,在航天事业方面屈居第二或第三,将表明我们在经济、军事、社会计划和其它领域也居于第二或第三。”美国航天委员会在“开拓天疆”的研究报告中称:“领导考察和开发天疆事业,是21世纪美国的开拓使命。为此,在今后50年内,美国在奠定航天技术基础的同时,应逐步开辟通天路,架设星际桥,进而在天疆创办太空企业,直到在那里定居,利用那里富饶的新资源,为地球上的人类造福。”由此可见,美国决心不仅仅在军事上,而且亦在科技或其它领域在太空独占鳌头。综观冷战后美国的太空活动,它一直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从总体上看,美国的空间活动主要包括军事、民用和空间科学3个领域。在军事方面,五角大楼仍在继续实施其原先制定的、以前苏联为主要目标的“星球大战”计划,尽管这一计划的规模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已大大压缩也罢。例如,据称一种属于该计划一部分而其名曰阿尔法的
化学激光器一直在研制中。此外,
美国参众两院均主张,美应继续研制与星球大战有关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参院则进一步主张于2003年,即按照美俄削减
战略武器继美国之后,俄罗斯今日仍占据着世界航天大国的第二把交椅,尽管由于苏联的解体和由于其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困难,其航天事业受到巨大影响也罢。
1987年5月,在苏联大功率火箭一一“能源”号发射成功后,时任苏科学院院长的古里一马尔科夫院士说:“今天可以把宇宙技术看成一个新工艺领域,这个领域是
国民经济部门的榜样。现在苏联社会正在解决一系列新任务,靠老一套方法和陈旧过时的知识和职业教育水平是解决不了这些新任务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需要榜样。因此,我国的‘宇宙舰队,正在被有效地用来解决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基础问题。”马尔科夫院士对记者的一席谈话,起码告诉当时的苏联人这样几点:一是,作为一种技术,宇航技术这二新的工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榜样作用。二是,苏联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必须用新观念、新知识才有可能得以解决。三是,苏联已拥有了一支“宇宙舰队”,它可用这支舰队去开拓太空。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正是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上和拥有一支“宇宙舰队”的前提下,苏联于1989年9月制定了其到2005年庞大而雄心勃勃的宇宙考察计划。继承苏联宇航家底的俄罗斯,其仍然占据着世界航天大国第二把交椅的依据有三:首先,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且具备战略头脑的航天队伍。其次,它已在物质上拥有了一支“宇宙舰队”。再次,它在航天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优势。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俄罗斯在宇航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成就是:第一,进行了大量的太空发射,例如,仅1992年和1993年就分别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54次和47次。通过这些发射,将包括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及气象卫星等送上了天,及向“和平”号空间站运送给养。第二,在俄罗斯境内决定建立普列谢茨克宇宙发射场。而仅在、1994年内,该基地就发射了19枚火箭,,并把28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第三,继美国之后,成为拥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第二个国家。据说,俄罗斯的这一“系统能够高度准确地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换言之,俄罗斯可凭藉该系统,在军事上找到它想要打击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第四,继续进行考察宇宙空间的准一备工作,如,它已研制出射向“火星”如同“炸弹”一样的装置。据介绍,该装置一侯在火星着陆,其所配备的一种针入器,可探入火星表面下6-9米,探测火星有无水源,并将有关信息发回地球,科学家认为,金星是地球的过去,火星则是地球的未来,俄罗斯等国着手准备探索火星,其意义当十分重大。
比较而言,日本在开发航夭事业方面似乎比欧洲的干劲更足。早在1985年5月间,日本便修改和公布了《新的宇宙开发大纲》。尔后,日本推出的新航夭计划是:研制小型的“希望”号航天飞机,建造一空间舱以与美国空间站(起初为自由号)对接,拟对火星和月球进行的探索与开发作先期准备。形式是官民结合。很显然,日本的开发活动正是围绕上迷计划展开的,并已取得了引人住目的进展。例如:第一,日本已成功发射了其第四代火箭—HZ型火箭(相当于阿里安一4型),从而拥有了可把重20吨的气象卫星送人同步轨道的能力。第二,M-5大型火箭拟于1996年发射,该火箭是日本为调查月球和火星而开发的。借助该火箭,日本拟于1997年发射探测月球的“卢那一A”科学卫星和于1998年发射探侧火星的卫星—“行星-B”0第三,“希望”号航天飞机(无人驾驶)拟于1996年4月进行首次着陆试验,以为2000年首飞作好准备。
前景
上面,我们着重介绍了美、俄、欧、日等世界主要航天大户开拓天疆的活动概况。比较而言,冷战结束后较前出现了如下这样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
第一,随着冷战的结束与苏联的解体,大国的空间竞争已明显地从侧重军事领域而向民用和科学领域进行倾斜,尽管它们谁都未放松对军事太空的争夺。其明显的事例是美国大幅度地压缩了其空间军事计划的规模与开支。从政治气氛上讲,大国在空间的争夺造成的那种紧张,已大大缓和,如果不说是从根本上缓和的话。
第二,大国在空间活动中展开广泛的合作。这种合作,一方面表现为美国与俄罗斯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表现为美俄与欧、日,以及欧、日之间的合作。从第一方面讲,一美俄在太空方面的合作,主要反映在互有所求的两大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双方合作共同建造阿尔法空间站。从政治上讲,这与俄罗斯前些年国内政情变化及其推行的亲西方主要是亲美政策有关。从.经济与技术上讲,美国有意利用俄罗斯在研制太空站方面的技术优势及宝贵的经验,以避免在建造阿尔法空间站上少走及不走弯路,俄罗斯则想借助美元使其摆脱近些年来在开发太空方面,其中包括开拓“和平号”新轨道站上所处的经济财政困境。而正是由于互有所求,美国与俄罗斯于1993年9月初签定包括空间合作在内的协议后,于同年11月初又进一步签署了建造空间站的协议。在此基础上获美国的阿特兰蒂号航夭飞机与俄罗斯的
和平号空间站,于1996年6月29日和I1月15日,实现了两次成功地对接。第二个领域是,双方有关机构合作改进美国的宇宙神和俄罗斯的质子火箭,使其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商业竞争力。从第二方面讲,空间合作既表现为美俄与欧、日、加等,又反映在欧、日双方。比如,欧、日、加均参加了美提出的“阿尔法”空间站工程;而欧、日又试图一起解决研制航天飞机方面遇到的难题。
第三,空间竞争由冷战时期的美苏双边扩展为冷战结束后的多边。其形式是合作与竞争并获。这种竞争与合作犹如一个钱币,一面表现为合作,另一面则反映了竞争,合作竞争共处于一体。如果说冷战时期,当时美苏双方仅表现为赤裸裸的空间竞争的话,那么,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日、中等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推出各自的航天战略与计划,这种竞争便表现为多边竞争。而这种形势,在冷战时期,是不存在或起码是未明显存在的。而这种竞争是由各主要航天大国之间利益不同所决定的,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合作中包含着竞争,而合作的目的则是为了赢得竞争的胜利,_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国际航天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开发将向更深、更高和更广的层面推进,且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将更密切。这是因为:第一,现今的航天大国在80年代中期前后相继推出的航天战略,已给国际社会展现了这样一种前景。根据它们的战略,未来的宇宙空间,将不仅是大国活动的军事、经济与科技的辅助空间,而且将是大国首先要去占领的“生存空间”,届时,它就如同今日的陆地、海洋、天空一样重要,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第二,大国间的竞争,其中包括民间企业开拓与利用太空的竞争,将加快开发太空事业的发展进程。第三,今后会有更多的国家不断加入到开拓天疆的活动中来,如今日的印度与巴西等所作的那样,从而进一步壮大开发太空的队低和力量o.而这一点将是不可避免的。
几点结论
综合前两部分所言,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简单的结论,即:
第一,从国际政治与战略的角度讲,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解体,给国际社会以巨大的震荡与冲击。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及国家集团在冷战激烈进行中所推出的航天战略均无一例外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有的国家曾将其原来的航天活动规模作了较大的压缩。但从整体上看,冷战结束后,大国航天活动仍然按此前确立的各自的战略设想而行事。
第二,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国的空间竞争将无法避免,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即美俄合作的现象,虽然前所未有,但这只是大国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冷战时期,美国把欧盟及日本作为其空间主要合作伙伴,与它们联合,以图战胜苏联;而今,它与俄罗斯合作,则是为了在空间商业竞争中打败欧洲,尽管欧航局对此不满也罢。
第三,由于美、俄均为世界第一流的空间大国,从根本一上讲,它们真正互为旗斡相当的对手,因而,美俄在空间的合作,无疑将是脆弱的和不能长久的。
第四,在未来的时日里,将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开发空间事业的行列,而宇宙空间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人类另外一个生存空间。但问题在于:今日的人类是分为国家的,在国家中又分为强国与弱国,贫国与富国,因而,宇宙空间将不可避免地会首先成为强国和富国的生存空间。在此前景下,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五大航天大户之一,我们将以何等样战略、何等样气魄与姿态,走向宇宙空间呢?这也正是笔者提出并企图与关心中国航天事业的人们进行探讨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