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测量(astronomical survey)是通过观测太阳或其他恒星位置,以确定地面点的天文经度、天文纬度或两点间
天文方位角的测量工作。
简介
天文测量(astronomical survey)是通过观测太阳或其他恒星位置,以确定地面点的天文经度、天文纬度或两点间
天文方位角的测量工作。
测量作用
其结果可作为
大地测量的起算或校核数据,以及在进行地质、地理调查和其他有关工作时作控制之用。
测量范围
天体测量学或测天学(Astrometry)是天文学中最古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分支,主要以测量恒星的位置和其他会运动天体的距离和动态。
传统天文测量
传统天文测量是一项操作繁琐,耗时量大的工作,其测量仪器一直都是采用T4 和60°
棱镜等高仪(T3 和60°等高棱镜组合而成) 。
这些观测仪器十分笨重,不仅操作不方便,精度低,而且容易出错。特别是用于一、二等天文测量的T4 型、T3 型
光学经纬仪已经停产,测绘队可用于作业的仪器越来越少,已严重影响了天文测量任务的完成。
电子经纬仪天文测量
现代自动化较高的高精度
电子经纬仪已在许多领域普遍使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电子经纬仪能否用于天文测量, 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课题。
电子经纬仪可在普通水准器调平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倾斜补偿。以T3000 (T2000s、T2002 或T2000)为例, 其垂直轴最大偏离补偿范围为3. 2′,这将大大提高整平的速度及质量; 电子经纬仪的仪器误差改正项少, 且有能快速自动采集数据的优点。因此, 只要能实现精确计时、大量采集数据, 则用一定的天文测量方法可满足测量一等天文的要求。
电子经纬仪测角原理及特点
为了消除度盘刻画误差和度盘偏心差等误差,电子经纬仪采用动态测角系统,即角度测量数字化,也就是自动数字显示测角成果。其实质是用一套角- 码转换系统来代替一般的光学经纬仪光学读数系统。这种转换系统共分两类:一是采用编码度盘的所谓“绝对法”加电子内插技术测角,另一类是采用光栅度盘的所谓“增量法”加电子内插技术测角。
T3000 度盘不同于一般的
光学经纬仪的度盘,为具有一定数目刻画的玻璃度盘。度盘的刻画分为透光和不透光两种,在测量期间,度盘在马达的带动下以一定速度旋转,在旋转的同时用光电扫描动态系统进行角度观测。用此种方法,可在度盘所有位置(刻画) 上进行观测,然后取各观测值中数作为最后观测结果,这样在这个观测结果中就彻底地消除了度盘刻画误差。另外由于其在度盘的对径位置处进行了扫描(即对径观测) ,同时消除了度盘偏心差。
对于T3000
电子经纬仪,在单次测量时,约需0. 9 秒完成测量水平角一次并显示,约需0. 6 秒完成测量垂直角一次并显示,约需0. 9 秒完成两种角度测量一次并显示。在连续测量中,第一次测量所需时间同单次测量,以后每更换一次水平角测量约需0. 6 秒,每更换一次垂直角测量约需0. 3 秒,两种角度同时更换一次测量约需0. 6 秒;如果快速转动照准部,水平角(垂直角) 每0. 1 秒显示一次并且只显示到整十分位。如转动得过快且时间较长(一般大于4 秒) ,则将测不出角度,仪器将显示出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