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塔
东流天然塔
东至县东流镇江畔南北两端,对峙着两座宝塔,一曰“天然塔”,一曰“秀峰塔”,合称东流双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然塔是其中之一。
东流双塔
天然塔坐落在镇北回龙山上,因地势“培娄卑伏,形家短焉”而建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三载而成。塔高十一丈,周6丈6尺,五层六方,砖石结构。每层门开六扇,内设楼梯,拾级登攀,可至塔顶。“上顶以金,下底以石”,飞檐翘角,规制壮观。清人冯荃写道:“一塔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山连吴楚开云日,江涌潇湘过客舟。远村烟浮元亮圃,近城风扇谪仙楼。春光到处都成画,茅屋人家隔水洲。”因建塔筹款施工一帆风顺,又巧逢邑人李承祚乡试中举,大家认为是天然盛事,便名之为“天然塔”。登塔俯瞰,大江东去,孤帆远影,长江落日尽收眼底。塔下曾设天然书院及道教真武祠,后废。
秀峰塔与天然塔相对,矗立在东流镇南牛头山上,与陶公祠相毗邻,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候选刑部司狱金城所建。塔5层6方,高10余丈,砖石砌成,似彩笔插天。《东流县志》载,建塔是为“增补文枢,更增秀气”。 1996年,省、县有关部门和人氏出资修缮。其规模略小于天然塔,结构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塔顶装饰。天然塔沿用佛教相轮饰顶,秀峰塔则饰之以斗笔,有“彩笔干霄气象”。金城认为:“县学之脉发自历山,少耸拔之势,虽东有迎龙寺,北有天然塔”,“若南关当学宫之巽再峙一峰”,就可以“增补文枢,更添秀气”。建成后取名“秀峰塔”。塔下设有秀峰书院,日久见废。
双塔成因
东流双塔不是佛教意义上的浮图,而是形名家的风水之塔。原来,东流自古地僻民贫,文风不振,迄建塔为止,明清两朝科举只考中了三名进士,真是寥若晨星。于是风水先生便诉诸阴阳,硬说其原因在于县城周围的山不高,都是培娄小丘,《左传》云“部娄(培娄)无松柏”,哪有文风,人才可言?因而,须建塔改良风水,以振文风。东流双塔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虽说是荒诞不经,却也不无渴望早出人才,以兴家邦的良好心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7:07
目录
概述
东流双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