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释义天子的府库,比喻某地物产丰饶。天府之土——《
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国
西周王室档案库,古者尊祖为“天”,“府”、“库”相通,是谓天府。周礼中记载的官职,《
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中国
西周王室档案库。古者尊祖为“天”,“府”、“库”相通,是谓天府。有关天府记载始见《大戴礼记·少闲》篇,
殷代武丁时开先祖之府,国家典制及官府档案均藏其内,制有禁令,以禁守不得妄入。西周宗法制度逐渐完备,宗庙设置与收藏更趋完善,于“
春官”下设“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西周的重要档案有:先王之典法,载全国民数和山川形势之版图,群臣百官之功书,刑狱诉讼、选贤举能之文书,维系
诸侯国之
盟书,以及记录王室世系的
谱牒等。此类档案的正本均上呈天府,意为拜受神祖的赐予、并受其考察,要求神祖的保证信誓以及显示
周天子共主的地位,也是统治者处理政事、稽察官员、统治臣民的重要凭据。天府库藏档案在春秋时期数百年动乱中,遭到巨大损失。公元前 256年,
东周灭,天府遂亡。
《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宣称:“四川古称天府,山川雄伟,民物丰殷,而重庆绾毂西南,控扼江汉,尤为国家重镇。政府于抗战之始,首定大计,移驻办公。风雨绸缪,瞬经三载。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树抗战之基局,赞建国之大业。今行都形势,益臻巩固。战时蔚成军事政治经济之枢纽,此后自更为西南建设之中心。恢闳建置,民意佥同。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着由
行政院督饬
主管机关,参酌西京之体制,妥筹久远之规模,借慰舆情,而彰懋典。此令。”
国民政府抗战时作出迁都重庆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北方战事发展,使迁都
洛阳已不可能;其二,迁都西安距陕甘宁边区过近,并且缺少拱卫之屏障;其三,
四川四面环山,一条大江直抵中原,若挟地势之利,便可抵御日军入侵;其四,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可以支持长期抗战。
《
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凡官府乡
州都鄙之
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而藏之。”