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桥,俗称南关大桥,位于河北省
保定市南关
府河之上。因该河发源于一亩、鸡距二泉,自西北乾方而来,古代以“乾”字为天的代称,故名天水桥。
历史沿革
据明弘治《保定郡志》载:宋淳化年间(990一994年),疏浚一亩泉时,在此处曾建木桥,“每大水桥辄冲坏”,闪而多次重修。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建为拱形三孔石桥。
明弘治四年(1491年)夏,桥又被冲毁。
明隆庆六年(1572年),保定知府章时鸾兴工重建天水桥,即为现存的天水桥。
在桥东下游原有两闸启闭蓄池,天津商舶可直抵天水桥下,是保定水旱两路码头汇集处,现水路已废。
1952年,为使人车分流,以策安全,天水桥两侧各加宽5米的人行道。
1962年冬,天水桥两侧桥面改建为预制钢筋结构,两侧木质桥栏改为金属质。
1996年,保定市文物局对天水桥维修时,新雕桥上栏板望柱。
1998年保定市,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修缮,现保存完好。
建筑特色
天水桥为三孔单路石拱桥,桥长28米,宽7.1米,拱圈系半圆形,拱腹下净高在6米以上,该桥拱侧中央刻有吞水兽,造型古朴,是保定市内最大的古代桥梁建筑。
历史文化
天水桥,因该河发源于一亩、鸡距二泉,自西北乾方而来,古代以“乾”字为天的代称,故名天水桥。又因地处保定市南关,俗称南关大桥。
文物保护
1984年6月,天水桥被列为保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四周各外扩20米。
旅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