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租界是近代中国5个日租界中最大、也是惟一较繁荣的一个(另外4个是汉口日租界、
苏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和
重庆日租界)。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
1896年7月21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8年8月29日,根据《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及附属议定书》,划定日本租界,南临法租界,西北与老天津城相望。但没有进行开发。
1903年日租界正式成立时,又进行了扩展。面积有2150亩。东临海河,东南沿秋山道(如今的锦州道)与法租界相连,南抵墙子河(现南京路),西至南门外大街,北起东南角闸口沿旭街(今和平路)两侧到福岛街(现多伦道)折向西。
天津日租界的所在地域,原是位于天津城东南方的一片沼泽地,1860年代英法在天津开辟租界时,避开了这片不易开发的地区。1903年以后,进行了浩大的填筑工程。由于它位于英、法租界与天津旧城之间,不久发展成天津的娱乐商业区,日本政府允许在租界地吸毒,使得毒品行业合法化,因此当时在天津日租界成为烟馆、妓院云集的地方,曾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
日商
三井洋行:秋山街(锦州道)、山口街(海河边,张自忠路)路口
1936年,界内有执照的日本妓院、朝鲜妓院和中国妓院有200多家,正式营业的
妓女1000多人。 界内公开制造、贩卖
吗啡、
海洛因的日本店铺有160多家,中国烟馆有500多家。曾经引起国际关注。
陆宗舆故居,宫岛街“干园”(今鞍山道上的“静园”),后转让给溥仪。
海光寺原为天津著名的寺庙,康熙年间建立,原名普陀寺,1717年由康熙皇帝亲自改名为海光寺。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后,在这个寺庙的大殿上和
清政府签定的天津条约。后来这座寺庙毁于
八国联军的战火。原址被划为日租界后,日本侵略军在此地建造兵营,
七七事变后改为日本华北军司令部,宪兵司令部,许多抗日战士在此受到严酷的刑讯拷打致死。原址重新建设后改为天津血液病医院,只有海光寺这个地名还保留在天津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