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阁是一个道教道院,在天津市旧城东北角,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
弘治、
万历和清代
康熙、光绪年间均有修缮与重建。
原由山门、
钟楼、
鼓楼、大殿、配殿、清皇阁、六角亭等建筑组成,后绝大部分建筑被废。现仅存主体建筑玉皇阁等,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硫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原供奉
玉皇大帝铜铸像,是天津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为古人重阳登高之处;清人有诗云:“直在云霄上,蓬瀛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昔是天津市区最大的道教庙宇。
玉皇阁的原建筑群落十分庞大,由旗杆、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挂亭、清虚阁、南斗楼、北斗楼以及
三清殿组成。其中清虚阁是庙内的主体建筑。但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玉皇阁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仅存的清虚阁是玉皇阁建筑群中单独一个保留下来的一座明代建筑。只是到现今仍然沿用着玉皇阁的名称。
现存的清虚阁建筑在砖石垒成的台基上。台阶踏步六级,两侧设有
垂带石。整个楼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檐下设有木制回廊,站在廊中可
凭栏远眺;殿内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原来安放在上层的神龛,在修缮后,改设在一层殿中。神像与人间的帝王极为相似,是人间帝王形象的再现;在
玉皇大帝神像的两侧,还有两尊侍奉玉皇大帝的侍者,其中的一尊,就是“三只眼的马王”,它是守护玉皇大帝的官员。马王也叫“灵官”;楼阁的顶盖为九脊歇山顶,檐心为黄色琉璃瓦,脊、兽和檐头瓦件是绿琉璃,这种建筑做法在古代建筑中是极为少见的,是当时津城等级规格最高的木结构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