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学书院的建筑看上去像是欧洲古城堡式建筑,它是英国人赫立德于1902年创办的一所学校。建筑本身仿牛津大学青灰色校园建筑,由中外资深教员任教。 书院是大学制,学制四年,有格致、博学、化学等科目;分南北两楼,楼内设施完备,礼堂、会议室、机械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理化室、阅览室、体操房、篮球场、饭厅、学生宿舍、淋浴室、博物院等等。校长上设董事会,董事们均为社会贤达,如
顾维钧、林语堂、
张伯苓等。
作为盐运使公子的张伯驹,愉快地在天津度过他的童年。“松墨涂鸦,竹枝戏马”之外,他大多数时间应是在家馆里读书。飞按:1905年10月,清帝国在没有
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将
科举考试制度废除,所谓新式教育遂不得不以应急姿态担负责任。袁世凯于直督任上曾以巨大热情兴办新式学堂,并得严修、林墨青、张伯苓诸氏裨助,因此专就教育言之,天津位居全国先进。张镇芳亦曾捐资以为新学之襄助者。不过,袁世凯与张镇芳对于自己子女之教育,则仍沿旧式家馆之法。至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袁张皆无暇顾及于此。因传闻有反袁者欲不利于袁之家属,11月初,袁世凯即命全家分批自老家迁居天津,而以诸子教育事托付严修。又因此系临时性质,故于天津不设家馆,袁之四子克端、五子克权、六子克桓、七子克齐、八子克轸俱入新学书院(其址在马家口)读书。
据徐亚伦记,袁世凯本拟以三千元捐南开,为诸子读书之资,但出于安全考虑,欲派马弁数人随护。南开校长张伯苓恐惹是非而未应之,袁乃改捐于新学书院,书院为之建“袁宫保堂”。张镇芳既为袁所信任,当亦有照顾袁氏亲眷之义务。镇芳命十四岁的伯驹与袁氏诸子同入新学书院,即似有以伯驹为陪读意。
严修为袁世凯挚友,字范孙,出身盐商家庭而肯以巨资兴办教育,曾任清学部左侍郎,堪称晚清第一教育家。他虽倡导新学,但其教育思想坚持“中学为体”,其在学部时拟定“中国教育宗旨”以上谕形式发布,曰“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此亦严修教育之主张。他是除袁世凯外,天津教育最大赞助人,在津“物望甚隆,虽妇孺无不知有严先生其人者”。辛亥革命期间,津民一度欲推严为都督以促成直隶独立,严为躲避而几乎每日皆至戏园观剧,以示无政治野心。当伯驹陪袁子就读新学书院际,每日至国民饭店对面的名为“戒酒楼”的严修别墅午饭,严亦时来探视,“并考问功课,训勉有加”。他的学问及人品均于伯驹有所影响。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里怀念云:“当年共立程门雪,犹忆春风戒酒楼”,可知伯驹于严修之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