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原为“旅津广东中学”,是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老校,也是天津首批历史名校、和平区重点级学校。位于天津市
和平区河北路30号。
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4人,其中高级教师35名,中级教师69名。学校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二个,计算机房、语音室、专用音、美教室各一个,可容纳200余人的大阶梯教室一个。电教导播室、电教资料室、电子备课室、微格教室等构成了学校电教中心。电教中心可向每个教室播放12套节目。
十九中学从校情出发,充分开掘老校的潜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合格加特长”(即
思想品德,文化基础知识,身心健康合格,有某一方面专长)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
十九中学坚持科研先导,创新发展;优化教学,提高质量;德育为首,注重实效。近几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在98、 99中考中,总均分和及格率均超和平区均分和及格率,名列国办普通校前茅。有40%学生以600分以上高分升入区级以上重点高中,受到同行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30号,其前身为旅津广东籍先贤于1921年筹资创办的“旅津广东中学”。简称广东中学,迄今已有90年的历史。1952年12月改名为天津市第十九中学。2006年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天津市首批历史名校。学校历史悠久,办学传统优良,是一所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国办优质初中校。学校占地面积近14亩,2008年,历史名校改扩建工程启动,新增面积5001平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2000多平米,有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各一座。配有体育馆、阅览室、大型会议厅、演播室、网管中心,和地下停车场,有设备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音乐和舞蹈多功能室、美术教室,每间教室均配备了
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共计1000多名学生,在岗教职工115人。学校传承着“勤勉、自立、尚公、爱群”的校训,“诚信、严实”的校风,“严谨、博学、爱生、奉献”的教风,“勤奋、尊师、好思、创新”的学风,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 学校领导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激励、成功和拇指教育,走“规范加特色”办学之路,育“合格加特长”有用之才,即以兴趣激发爱好,以特长带动全面,以特色促进发展;坚持“主动参与,精讲精练,分类提高”的教学策略,实行教育“七优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简史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原名“旅津广东中学”。初建成时借用
广东会馆上课,民国十一年(1922年)迁至原法租界26号路(今和平区
滨江道),1956年7月迁至和平区河北路42号(今河北路30号)现址。学校占地9138平方米,建筑面积8372平方米。
早在民国九年(1920年)夏,广东会馆董事长陈祝龄,广东音乐会会长麦次尹等议设天津私立旅津广东学校,以利乡人子弟入学。几经筹划,借广东会馆为校址开办半私塾式小学。因同乡多寓居英法租界,民国十年(1921年)在法租界购地3亩修建校舍。民国十一年(1922年)迁入后,设初小、高小,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初中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高中部,民国三十七年(1938年)购买女校校舍(今
山西路156号),实行男女分校,并设立理化实验室,大量购置理化仪器设备。首任校长吴远基,字幼航,广东高要人,清末举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该校聘请罗光道为校长,他是一位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热心办教育的事业家。在他任聘期间,广东中学成为当时天津市一所教学设备比较完善的、兼收男女学生的完全学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罗光道校长对日伪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抗拒日伪教育厅发出的亲日指令,不组织学生参加日伪当局所谓“勤劳奉仕”(日语译为“义务劳动”),不规定学生穿“协和服”等,并利用课堂和集会讲话的机会,痛斥日本侵华罪行,激发学生抗日爱国热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伪教育局取消广东中学立案,解散校董事会,免去罗光道校长职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罗光道复任校长。当年月12月,天津学生开展“反甄审”斗争,罗光道校长同情和支持学生的政治活动,主动提供学校的小礼堂和教室为全市学生代表开会场所。天津市学生联合会办公地点即设在该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8日,国民党政府将罗光道撤职,不久郁闷而死。
该校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广东中学的地下党斗争,早在
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就已经开展了,曾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在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地下党不断发展壮大,而且还团结了广大青年,成立了地下民青组织。地下党组织领导、组织发动学生运动,参加爱国抗日宣传活动,组织群众大会、罢课斗争、抗日救亡示威游行及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参加敬师助学运动,抗议美军暴行斗争。在解放前夕,又组织了迎接天津解放,护校斗争等等。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中学地下党员前后共有20名(男14名,女6名)。地下党支部在艰险的环境下,艰苦斗争,壮大自己的力量,打击敌人,开展了很有效的斗争,对我市学运斗争起了较重要的作用,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光辉的革命篇章。
广东中学办学颇具特色:一是选用高水平的师资;二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三是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特别是爱国教育;四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早年“广东”与“耀华”、“新华”等校齐名。
原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谢国祥和天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崔福泓即为这所学校的校友。
1949年,天津解放时,广东学校有中小学两部,男女两校。1950年夏,市教育局任命孟雪庭、李佩纯为正副校长。1952年12月,
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布了接办私立中小学通知,广东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改名为天津市第十九中学。
天津十九中学,继承了老“广东中学”的办学传统,成为一所建筑布局合理、治学严谨、校风优良、全面发展、名闻遐迩的新型中学。
该校的校训为:勤勉、自立、尚公、爱群。即,学业勤勉,自立自强,崇尚公德,热爱群体(集体、社会、祖国)。
“文革”中,十九中学遭到重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重焕青春,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144名,其中高级教师35名,中级教师69名。学校有教学楼、实验楼各一座,有2000平方米操场。有设备完善、可供高初中同时进行实验的理化生实验室6个,计算机房、语音室和专用音乐、美术教室各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电教导播室、电教资料室、电子备课室等,构成了学校电教中心。电教中心控制室可向每个教室播放12套教学节目;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
九十年代初,十九中学新教学楼落成时,正值初中生源高峰,根据原和平区教育局领导的指示,十九中学暂停高中招生,承担了义务教育的重任。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学校领导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合格加特长’”(即思想品德,文化基础知识,身心健康合格,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办学目标。遵循《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指导方针,学校领导充分开掘老校的潜能,实施特色办学。
自95年起,学校创办了“美术特长班”。 这是该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办特色校的尝试。他们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了“科研攻关”小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进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手段,在无经验可借鉴,生源不理想的困境中,“美术特长班”实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五年中,美术特长班的学生参加全国、市、区举办的各种美术、书法大赛。共有303人次获奖(获全国奖129人次,市级奖60人次)。1998—2000年,三届“美术特长班”毕业生均以德、智、体诸方面全优的成绩,被高一级美术专业学校录取。尤其是2000届“美术特长班”28名毕业生,有21名考入
天津市美术中学,7名考入工艺美校。其中,天津市美术中学前六名均被该校学生包揽。学校取得的这一成绩,被美术界和社会誉为“十九中学杀出了一批‘黑马’”。十九中学特色办学经验得到了教育界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撰写的《走特色办学之路,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经验型论文,收入了中央教育科研所编辑的《中小学特色办学100例》一书。
十九中学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郭雅素,历史学科特级教师
陈兆贵等,是这所学校教师的杰出代表。1995年,十九中学被天津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义务教育示范校” 。1996年,十九中学党支部被中共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委员会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同年,中共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委员会、和平区教育局、和平区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联合授予十九中学“敬业、爱生、奉献”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学校现任校长、党支部书记黄涛同志,是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黄涛同志极富开拓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教育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天津十九中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建设搞水平的新型中学,重振老校雄风,是该校的奋斗目标。
公交线路
1、610、611、619、652、818、693、846、860、904、962路都可到达。
历史沿革
1920年夏,广东会馆董事长陈祝龄、广东音乐会会长麦次尹等议设天津私立旅津广东学校,先借广东会馆开办半私塾式小学,此为十九中学最早的雏形。
1921年秋,麦次
尹先生捐赠地亩,陈祝龄先生首捐巨款,在今和平区滨江道与
陕西路交口处创设了广东学校,后来定校庆为4月9日。
1922年1月9日,校舍建成。首任校长为清末举人、广东高要人吴远基。
1923年春,为完全小学,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1924年夏,吴因年老退休,校董事会延聘广东
开平人、天津南开大学文科毕业周树基为校长。
1926年学生增至460人,考虑到毕业生继续升学的愿望,于同年秋开办初中,至此广东学校由完全小学发展成为初级中学。
1930年4月,中小学两部同时成准立案。
1932年,周因故离职,校董事会聘请罗光道先生为中小学校长。
1933年,罗光道决定将广东学校分为中学和小学两校,中学部开始招收女生,这在当时可以算作一项创举。
1937年秋,添设高中部,设立理化实验室,并购置大量理化仪器设备,仅显微镜就有十几架,成为当时天津市一所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的完全中学。
1938年,购买女校校舍(今山西路156号),实行男女分校授课。
1940年,有了第一届高中毕业生。
1944年11月,日伪教育局取消广东中学立案,解散校董事会,免去罗光道的校长职务。
1945年,日本投降后,罗光道复职。当年12月,天津学生开展“反甄审”斗争,罗同情和支持学生的政治活动,主动提供学校的小礼堂和教室为全市学生代表开会场所。天津市学生联合会办公地点即设在该校。当时的天津市学生联合会主席秦肯就是广东中学的在校学生。
1949年,天津解放时,广东中学有中小学两部,男女两校,共有学生两千余人。
1949年秋,广东中学成立团支部。
1949年12月29日,中共广东中学地下支部公开领导广东中学。
1950年,成立校务委员会。
1952年12月23日,广东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改名天津市第十九中学。
1953年以后,贯彻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活动,继续强调直观性,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956年7月,迁址和平区河北路42号[今河北路30号]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30号,其前身为旅津广东籍先贤于1921年筹资创办的“旅津广东中学”。简称广东中学,迄今已有88年的历史。1952年12月改名为天津市第十九中学。2006年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天津市首批历史名校。学校历史悠久,办学传统优良,是一所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国办优质初中校。学校占地面积近14亩,2008年,历史名校改扩建工程启动,新增面积5001平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2000多平米,有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各一座。配有体育馆、阅览室、大型会议厅、演播室、网管中心,和地下停车场,有设备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音乐和舞蹈多功能室、美术教室,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共计1000多名学生,在岗教职工115人。学校传承着“勤勉、自立、尚公、爱群”的校训,“诚信、严实”的校风,“严谨、博学、爱生、奉献”的教风,“勤奋、尊师、好思、创新”的学风,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
学校领导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激励、成功和拇指教育,走“规范加特色”办学之路,育“合格加特长”有用之才,即以兴趣激发爱好,以特长带动全面,以特色促进发展;坚持“主动参与,精讲精练,分类提高”的教学策略,实行教育“七优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所获荣誉
2020年9月25日,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