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砖刻
民间工艺
天津砖刻为民间工艺,明清时代逐渐兴盛,道光年间回族刻砖艺人马顺清,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行业。马顺清的砖刻,构图整体性强,刀法简明稳健,豪放朴实。他开创的“堆贴法”,即在砖面上加贴一小块砖,以扩大空间,使作品有更强的层次感,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有花鸟、风景、人物、故事等,从而确立了天津砖雕的艺术风格。著名的天津石家大院砖刻即为其代表作品。
代表人物
1949年后;马氏砖刻艺术的继承人刘凤鸣,创作了《草原奔马》、《九狮图羚》《龙凤图》等精美的砖刻艺术品,人称“刻砖刘”,他拼刻在7块砖上的《三国演义》,幅长3 米多,人物众多,形象逼真,加上背景的丛林。城堡、江河,气势不凡,堪称天津刻砖艺术的代表作。
天津刘记砖刻
刘凤鸣(1889-1978),天津人。天津早期砖雕艺人马顺清之外孙。天津的民间砖雕艺术自清代天津成为商埠以后就很发达,天津老城厢众多的宅第,其门楼、影壁、屋脊、山墙等都饰以砖雕。天津的艺人马顺清独创的“贴砖法”,即先雕好小型单个砖雕,再粘贴到砖面上。刘凤鸣作为马氏砖刻艺术的继承人,15岁跟外祖父学艺,继承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被人们誉为“刻砖刘”。他的刻砖作品气势雄浑,刀法细腻。他独创的“堆贴法”加大画面空间,远、中、近景层次分明,提高了刻砖的艺术魅力,确定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刘凤鸣被安排在工艺美术厂工作,并加入了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这时的刘凤鸣已65岁了,但他以极高的创作热情,先后创作了《九狮图》《龙凤》《三国演义》《游园》《水浒》《草原套马》等作品。以“刻砖刘”为代表的建筑装饰砖雕,使天津刻砖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建筑工艺。
刘凤鸣是马顺清的外孙,由于早年丧母,很小年纪就跟着外公、舅舅学习刻砖。他的作品构图丰满,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既生动、含蓄,又富有装饰性,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刘凤鸣还继承和发展了“贴砖法”,从贴一块砖增加到贴数块,使砖面的起伏更大,更明显,即所谓的“堆贴”。据传,广东会馆和大悲院仍留有刘凤鸣的真迹。
大悲院的天王殿如今还能看到《九狮图》的原貌。而广东会馆正在闭馆修缮,何志华先生陪同记者绕到广东会馆正厅山墙下边寻找“刻砖刘”的真迹。果然,墙面上方有一组《菱形牡丹》砖雕。而更为惹眼的是《菱形牡丹》砖雕下方的《正龙戏火珠》。所谓正龙,是说龙头为正面雕刻,腾于空中,龙身在行云、云片、团云之中。整幅作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砖刻行业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9 09:54
目录
概述
代表人物
天津刘记砖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