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更新是森林更新方式之一。利用森林自然恢复的能力在迹地上重新形成幼林的过程。可分为天然有性更新和天然无性更新两种方式。
简介
有两种方式:有性更新,即种子更新,由轨迹上原有母树或邻近林木天然下种而实现;无性更新,即萌芽更新,由伐根上发生萌芽条或
根蘖而长成,天然更新成本低,但一般形成森林的时间较长(如天然
下种)或质量不高(如
萌芽更新)。
作用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保证森林的天然更新而采取的人工辅助措施。掌握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客观规律可以达到很好的迹地更新效果,促进天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种源、土壤、植被和气候条件的严格制约,在其落种、
出苗和
幼苗生长等各阶段中,只要有一个制约因素存在,作业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应该深入研究促进更新过程的良好生物学和
生态学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作业效果。
措施
保留母树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首先要有足够数量且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 ,这是进行人工促进更新的先决条件 ,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具有较强的结实能力 ,并且种子成熟时都具有翅 ,成熟落种时都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 ,这是进行促进更新的有利条件。在丰收年份 ,冠下平均落种量可达 650~ 800粒 /m2 ,均结实年份可达 150~ 300粒 /m2 。落种量与林分类型、密度、树冠、林龄等密切相关。据调查 ,类落叶松林结实最多 ,鹃落叶松林约为草类落叶松的 2 / 3,香落叶松林为草类落叶松林的 1/ 2 ,松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结实能力都较差。在郁闭度为 0 .4以上的密林中 ,位面积结实量并不是最高 ,郁闭度为0 .5~ 0 .6的林分结实为最多。单株林木的结实量主要取决于树冠的发育程度 ,丰收年份 ,冠发达的上层林木的单株结实量可高达 13万粒以上 ,被压的下层林木只有千余粒 。 母树是种子的来源,保留母树不需要特别支出和增加费用,因此保留母树是采伐作业中不可缺少的。保留母树时应注意如下四个问题:
1. 选择母树时应该注意母树的品质,因为它不仅关系采伐迹地上幼树的数量,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质量,通过这一工作改良林木的品质使新一代林木更合乎要求。基于这个原因,选择母树时就应该选择品质优良的树木。
树干必须发育良好,否则结实量将会减少,阳性树种的树冠长度应该占树干长度的2/3左右,阴性树种的树冠长度须为树干长度的4/5左右。
针叶树种年龄一般为41 ―100年,阔叶树选择2l ―60年(其中杨树选11-30年)为宜。
1.在伐区上保留多少母树,应根据伐区宽度不同而定,伐区越宽保留母树的株数应越多,反之可较少。针叶林每公顷要保留母树15―20株,阔叶林每公顷要保留母树10―15株。
1.母树在伐区配置上,应尽可能发挥母树的下种作用,因此尽可能使母树分布在较高的地方,以增大母树下种的范围。距林墙lO一15m处不必留母树(因为这个范围内林墙的下种作用比较良好) ,距林墙较远的中部应多保留母树。
在幼树群中不必保留母树,在大面积的伐区上,单株保留母树往往会引起大量的风倒及发生严重的病态和干梢现象,因此,在大面积伐区上必须成群地保留母树,每个母树群的面积以1 .5公顷为宜,母树群的间距为200-300米,这样就可以使母树群在某种程度上仍保留着森林环境的特点。母树群的分布也应有一定的秩序,这主要视采伐和集材的方式而定。母树群应避开集材道,分布在集材道和集材道之间。母树群的总面积不超过伐区面积的5%一10%为原则,母树群的形状尽可能留成椭圆形,长轴应与主风方向平行,以减少风对母树群的侵袭和危害,母树群内可以允许次要树种存在。
1.保护幼树
在成熟林的林冠下,都存在数量不等的幼苗、幼树,如果能在采伐时将这些幼苗幼树保留下来,不受损害,将促进森林更新的完成,甚至可以提前10-20年采伐。所以在采伐时必须对伐木工和集材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尽可能保留多的幼苗幼树。
待更新完成后,一般3- 5年,及时把母树伐去,可结合透光抚育进行,最好在冬季降雪后伐出,以减采伐时对幼树的损伤
1.清理采伐迹地
清理采伐迹地对保证森林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造成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幼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将采伐剩余物归成小堆,在夏季或冬季焚烧。
林冠下措施
为了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目的,应结合森林天然更新的进程,根据林木的组成、生物特性、立地条件等,给种子发芽、幼苗幼树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天然更新的营林措施。
2.1整地
在天然林地,由于地被物层很厚,种子不能直接接触土壤,成为种子成苗的重要障碍。因此,促进作业的主要措施是整地。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保存水分,增加土壤肥力并除去竞争植物,因而就有利于种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在杂草灌木少的新采伐迹地只把块状或带状的死地被物扒开,稍微疏松土壤即可。杂草灌木虽不多,但土壤较结实、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则需松土5cm。杂草灌木多的地方,则可砍去块状或带状杂草灌木,掘出萌芽力强的根株,再翻土5一10cm,翻起的土块可不打碎,以利自然覆土。
2.2补播和补植
因林中空地缺乏母树,或由于种子不能均匀地散布到地面,常常不能保证林地的充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实行补植和补播的造林方法,以补助天然更新的不足。补播和补植要在整地的基础上进行,补植也可以采用植生组办法栽阔保针。
2.3割灌松土法
幼苗生长受周围灌木层盖度大的地段可进行割灌作业,砍掉阻碍生长的萌芽枝条,必要时在幼苗周围松土,使幼苗迅速生长起来。
这两种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有着紧密联系的,有时需要结合进行的。第二种经常是在第一种方式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更新效果时进行的方式,当然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独立进行。如在已荒芜的疏林地或林中空地,这些地区没有施行采伐及进行第二种的促进措施时,为了促进更新也应该而且必须采取第一种的促进措施。
在大兴安岭林区根据迹地实地状况选择两种方法结合的原则恢复森林是适合大兴安岭林区具体情况的,有助于林地尽快更新成林。为了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经营效果,要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不断地对其更新。大兴安岭林区的更新方式多为人工更新,而进行人工更新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现实中进行人工更新的地块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天然更新的方式恢复为森林。因此,掌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法、措施及具体应用是解决好林分天然更新有效保障,会对今后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例子
一是更新地上种子供应程度:促进更新首先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有发芽力的种子。兴安落叶松结实能力强,种子有一定飞翔能力,这是促进作业的有利条件。二是种子发芽的环境:也就是出苗条件是促进更新作业成败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三是野生苗的生长环境:幼苗生长前期,特别是出苗后的前两年,生长很不稳定,会出现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冻拔、高温干旱和杂草竟生。四是幼树的环境,幼树周围生长环境,竞争植物等的疏密度。只有以上四个条件完全适应时,森林的天然更新才得以进行。但实际上这些条件常常不能完全满足。因此,单纯地依靠森林的自然力来更新,其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为了使森林迅速更新起来,扩大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躯体情况,积极而适当采用人工更新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森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森林采伐同时进行的方法;二类是在迹地和林冠下单独进行的营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